第 11 课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1881 年的《申报》载文:“人之称誉上海者,以为海外各地准数法国巴黎斯为第一, 今上海之地,不啻海外之巴黎。”1922 年的《上海指南》这样形容上海:“上海,世界第六 大都市;上海,东方的巴黎;上海,太平洋西岸的纽约。”由此可见,近代上海 A.是列强竞相投资的场所 B.引领世界时尚潮流 C.城市化的水平明显提升 D.工业发展领先世界 2.1902 年,清朝海关规定,国内各通商口岸或铁路沿线城市“无论东西南北,凡兵船、 商船、海关、铁路”,皆以上海所在时区的时间为准。其它地区仍使用各自的地方时。这表 明当时 A.市民时间观念普遍加强 B.近代化进程存在时空差异 C.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清政府日益重视海关主权 3.1936 年上海的城市人口已逾 300 万,跃居为“世界第五、远东第二、巾国第一”的国际 性大都市。此时上海的发电设备容量已达 26.62 万千瓦,占全国总容量的 45.5%,每日 入夜上海滩灯火通明,不夜城成为了上海的代名词。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中国 A.抗战期间重工业亟待内迁 B.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 C.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D.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4.19 世纪 70 年代,上海租界建成自来水厂,率先引进有线电报和电话,80 年代又引进 了电灯。1884 年,上海至南京的电报线延伸至长江中游的汉口,1899 年汉口电报局兼办 电话。之后重庆也引进了饮水、照明、通讯等设施。这表明近代城市设施的兴办 A.由民族企业家主导 B.沿海、沿江与内地同时进行 C.与开埠通商紧密联系 D.遍及城乡为民众所普遍接受 5.1660 年代至 1760 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 “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士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 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这一革命 A.导致英国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 B.促成英国实现粮食自给 C.推动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D.揭开英国圈地运动序幕 6.法国 1887 年颁布的《纪念物保护法》要求国家对国家利益相关的历史纪念物进行保 护:1913 年颁布的《历史古迹法》促使人们真正将文化遗产作为公共财富来看待。法国 还鼓励历史古迹向公众开放,以便发挥其社会效益。这些做法 A.阻碍法国城市化进程 B.与民众生活密切结合 C.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 D.注重彰显城市的个性 7.如表是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表。可知 特大城市数量 年份 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1960 114 62 52 29.5 30.4 28.4 1980 222 103 119 34.0 33.4 34.6 2000 408 129 279 40.8 34.0 44.2 A.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日趋均衡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 C.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缓慢增加 D.世界各国之间贫富差距缩小 8.诞生于上海租界中的近代先进的公用设施,例如电灯在华人区“初设仅有路灯,继即行 栈、铺面、茶酒戏馆,以及住屋无不用之”。自来水起初供外国人使用,后来华人居民也可 用上“激浊扬清,人皆称便”的洁净自来水。这一现象出现的外部原因是 A.近代工业的发展 B.近代西方的影响 C.政治运动的影响 D.社会思想的解放 9.2015 年北京市交通委公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北京推进方案。其中北京、天 津、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廊坊 6 座城市将力争在 2017 年实现区域公交、地铁"一卡 通"互联互通。材料反映了 A.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 B.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格局成型 C.交通发展引发社会生活变化 D.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交通发展 10.下表为晚清城乡人口变化表。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农业人口 年 全国人口数(万 份 人) 184 0 186 0 城镇人口(非农业人口) 数量(万 比重 数量(万 比重 人) (%) 人) (%) 40000 38000 95 2000 5 40500 38070 94 2430 6 189 4 41500 38180 92 3320 A.战乱不断影响人口增长 B.自然经济解体明显加快 C.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D.人口增长具有地域特征 8 11.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伯明人口减少 8%,伦敦人口减少 54 万:1970-1985 年间,伯明 翰与伦敦的人口均出现负增长:19851995 年间,上述两个城市的人口基本没有增加,材料表 明英国 A.人口逐渐呈现减少趋势 B.深受经济危机冲击 C.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平衡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2.曼彻斯特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城市之一,也是英国的第二大城市。下表两则材料反 映了曼彻斯特城市发展进程,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材料一 材料二 “曼彻斯特在 17 世纪时人口不超过 1 万人,1801 年已发展到 9.5 万 人,1841 年有 35 万人,成为当时英国第二大城市。” “曼彻斯特在 1794 年至 1811 年,19 岁以下的财产犯罪人数占总犯罪人数 的 26%,到了 1820 年至 1822 年,这一数字则上升为 48%。” A.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经济发展导致财产犯罪猛增 C.城市化进程与社会问题并行 D.曼彻斯特城市管理严重滞后 13.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 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 A.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 D.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14.2007 年 1 月,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夫人在 77 国集团会议上 发出警告:“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增长最快的社区是贫民窟,贫民窟是日益增长的犯罪和暴 力的中心。”由此可知,当代的城市发展 A.导致失业率大为提高 B.存在着社会危机隐患 C.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 D.制约了市民生活改善 15.对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只要发展中国家多加注意,这些问题将不 会出现,而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还是经历了这些问题,甚至这些问题更严 重。据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应避免城市化,让更多的人在农村生活 B.发展城市化,让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 C.城市化是逆流,国家应在政策上阻止 D.城市化是潮流,应做好人们的心理疏导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城市体系,约形成于唐宋时期。明清以来,虽然在东南沿海地区形 成了专业性的工商业市镇网络,从而出现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早期城市化趋向,但不少沿海 城市出现了衰落的趋势。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城市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建置单 位,而是省、府、州、县的活所,是周围乡村腹地的统治中心。步入晚清时期,中国被抛 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传统社会逐步解体。从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南京条约》 签订到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先后有 112 个沿海和内地城市被辟为通商口岸,其中,约开 (依据条约开放)通商口岸 77 个,自开(清政府主动开放)通商口岸 35 个,从而促进了 这些城市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很快涌现出一些与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不同的新型城 市。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大约在 1800 年,大不列颠只有一个大城市——伦敦。伦敦仅有 100 万人口,但 却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1850 年伦敦人口增加到 236.3 万,大不列颠还有其他 9 个城 市人口在 10 万以上,18 个城市的人口分别在 5 万到 10 万之间。这 28 个城市的人口共计 570 万人,大约为大不列颠全部人口的五分之一。1851 年人口普查表明,英国的城市人 口已占全国人口的 52%。同期,法国和美国的城市人口比例为 25%和 13%,俄国是 7%。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主编(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清时期部分东南沿海城市衰落及中国近代城市 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城市化的背景与特点。 17.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一 张之洞督鄂前,武汉民族工业完全空白。他上任后的 18 年内,创办了军事工业、 钢铁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张文襄公治鄂记》中评论张之洞“治鄂为他人所不能及者”有 四点,即“远识”“毅力”“缜密”“精勤”。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其文化与学术在中华文化发 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后,十分重视文化和教育。他通过创办各式学 堂,构建起现代教育体系。湖北也是近代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湖北新政培养出一 大批政治文化名人。他们成为 20 世纪中国政治科技与学术的精英。从 19 世纪 60 年代至 辛亥革命爆发的五十多年内,武汉地区没有发生大的战乱和天灾,有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 和平发展环境。自五口通商尤其是上海开埠后,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长江沿线尤其是 长江中上游城市汉口等相继开埠,长江干线成为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于是,武 汉因其长江之居中位置而成为内地通往上海的唯一中转点。汉口的市场吸引力和辐射力也 大大增强。 ——摘编自涂文学《“湖北新政”与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就城市的影响力而言,上海、广州、武汉可谓风头最劲。上海挟江 海交汇之势而成为中外贸易之门户;广州久为通商口岸,华洋混杂,中外交通,经贸影响 自成一格。而武汉则以更活跃的政治表现进入中国近代史的舞台,承载起国家民族所赋予 的神圣使命,以“大武汉”的磅礴气势,书写了近代史上舍我其谁的时代担当。正如《武汉 之歌》中所唱的:“用我们的热血铸造起荆楚之魂,用我们的脊梁托起一个新的乾 坤。”2020 年,当新冠疫情发生时,医学专家钟南山更是动情地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 市!” ——摘编自周德钧《“大武汉”之崛起一论武汉建市的历史缘由与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汉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请你对“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进行解读。 1.C2.B3.D4.C5.C6.C7.B8.B9.D10.C11.D12.C13.B14.B15.B 16.(1)原因:明清,海禁与闭关政策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制约城市发展;“重 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任答 2 点)近代,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 争后对外开埠通商;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国日益卷入资

doc文档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同步测试---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7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水漾月微醺2022-09-25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