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类非选择题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认知与指导,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以生产 工具变革为标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看待历史现象背后纷繁复 杂的实质的理论根据。唯物史观内容如下: 唯物史观具有三大基本特征: 一、实践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内在一致,它为唯物史观奠定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理论基础。 题型:对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规律,劳动工具演变等的评价。 解决方法:从背景,性质,内容,作用,局限等方面进行。 二、历史发展过程的客体制约性与主体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它为唯物史观赋予了辩证的理论品格。 题型:对历史人物,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统一战线,等的评价 解决方法:从功绩,局限两个方面客观公正评价人物的功过和统一战线的积极作用 三、人的自由解放与历史进程的高度一致,它使唯物史观获得了明确的价值指向. 题型:对各种制度和思想,各种史观认知世界的评价 解决方法:特定时空分析时代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尤其是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容易冲淡西方 文明对东方的侵略。 这三大基本特征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使唯物史观与其它一切历史观从根本上区别开。 (2019·山东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19)(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 1933 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 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 《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 《编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毋)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 年来的宿题。……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 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 讨论共收到 10 篇短文和 16 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 9 篇,将社会主义作 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 1 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 3 篇,主张计划经济的 1 篇,主张兼采个人主义与社会 主义的 1 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 1 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式的 1 篇,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 或资本主义,只是提出具体主张的 8 篇。 ——据《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进行评述。( 12 分)(要求:表述 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思路分析】 目标分析 材料解读 “《申报月刊》 ① 根据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中国现代 ‘中国现代化问题’ 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 可提炼观点:中国现代化的困 讨论实际上使用 难和障碍; 唯物史观提炼观 ② 根据材料“1933 年,《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 , 点,并结合时空 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可用历史解释现代化的定义。 观念和史料实证, 《编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毋) 进行评述 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 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 运。”可用时空观念下例举事例并深入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弊端。 ③ 讨论共收到 10 篇短文和 16 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 9 篇,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 1 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 3 篇,主张计划 经济的 1 篇,主张兼采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 1 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 1 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式的 1 篇,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或资本主义,只是提 出具体主张的 8 篇。可用唯物史观评述多种现代化的认识 最后小结可得出:中国现代化是适应时代潮流的进步表现,但发展却是困难 重重。 【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 现代化是指以机器大生产为核心的历史定义,经济上表现为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思想上平等自由。 193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后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固有 矛盾引发供需不平衡,爆发了经济危机 。国民政府抓住机遇,适应时代发展国民经济,大力发展工业 化,官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但是此时的中国工业化却面临着困 局,其一是中国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注定现代化发展要失败。其二,国民政府的性 质是资本主义政权,工业化是其于民夺利之举,当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深受其害。政治上国民党一 党专政,没有民主可言。代表广大人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却遭到国民党的多次围剿。中华民族的命 运危机重重。 而此时的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震惊世界,这也坚定了 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发展现代化的信心,直到 1957 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中国工业化体系初步建立。其中克 服了工业基础薄,资源短缺,技术人员少等困难。 1933 年的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现代化出现了经济危机,这也让更多的人思索探索新的道路----社会主义。 中国现代化是适应时代潮流的进步表现,但发展却是困难重重。 1.“实业救国论”是中国近代史上主张通过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思潮,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 20 世纪初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实业救国论”。 2.王权变迁 在中世纪西欧,中央(国王)与地方(领主、贵族、市民)势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博弈过程,欧洲的 王权也呈现出三个显著的发展阶段。 问题 (1)按示例填写表格。 (2)简要评述 13 世纪和 15 世纪下半叶西欧的王权变化。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哥伦布等航海家探险以后,与以往不同的物种交流出现,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交换”。在欧 洲人的交换下,美洲作物在非、亚、欧等洲生根发芽。小麦、马、猪等从欧洲来到美洲,食物供给有增加, 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了。天花、麻疹等在西半球等地的人群中肆虐,引发大瘟疫。1500—1800 年间,最大 的移民浪潮是黑奴贸易,还有一些规模可观的欧洲移民浪潮,他们到美洲定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美洲文明孤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二 大战对欧洲人的扰乱无与伦比,因为它紧接着“进步的时代”(19 世纪 70 年代——20 世纪初) 而来。物质繁荣以及对于科学技术进步的热情信仰使许多人相信,他们正在走向稳定、富足的文明时期。 然而,1918 年之后,欧洲人普遍对西方文明的进步不再抱有幻想了。 ——摘编自[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等 (2)材料二中西方“进步的时代”在经济、政治方面哪些具体表现。战后,欧洲人对“西方文明的进步不再 抱有幻想”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表现。 材料三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中国的时间制度与观念悄然变化。 20 世纪 30 年代有报纸报道:上海人“白天的时候,各人有各人应办的事”,忙碌的工 现 作着;“午后五点钟”后,上海人又是一番享乐的“闹忙”。同期有作家描写:内地小城虽有 象 “邮政局和电报局”,但这里的人们“永远是很迟缓,很懒散。晚上 10 点一过,小城就成了 示 ‘狗’的城市”。 例 评 述 上海工作与娱乐生活的快节奏反映了上海工业经济的发达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地 小城虽有新式通讯工具但生活节奏很慢,体现了内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滞后。上海与内 地时间节奏的差异说明了工业文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和生活观念的差异。 1912 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当天即发布《改用阳历令》,废帝王纪年而为国家 现象 1 纪年,又推举阳历为国历,然阴历仍占据民初社会主流。后南京国民政府强力推行国历 运动,但与阴历有关的民俗文化仍然支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政府只好在国历与阴历之 间进行调适。 评述 新式工厂对于钟点时间有明确而硬性的要求。有作家这样描写近代上海工人上班情 现象 2 形:“大家都急忙的出了门,在临着臭沟的乱泥路上奔着”。在工人们的回忆里,准点上班 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每个人的神经处于极度焦虑紧张的状态。 评述 (3)参考材料三中示例,任选一种现象作简要评述。(只选现象不作评述不给分。)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道士,在医药、炼丹、天文历算、地理、兵学、铸剑、经学、文学 艺术、道教仪典等方面部有深入的研究,而以对药物学的贡献为最大。他是丹阳秣陵人,生于南朝宋孝武 帝孝建三年(456 年),卒于梁武帝大同二年(536 年),享年八十一岁。陶弘景从小熟读儒书,对许多儒 家经典有注释和评述,并附有自己的观点。在《华阳隐居先生本起录》中记载的他的经学著作有《孝经》 《论语》集注并自立意共一秩,十二卷;《三礼序》共一卷,并自注……陶弘景在道教方面的著述极多, 在修道炼丹的过程中必然要对人、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讨,因此也包括一些古代科技方面的著述。在他的 有关佛教的著作上,包括《发菩提礼佛文》一卷、《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陶弘景晚年曾梦佛授 其菩提记,自称“胜力菩萨”转世,亲自到宁波阿育王塔受五大戒。 ——摘编自刘永霞《陶弘景与儒道释三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陶弘景生活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陶弘景的历史贡献。 5.二战以后,国际合作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之一,到当今中国逐步实施的“一路一带”战略构想, 更突出了合作发展的理念。 世界银行成立之初的主要使命是通过一系列的援助活动来促进战后欧洲地区重建。1947-1957 十年间, 世界银行一共向 50 个国家提供了 191 笔贷款项目,共计 34.654 亿美元。 根据材料和所学,对世界银行这时期的活动进行评述。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铁血宰相”俾斯麦在外交上推行一套所谓的“大陆政策”,即联俄、亲奥、拉 英、孤立法国,防止法俄走到一起,从保持欧洲和平稳定中谋求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而在殖民 地问题尚持谨慎态度,一心一意谍求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选编自丁建弘《普鲁士精神和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俾斯麦想保持欧洲和平稳定的目的及方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俾斯麦的“大陆政策”。 7.商鞅变法对当时及后世均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doc文档 专题04 唯物史观类非选择题-备战2021届山东新高考历史之非选择题题型专练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15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青楼2022-07-27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