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高考高分作文揭秘 05 高分作文这样解读历史人物 【作文材料解读】 读懂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今年全国一卷考题的作文材料分为明显的两个层次:历史事 件、后世评价。 1. 春 秋 时 期 , 齐 国 的 公 子 纠 与 公 子 小 白 争 夺 君 位 , 管 仲 和 鲍 叔 分 别 辅 佐 他 们 。 管 仲 带 兵 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 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材 料 第 一 层 是 简 述 历 史 事 件 , 这 一 历 史 事 件 是 根 据 《 春 秋 左 传 ·庄 公 九 年 》 《 国 语 》 《 史 记 ·齐 太公世家》《管子》等历史资料改编而成。这段材料包含了三个人物和多重关系:三个人物: 齐桓公——从“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从“争夺君位”到“成就霸业”;鲍叔——从“辅佐小白”到 “辅佐齐桓公”,从“辅佐争夺君位”到“甘居人下”;管仲——从“辅佐公子纠”到“辅佐齐桓公”,从 “政敌”到“贤相”。齐桓公与管仲:从“被箭射中衣带钩”到“重用管仲”,从“政敌”到“互相成就”。 齐桓公与鲍叔:君与臣,信任与被信任。管仲与鲍叔:“政敌”与“好友”,“有才”与“识才”,“推 荐”与“被推荐”。为什么要厘清人物及各种关系呢?因为作文的立意就是从人物品行与人物关系 中得出来。 2. 后 人 称 颂 齐 桓 公 九 合 诸 侯 、 一 匡 天 下 , 为 “ 春 秋 五 霸 ” 之 首 。 孔 子 说 : “ 桓 公 九 合 诸 侯 , 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这段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是人们称颂齐桓公建立的霸业,第二句孔子对管仲的赞扬,第 三句是司马迁对鲍叔“知人”的称颂。这三句话的逻辑关系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是并列关系—— 三句话分别赞颂三个人,这与材料的三个人物照应,也与任务指令中的“齐桓公、管仲和鲍叔 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照应;二是因果关系——齐桓公之所以成就霸业,离不开管仲的才 能和鲍叔的“知人”。这段文字是对上述历史事件的评价,一则能帮助考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关系,二则暗含了作文立意角度,如“管仲之力”或“鲍叔能知人”。 ★★★★★ 【写作角度和立意】 “意 ” 是 文 章 的 灵 魂 、 中 心 。 高 考 作 文 立 意 , 就 是 根 据 作 文 材 料 、 任 务 指 令 及 写 作 要 求 , 确 定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考场作文,文章只要切题,符合题意要求,得分就不会太低;一篇文 章 , 即 使 洋 洋 洒 洒 数 千 言 , 妙 笔 生 花 , 辞 藻 秀 美 , 情 真 意 切 , 但 只 要 偏 题 了 , 也 只 能 得 分 偏 低。 那么今年的作文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呢? 在材料作文中,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 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 观点。我们可以从分析材料关涉的对象入手,选择不同的立意角度。 从齐桓公的角度立意:成大事要有容人之量;做人要有不计前嫌之美德;成就事业需要善 于用人;志存高远方能成就大事;具有开阔胸怀与包容的气度;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等。 从管仲的角度立意:成大事者必有雄才大略;恪尽职守铸就人生辉煌;士为知己者死;识 时局而知变通;感知遇之恩而知回报;放弃小我方能成就大我;成全他人就是成全自己等。 从鲍叔的角度立意:做人要虚怀若谷;不嫉妒他人才能是一种美德;要有知人之明更有要 荐才之量;知才、识才与荐才;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忠君爱国;不计个人得失;给自己正确 的定位;绿叶也有独到之美等。 当然,也可运用“观果思因”思维方式审题立意。如思考“从其自身看,为什么齐桓公能成就 霸业”,我们可以从“善于听取,摒弃前嫌,志存高远”等角度思考。 一则材料可写的角度很多,最佳立意不止一个。那么,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对象就可有多种 立意。立意的角度多了,在确定观点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材料,既要考虑最佳角度,也要考虑最 适合自己展开的角度。 【备考启示】要坚持积累丰富而鲜活的素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海量阅读,既是一个培养语 感的手段,也是丰富写作素材的途径。到了高三,可按专题建立自己的储备库,丰富积累,充 实语料。 ★★★★★ 运用历史人物论证模板 1.勤学苦练 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不是这样吗? 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 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方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 有勤,才有了曹雪匠“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有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 《红楼梦》。 有勤,才有了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也才有了合纵六国,一人身挂六国相印的 佳话; 有勤,才有了王献之墨染池水的传说,也才有了历史上不朽的王氏书法。 有勤,才有了张海迪"当代保尔"的称号,也才有了"通五经、贯六艺"的这位当代青年学 习 的 楷 模 。 我 国 伟 大 的 数 学 家 华 罗 庚 不 也 曾 积 数 十 年 辛 勤 耕 耘 慨 而 叹 道 : " 一 分 辛 苦 一 分 才, 勤能补拙是良训"吗? 由此可见,碌碌无为与大有作为之间差的不就是一个 "勤"吗?勤,有如一架彩桥,把人 们从无知引向有知,从有知引向有才,从有才引向有为…… 2.感情亲疏 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认知事物的事例不胜枚举。 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 而惨遭杀害,最终也断送了赵国的大好江山。 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为对马谡的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 却街亭,从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 ……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的亲疏引起的。 3.亲贤臣, 远小 人 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 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 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 4.心正则笔 直 。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了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 江红》? 宋末的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的 《正气歌》?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 的《离骚》? 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 游天姥吟留别》? 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 《红楼梦》? 5.倾听良言 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假如 当初唐宗不能听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善纳忠言者昌;拒 纳人言者亡。 假如刘备能听信忠言,戒骄戒躁,又何至于落得个大事难成,白帝托孤的结局呢?假若 当初刘备不能三顾茅庐,虚心求教,又怎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呢?要想事业兴旺,就必须广 开言路,察纳忠言。 假 若 当 初 周 厉 王 能 听 从 良 言 , 不 钳 民 口 , 又 何 至 于 落 得 个 众 叛 亲 离 , 被 流 于 彘 的 下 场 呢? 假若当初赵太后不能听从触龙的劝谏,让长安君“质于齐”,又怎能得到齐国的援助,使国家 摆脱困境呢?要想使国家兴旺安定,当权者就要善纳人言。 假若当初楚怀王能听取屈原的意见,又何至于落得个“兵挫地削”“客死于秦”的下场呢? 如果当初康熙不能采纳周培公的进谏,又怎能取得打败吴三桂,平定三藩的辉煌业绩呢?能 虚心纳谏,则国家兴旺;不能虚心纳谏,则国家衰亡。 假若当初吴王能阖闾能听从伍子胥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家亡的结局呢?假若当 初越王勾践当初不能采纳范蠡、文种的意见,又怎能实现灭吴复国的愿望呢?善纳人言者, 昌;不纳人言者,亡。 假如当初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呢?如果当初唐太 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 亡。 6.丈夫不逆旅 ,何 以及苍 生 ? 适用于要经历磨难,才能成长;要经受漂泊,才能有所作为。 原诗选自于明朝俞大猷的《秋日山行》:溪涨巨鱼出,山幽好鸟鸣。丈夫不逆旅,何以 及苍生? 俞大猷 (1504-1580),字志甫,别号虚江,晋江 (今属福建) 人,熟知兵法,有文武 才。嘉靖中举武士,官福建总兵,都督同知等。与戚继光同为抗倭名将,转战于江浙闽粤赣 战功赫赫。谥武襄。有《正气堂集》。俞大猷的诗慷慨激昂,刚健有力,此诗集中体现出这 种风格。试看:大丈夫如果不以四海为家,抛妇别雏,远离家园,又怎能造福百姓,报效国 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忠勇之心,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地刻画出热血男儿的刚毅形象, 令人为之扼腕。逆旅,客舍之谓也。《庄子·山木》:“阳子之宋,宿于逆旅。”以旅店为家, 谓生活不安定,长年在旅途中奔波,联系到俞大猷的军旅生涯,这是真实的写照。“丈夫不 逆旅”是反诘,也表现出某种矛盾心境:丈夫也有父母妻儿,也该享受天伦之乐,他何尝不 知道逆旅之苦累,思乡之痛楚,却决然离家而去。这一取一舍,用最质朴的语言表现出来, 却 放射出眩目的光辉。一家不圆,为的是万家团圆;一人弃家,为的是苍生有家;一夫甘 受 鞍 马 劳 顿 之 苦 , 为 的 是 天 下 百 姓 能 安 居 乐 业 。 这 种 以 天 下 为 己 任 的 强 烈 责 任 感 , 可 敬 可 钦。 ★★★★★ 2020 高考考了齐桓公,快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 40 个典故! 1 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 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 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 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 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 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 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

doc文档 05高分作文这样解读历史人物-2020年高考高分作文揭秘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5 页 0 下载 1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我有城府2023-02-2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