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 284 练) 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2020 年的“五一”小长假,许多网友与考古人一起在“云端”见证了“2019 年度全国十大 考古新发现”产生的全过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主动 创新形式,利用“五一”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全程直播了 20 个入选国家项目的汇报展示、 专家提问点评以及最后的荣誉揭晓。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直播的观看总量达 2278 万人次, 与“十大考古”相关的网络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达 1.66 亿人次。 通过“云端”文博,公众可以“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轻松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 走进考古人的世界。在直播中,针对评审专家提出的近乎刁钻的专业问题,考古领队的学 术解答让人深思,他们讲述的考古历程同样极为吸引人。“茫茫沙漠中如何找到玉矿遗 址?”面对这一问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陈国科在“答辩”中回顾了自己寻找玉矿遗址 的种种艰辛和孜孜探求未知历史的心路历程,感动了不少网友。许多人这才知道,有些考 古领队和自己负责的项目已经一起走过了几十年。 (摘编自闻白《“云考古”带来的文化体验》) 材料二: 考古,一个“冷门”领域,在 2020 年被频频关注。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教育文 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十位发言的专家中就有一位考古学家;科学家座谈会 上,七位发言的科家中有一位用古 DNA 研究探源中华文明的“80 后”研究员。 考古为什么被如此关注?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考古学既是观察历史的“望远镜”,又是观察历史的“显微镜”, 在帮助国家和民族恢复历史记忆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来, 考古学人在中国版图上追寻中国走过的路,寻找中华民族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 探寻华夏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内在机制,为中华振兴寻找历史依据,真可谓“上穷碧落下 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犹记得 2013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曾指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 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从一个更为纵深的视角来看,当今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 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因此,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 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老一辈中国考古学家便提出要建立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前辈学者曾充满 信心地比喻:经过几代人的血汗浇灌,终于培育出了“中国学派”这个“新种”;而社会主义制 度下的大量考古实践,是这个“新种”生长的土壤;从实际出发的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则 是“中国学派”出现的“催化剂”。 (摘编自杨逸淇《考古,比我们想象的要酷!》) 材料三: 考古学在诞生后的约 200 年中已经改变了公众对世界的看法,田野考古发掘获得的各 类遗物充实了博物馆,成为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公共文化和教育资源。但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以及受利益驱使的盗掘,令越来越多的 考古遗产遭到人为破坏。严峻的形势使很多学者意识到仅仅依靠考古学界的力量难以全面 保护分布广泛、数量巨大的考古遗产,考古遗产的保护需要政府的介入和社会、公众的支 持。这就要求考古学界必须向社会阐明考古的意义和考古遗产的价值,让更多的人参与到 考古遗产保护中来。出于以上多种原因,国际上开展了许多面向社会和公众的考古活动探 讨和实践,欧美学术界逐渐形成了公共考古学这个研究领域。 在与欧美国家愈来愈频繁和深入的学术交流中,一些中国的考古学者看到国际上已经 有相对成熟的面向公众的考古活动,开始思考我国应该如何更好地让社会和公众了解考古 学,提出中国亟须构建公共考古学,并逐渐开展了相关的理论探讨和社会实践工作。经过 近 10 年的摸索和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者转变了理念,认同并尊重公众拥有了解 、 接触和利用考古遗产的权利,认同考古研究的成果应该尽快转化为社会知识,因为只有这 样,专业的学术研究才真正具有社会价值。审视我国公共考古学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目 前这一领域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是从偶发性向常态化发展,二是从不固定 状态逐渐向制度化发展,三是公共考古活动越来越多样化,四是关注考古遗产与文化创意 产业的融合。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公共考古学涉及的内容主要是考古学的科学普及,而考古学的科 学普及所体现的考古学与公众的关系主要是单向度的,公众是受众而不是参与者。事实上 考古学的科学普及只是公共考古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不是全部内容。如果我们把公共考 古学仅仅理解为考古学的科学普及或者大众化,实际上就忽视了公共考古学的公共性、政 治性和伦理性。但目前我国考古学界在这些方面的理论探讨和研究还比较少,今后应该在 这些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公共考古学的发展会促进考古学者转换思维,批判性地反思 学科伦理,扩展研究视角,关注考古学所处世界的现实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考古 学是推动考古学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机制,也是提高全民智识和审美水平的重要方式。 (摘编自杭侃《公共考古学推动考古学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19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利用“五一”小长假 在网络会议平台上进行了直播,观看人数高达 2278 万。 B.材料一概述陈国科在“答辩”中回顾自己寻找玉矿遗址的事实,体现了考古工作者工 作的艰辛和他们不断探索的精神。 C.材料二第二段写到三次会议,它们或以考古为主题,或有考古专家参与,这都表 明我国考古专业正由“冷门”走向“热门”。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使考古遗产遭到破坏,学者们意识到考古遗 产的保护需要政府介入其中,还需要社会和公众支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众通过“云端”文博可以进行“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能够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 现场,这充分体现了“云端”文博的便捷性、共享性。 B.国际上相对成熟的面向公众的考古活动引发了我国一部分考古学者的思考,让他 们意识到了构建中国公共考古学的紧迫性。 C.公众了解、接触、利用考古遗产,考古研究的成果才能尽快转化为社会知识,只 有这样,专业的学术研究才真正具有社会价值。 D.目前,我国的公共考古学虽然呈现出常态化、制度化等发展趋向,但也存在忽视 公共考古学公共性、政治性和伦理性的问题。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三中阐述的目前我国公共考古学领域发展特点的一项是 ( ) A.中国考古学会设立了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能够长期、固定地开展常态化的 活动,并与大众媒体建立了常态化的联系与合作。 B.公共考古活动重点面向不同人群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一些青年学者利用微信 等新媒体搭建了很有影响力的公共考古传播平台。 C.我国公共考古活动虽然面临缺少资金和人员的困境,但考古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 感和工作热情支撑着公共考古活动的正常运行。 D.考古科研机构通过举办创意设计赛、展览、论坛等活动,汇集考古、艺术、设计 等多领域的学者,共同探索如何利用其他艺术形式呈现考古遗产的魅力。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5.2020 年高考,湖南考生钟芳蓉以高分报考北大考古学专业,引发热议,有很多人 不赞同她的选择。请根据材料,可从哪些角度向反对者阐述钟芳蓉选择考古学专业的原因。 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水彩画 赫尔曼·黑塞 近午我早有预感——今日将拥有一个适合作画的傍晚。这几天多风,上午阴霾,晚上 却经常清澄如镜。此时飘来一阵柔和朦胧的风,宛如一缕轻柔如梦的薄纱。噢!这一切我 都十分熟悉,当傍晚的灯光斜映在地时,显得美丽无比。当然,也有其他各种美丽的作画 天,但今天是特别的,今天不仅是可以作画的日子,更是必须作画的日子:每一抹红色, 每一抹赭色,仿佛蕴含着丰富的音乐节奏,在周围的绿色之中跳跃着;一株株的葡萄架伴 着影子,怡然自得、若有所思地伫立着,影子深处的每一抹颜色既鲜明又清晰。 近黄昏时,我肩上背着装画具的背包,手里拿着行军椅,信步来到中午就选定的地方。 那是村子上方的一座陡峭山坡,以前坡上长满了栗树,从山坡上可以看见村子的东边,那 儿几乎都是由空心砖砌成的深色旧屋顶,但也有些新的浅红色屋顶;房子的屋角光秃秃的 墙壁并未涂上水泥,屋子与屋子之间尽是花园和树木,周围则飘扬着白色与彩色的衣服。 蓝色大山脉的对面,山峦起伏,红色的山峰投映出紫色的山影,右下方有一潭小湖,几座 浅色小村庄在湖的对岸闪闪烁烁。 日渐西沉,阳光慢慢将屋顶、墙壁烘暖,投映其上的颜色渐趋金黄。在开始之前,我 俯瞰湖旁五彩缤纷的山谷、远方的村落以及近处明亮的树干,树干分岔处,冒出茂盛的小 树芽,树与树之间是干燥的红泥土,土上含云母成分的小石晶晶发亮,雨季的积水在地上 刻划出一道道的深沟。接着,我观察我居住的村子,那个由墙垣、山墙、屋顶所组成的温 暖小丛林,我熟悉其中的每一道线条、每一块平面;我曾仔细研读它,并用笔临摹。从前 某个得以丹青才画得出来的大屋顶,最近换新了,屋顶下是有着柱子和屋檐的宽广露台, 秋天时吊满了金黄色的玉米梗。那是吉欧梵尼的家。他的父亲原是村中最年长的人,刚过 世几个月,吉欧梵尼继承了房子,变富有了,于是卖力地将房子整修,加盖,粉刷,油漆 甚至换了一个新的大屋顶!最后面是小卡娃蒂尼的小屋子,其中至少有一扇门刚上过漆。 小家伙快结婚了;面对花园的那面墙上开了一扇门。 一切似乎十分理所当然。这些人拥有自己的家后,盖起新房,结婚生子,晚上坐在门 前抽抽烟,周日则到石窖酒馆玩波西卡球,其中有些甚至还当选村民代表。所有这些房子 或小屋各有所属,它们的主人在其中居住,吃饭睡觉,看孩子成长,赚了钱或负了债。同 样地,每个花园,每株树,每块草地,每座葡萄园,每簇月桂丛及每片栗树林,也都各有 主人,主人们或将它们出售,或将它们传给子孙,因它们而喜而忧。孩子们则前往新建的 大教室,以便学习必备的知识;经过三个月的暑假,他们既勇敢又贪心地朝着人生之路前 进,然后建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结婚,拆掉墙垣,种植树木,欠下债务,再把下一代 送进学校。 他们眼中的花园、房屋,和我所看见的不同,例如:地窖里积水,仓库老鼠为患,壁 炉无法生火,园里的阴影太多遮盖了豆苗……这些我看不见,因而并不为此感到喜悦或烦 恼。然而,我眼中所见的村庄,也是人们未曾看到的。 人们看不见远处惨白、剥落的石灰墙在蓝色天空的映照下,是多么地显目,它们映在 地上的影子,又是如何地改变着。人们看不见山墙闪烁的殷红,在含羞草的绿丛中,微笑 得

doc文档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284练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2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效仿孤独2023-01-2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