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阅读——客观题(选择题)突破 一、现代诗歌选择题考查角度 新诗最显著的特点是诗行间的“空白”,联想可以弥补这种“空白”,将孤立的意象融入整体之中,而想象 则可以进一步令鉴赏者进入诗歌意境,与作品产生“共鸣”。 阅读新诗,主要是锻炼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高考客观题常考的角度有对诗歌语句的理解、对情感 主旨的把握、对艺术手法的鉴赏等。如: 诗歌 题目 我遥望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曾 卓 一项是(  ) 当我年轻的时候/在 A.诗歌前后照应,“年轻的时候”与“而 生活的海洋中/偶尔 今”,“偶尔抬头”与“有时回头”相照应。 抬头/遥望六十岁, 像遥望/一个远在异 国的港口/经历了狂 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 B.“远 在 异 国 的 港 口 ” 和 “ 烟 雾 中 的 故 乡”分别是诗人年轻时对年老时、年老 时对年轻时的两种感受和认识。 C.诗人把人生比作一段远洋航程,在 寥寥数语中,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体 念。 回头/遥望我年轻的 D.这首诗采用对比、比喻的手法,把 时候/像遥望迷失在 人生六十年来的共同感悟都形象地表 烟雾中的故乡 现出来,意蕴绵长,耐人寻味。 命题角度 错点 考查结构 形式 D 项理解错误。 考查诗句 的理解 考查修辞 格 原诗歌是对两个 不同人生阶段的 不同认识,而不 是“共同”“都”。 考查艺术 手法 红 叶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 C 项 错 误。 “赋 沙 白 项是(  ) 予绿色以生命、 风/把红叶/掷到脚跟 A.诗歌开头用一个“风”和一个“掷”字 , 前/噢/秋天/绿色的生 写出秋风劲吹、枝叶稀疏之状,是一 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 幅简洁的秋果秋色图,从这图景里看 迥异于他人的新 不出诗人的感情。 发现。 才发现…… 考查炼字 B.诗中“噢”字以下,道出了诗人的领 考查对诗 悟——已是深秋了,并点明对这些景 句的理解 物有独特的感受。 和平、蓬勃生长 之意”不是作者 C.此诗迥异于他人的新发现在于“绿色 的生命也有热血”,即赋予绿色以生命、 和平、蓬勃生长之意。 考查形象 特征 D.最后一句虚实兼备,既写出了树叶 考查艺术 经霜变红的事实,也暗喻了作者经受 手法和情 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的考验。 感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以“瀑布”隐喻“阳光”,以“洗黑我的 D 项错误。这首 考查艺术 朦胧诗的本体没 手法 有出现,分析必 皮肤”隐喻阳光晒黑我的皮肤。 生命幻想曲 顾 城 B.以“纤夫”隐喻“太阳”,以“绳索”隐喻 “强光”,纤夫“拉着我”,隐喻太阳给了 让太阳的瀑布/洗黑我 我光明。 的皮肤/太阳是我的纤 C.“纤 夫”背 着“绳 索”拉 着“ 我”在 逆流 夫/它拉着我/用强光 中前进,隐喻在险恶的环境中奋力前 的绳索…… 行。 须注意合理性。 考查艺术 “皮肤”被“阳光” 手法 “洗黑”暗示诗人 希望在光明世界 考查艺术 中锻炼得更强壮 手法 这一理念。“心 灵创伤”这一说 D.以“皮肤”被“阳光”“洗黑”,隐喻经过 了种种曲折,造成了心灵创伤。 考查艺术 法与诗歌昂扬向 手法 上的情绪是不吻 合的。 二、现代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合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 现。意象有三类: 1.比喻性意象。 比喻是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之一,比喻的主要任务是使诗歌作品形象化。在诗歌中,用作比喻 的意象可称之为比喻性意象。比喻有明喻、暗喻之别。 明喻要求本体与喻体都在诗中出现,并在两者之间加上“如”“似”“若”“像”“仿佛”一类表示比喻的词语。在 明喻中,本体与喻体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两者不是等同关系。例如:“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光 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游行。”这是艾青看了俄国舞蹈家乌兰诺娃的芭蕾舞《小夜曲》后写的 诗。比喻中的本体是舞蹈家的“人体”,喻体则是“云”“风”等等。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通常使用“暗喻”(或说“隐喻”)和“曲喻”的手法。所谓暗喻,就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 , 中间的比喻词为“是”或“成了”。如果在诗歌中处理得当,反倒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 例如:“这 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闻一多的《死水》把黑暗的旧中国比作“一沟死水”,全诗是一 种隐喻,它以一沟死水比喻那个黏滞得流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 2.象征性意象。 象征是指借助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 术手法。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可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蕴。例如:“太阳是光明的象征,鸽子是和平的 象征,豺狼是残暴的象征,绵羊是温顺的象征,孔雀是骄傲的象征,玫瑰是美丽的象征,百合花是纯 洁的象征……” 现代诗中,同一个意象在不同诗篇中的象征性可以是不同的。狼可以象征残暴,但有的场合也可以象 征野性、自由不羁等等。所以,现代诗中的意象,其象征性往往是不确定的。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来,可 随着读者的不同角度、不同背景而转移,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例如,艾青的《礁石》: 一个浪/一 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的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 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首诗中的“礁石”,显然是一种拟人(有身体、有脚、站在那里、 脸上含着微笑)的象征性的意象。但它究竟象征什么具体的事物,读者可以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没有唯一的、 明确的界定。所以说,象征性意象能引发人们联想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开拓出自由想象的空间。 3.描述性意象。 写诗不能事事比喻,处处象征,所以在比喻性意象与象征性意象外,诗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描述性 意象。意象最基本、最普遍的作用还是被诗人用来描述景物与事物,并借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这首诗描写诗人在康桥泛舟寻梦,潇洒而来,又潇洒而去。诗人展 示了一系列描述性意象,有“云彩”“金柳”“夕阳” “波光”“青荇 (水草)”“清泉—虹—梦”“星辉—歌—笙箫— 夏虫”……这些意象都围绕、衬托着“寻梦”的主题,从开始“轻轻的”到结尾“悄悄的”,从“作别西天的云彩”到 “不带走一片云彩”,展示了诗人无声胜有声的“沉默”“沉思”的情感历程。 三、品读诗歌,体会“三美” (一)把握旨趣,领会情感美 诗的第一要素是感情,无情即无诗。鉴赏诗歌必须首先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把握诗人的抒情基调和 情感旨趣。 1.知人论世,找准情感突破口。 欣赏任何一首诗歌,总要对它的作者和它所诞生的时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否则,我们的欣赏就是盲 目的。以香草、美人比喻理想中的事物,古已有之,郭沫若借鉴这种传统技法,把祖国比作“年轻的女郎” , 把自己比作“炉中煤”,借以吐露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形象呢?结合时 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我们便会一目了然。艾青正是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到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 从而引起了对她的怀念、追忆乃至歌颂,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鉴赏诗歌,找准了情感突破口, 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就会更便捷,对情感美的领会就会更深刻。 2.避实就虚,咀嚼诗歌真味。 以实写虚,化抽象为形象,这是诗人创作的高超本领;避实就虚,反复咀嚼是我们领会情感美的巧妙 途径。阅读鉴赏时,我们就得用诗意的眼光避实就虚,慢慢咀嚼出诗歌的真味。 3.由表及里,品读形象寓意。 阅读和鉴赏诗歌时,我们要学会品读形象的寓意,由表及里,探测诗人物化的情绪,领会诗歌的旨趣。 (二)展开想象,感受形象美 高尔基说得好:“在诗歌作品中,即使在一首短诗中,第一位重要的是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分为抒情 主人公的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1.调动积累,张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不仅对于诗人的创造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象创造 出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2.体察物象,剖析寓意。 中国历代的诗人总是在大自然中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新鲜活泼的物象,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心志,创造 出了丰富多彩的事物形象。艾青笔下的那一块“礁石”,臧克家笔下的那一匹“老马”,都以其生动感人的形象 ,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欣赏者要学会联想,由表及里地品析,在体察外在形象特征的基础上把握形象 的寓意,从而领会形象的意蕴美。 (三)物意契合,赏析意境美 赏析诗歌的意境美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诗的综合美感,即它的情理交融的思想内容之美,形神结合的艺 术表现之美。 1.抓住意象,发挥想象,由形象悟情感。 阅读诗歌时要抓住具体的意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去领悟和品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我们只要抓 住诗中意象深入玩味,并调动联想和想象,就会进入诗人为我们营造的韵味浓厚、意蕴深广的神话境界, 心中的美感就会与诗人的思想脉搏一起跃动。 2.透析形神,体悟情理,由具体到抽象。 诗的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物)相契合,形成的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 术境界。意境要求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发掘具体的形神中蕴涵的抽象的情理,就能品味出这首诗 深邃而绵远、空灵而新颖的意境美。 3.品味情境,观照情感,于客体察主体。 意境作为形象思维的特殊表现,诗人在写“境”的同时,就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诸种感情,注入了他的 思想及其对“境”的褒贬态度,正像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我们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味其情境,更 要观照诗人的情感,在客体的形象中体察诗人的主观世界。 【典题示例】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文后题目。(16 分) 手推车 艾 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 年 ★1.对《手推车》中的“尖音”和“辙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难听的噪音。 B.难看的荒漠土地。 C.北国人民的悲哀。 D.农民劳作的艰辛。 2.对诗歌所传达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们民族的痛苦和灾难。 B.农民耕种时的艰辛。 C.中国历史的停滞。 D.北方农民生活方式的单调、沉重和悲哀。 3.艾青是一个造境的高手,请阐述本诗是如何只用几组意象便形象地勾勒出一九三八年的北国 人民的生活图画的。(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oc文档 现代诗歌阅读2:客观题突破-2022年高考语文现代诗歌常见题型讲与练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21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朵 朵2021-11-2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