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联考“顶尖计划”2022 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红楼梦》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是否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学术界一直有争议。 平心而论,《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穿插了“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小振兴,但并未从根 本上改变小说的悲剧性质,不过思想艺术整体上还是无法同前八十回相提并论,但第九十八 回写黛玉之死,包括前一回写黛玉焚稿等,还是有前八十回的踪影,打动过不少读者。至于 这后四十回是否掺杂有曹雪芹残稿,倒不必纠缠,应该在不预设谁是作者的前提下,应就文 本本身的客观效果加以分析评价,这也是笔者分析黛玉之死描写的基本立场。 第九十八回写林黛玉之死,确实比较成功,红学家蒋和森的《林黛玉论》,就是从这里 开头的。他写道: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是不寻常的一回,两个世纪以来,不知多少读者的感情,都要 在这里突然像一道水流跌入万丈深渊似的激荡、回旋起来。 这话不能说没有事实依据。究其原因,一则,林黛玉的命运曾获得不少人的同情,前八 十回有关黛玉的出色描写,已为这最后出现的凄婉欲绝一幕,做了充分的蓄势;再则,生命 枯竭和心灵绝望的双重打击,更让读者一洒同情之泪。还有,林黛玉临终前挣扎着没有说完 的“宝玉,宝玉,你好——”,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种想象,又通过黛玉去世后的 一段景物描写强化: 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的描写,在“惟有”中凸显“没有”,似有《琵琶行》中“东船西 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那种怅然若失的效果,尽管悲伤的程度并不一致,而《红楼 梦》这段文字也稍显套语化。 但令人感到吊诡的是,恰恰这种可被视为艺术成功的描写,又在很大程度上,跟小说没 有进入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紧密相关。小说写黛玉之死,同时也写了宝玉与宝钗成亲的大喜 事,这是以空间并峙的方式展开的描写。空间把宝玉和黛玉分隔在两个不同的氛围里,宝玉 神志不清下无法领略到大喜大悲,而黛玉因对宝玉的误会而产生的绝望情绪虽然强烈,却没 有来自宝玉反馈的心灵冲击和碰撞。这样传递的悲喜对照和对峙,主要是停留在他人感觉的 表面,回避了表现宝玉和黛玉心灵对撞。 让黛玉欲言欲止的描写,这一回中,共有两处。一处是黛玉对紫鹃说的话: “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不想我——”说着,又喘了一会子,闭了眼歇着。 还有一处,就是她临终前,说的“宝玉,宝玉,你好——” 可是,这种激发了读者想象力的描写,真的是一种艺术成功,还是作者在逃避描写的难 题?这还真值得深入讨论。 也是在这一回,小说还写到,对于黛玉之死的消息,大家都没有告诉宝玉,只有薛宝钗 顶着巨大压力、直接告知宝玉真相,使宝玉惊厥昏倒,后又慢慢恢复理智。这既符合宝钗做 事大气的风格,也使故事发展出人意料。但让宝玉清醒的关键却是阴间神秘人的开悟。在表 现心灵世界冲击和变化的复杂性上,即便在围绕着黛玉之死而呈现的较为出色的情节艺术描 写中,也有着难以弥补的简单化的局限。 总之,艺术的出色与局限,其两面性就是那么鲜明地依存于黛玉之死的描写中,换句话 说,如果艺术仅仅是用来回避表现的困难,那么艺术的策略常常就是一种走向情节表面新奇 的套路。在解除一切艺术套路中,让黛玉和宝玉在心智健全的日常生活中直面对方和自己, 表现出困难的克服或难以克服,这是《红楼梦》前八十回有关宝黛关系给予读者的反套路的 示范。 (摘编自詹丹《黛玉之死的描写套路与反套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红楼梦》后四十回合平曹雪芹悲剧基调设置,部分内容被认为可能是曹雪芹残稿。 B.“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的描写虽然简单,但是却把小说推入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 C.黛玉去世前两次欲言欲止的描写,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但仍然不能摆脱套路化的嫌疑。 D.《红楼梦》中对黛玉之死的艺术描写陷入套路,这影响了对复杂的心灵世界的开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的争议谈起,可以尽量减少叙述,直入论题。 B.文章征引蒋和森的《林黛玉论》,论证了《红楼梦》后四十回精彩之中有套路。 C.文章以“笔者”“这还真值得深入讨论“等语句进行表述,表明了作者的审慎态度。 D.文章结尾总结全文,也是上文内容的深入,提出了解决描写套路问题的思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谁这一问题,应从文本本身的思想艺术水平方面考虑。 B.《红楼梦》写林黛玉之死能感动读者,主要在于前八十回的描写很出色,蓄势充分。 C.宝钗把黛玉去世的消息直接告知宝玉,符合宝钗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宝玉清醒的关 键。 D.《红楼梦》前八十回有关宝黛关系的描述是反套路的,没有回避正常生活中的困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交通发展取得历 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入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进 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基础设施网络规模居世界前列,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科技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跃升,人民高品质出行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中 国加快向交通强国迈进。 (摘编自《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 材料二: 在内蒙古的脱贫攻坚战中,公路建设的加强和运输能力的提高可谓功不可没。在兴安盟 扎赉特旗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公路穿过稻海,通向远方。借助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稻田 养鸭、养蟹、养鱼等“一稻多吃”“稻场农旅休闲体验”已然成为撬动当地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 近年来,在平锦线、赤按线等 4 条“四好农村路”示范线路带动下,赤峰市喀喇沁旗中药 材、食用菌、山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 3 万亩,建成 85 个乡村级服务网点。2019 年, 全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 2.8 万元和 1.1 万元。这也调动了发展交通的积极 性。如今在内蒙古,协调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基本成网”的跨越,条条大道串点 成线、连线成网,激活了一个个“有颜值又有产值”的美丽乡村,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摘编自冯雪玉《大交通铸就发展大格局》) 材料三: 发展绿色交通,不仅关系着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还关系着全国生态环境大局。以“宜 公则公、宜铁则铁、宜水则水”为目标,优化运输结构,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重头戏”。据 统计,2018 年至 2019 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建成铁路专用线 25 条,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 累计完成 84.14 亿吨,同口径下较 2017 年累计增长约 6.42 亿吨;水路货运量累计完成 144.99 亿吨,累计增长约 7.9 亿吨;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累计减少约 2.4 亿吨。 “公转铁”,“散改集”,铁水联运与江海联运,加快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节能 降本增效明显。 “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积极推动绿色运输装备的制造推广,大力整顿码头岸线,依 法拆除、整顿、提升不符合要求的码头,大型化的趋势进一步显现。在绿色公路建设与运营 中,建设者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航道中铺设沉 D 形联锁软 体排结构,岸.上工程采取生态护坡砖等护岸结构,滩上工程则用生态固滩技术等,努力让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 (摘编自乔雪峰《绿色交通制度建设驶入“快车道”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材料四: 从“一穷二白”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到“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国产盾构机……交通运输不 断发展的背后,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坚实保障。创新成为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复兴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复兴号”254 项重要标准中,有 213 项 是中国标准,此外,11 个系统 96 项主要设备也采用了统一的中国标准和型号。“复兴号”的 研发成功,实现了中国从高铁先进技术的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转变。国产盾构机与“复 兴号”一样,具有世界领先技术水平,成为世界范围内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十四五”规划纲要将科技创新摆在了首要位置,交通运输行业将坚持科技创新赋能交通 运输发展,加快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交通运输部门将配合相关部门,推进 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发展,助力行业共同发展,并结合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等,推动 实施一批示范项目,推动智慧交通高效有序发展。 (摘编自訾谦《交通运输:书写迈向交通强国的壮丽史诗》)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交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运输方式不断发展,做到了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的提升,有 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B.截至 2019 年年底,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以 2012 年为基准,相比于高速公路里程、内 河航道通航里程,高速铁路里程增长最快。 C.从货运角度看,我国运输能力得到大幅增强,铁路运输运货量不断提升,水运数量巨大, 快递业务量增长强劲。 D.依客运输方面,客运结构不断变化,以公路运输为基础,人们出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铁 路将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交通建设给赤峰市喀喇沁旗带来了特色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事实上,加强公路建设,提 高运输能力,推动了内蒙古的经济发展。 B.货物运输中,“公转铁”“散改集”“铁水联运与江海联运”等变化加快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建设,同时这也意味着交通运输资源的再分配。 C.提高运输装备绿色水平,降低公路建设对原有生态的影响,增加航道和码头岸线建设的数 目,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交通运输建设各方面。 D.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赋能交通运输业,使智慧交通取得了高效有序的发 展,促进了交通强国建设。 6.走中国特色的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哪些经验需要继续发扬?请概括说明。(6 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春蚕 茅盾 离老通宝坐处不远,一所灰白色的楼房蹲在“塘路”边,那是茧厂。十多天前驻扎过军队 , 现在那边田里留着几条短短的战壕。那时都说东洋兵要打进来,镇上有钱人

doc文档 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南省大联考“顶尖计划”2022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41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雪花烂漫时2021-11-25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