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州省 2019—2020 学年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宋代年间,广州的外商聚集区——蕃坊之繁荣。主要为外商服务的翻译也逐渐增多,但据史料记载, 在京城礼宾院(宋代专为接待各国使节设立的机构)服务的译员,身份地位很低,逢年过节接受朝廷赏赐 的时候,不过与奶酪匠同列。 但由于翻译与外商甚至外国使节打交道,时有突然发达的机会。据史料记载,当年有个名叫王元懋的 人,因家境贫困,到庙里打杂谋生,遇见了一个通晓“南蕃诸国”文字的老僧。老僧看王元懋勤快乖巧,将 自己通晓的外语渐渐传授于他。后来王元懋逮了个机会随船出海,来到占城国(位于今越南南部)、,当 时占城古国正急着跟大宋朝廷“攀亲戚”,以获得保护,通晓两国语言的王元懋很快成了国王的座上宾,充 任翻译之职,后来又娶了公主,一穷二白的年轻人变身“驸马爷”。 像王元懋那样靠外语技能改变人生的平民并不罕见。据不少历史学家的研究,早在宋代,广府地区已 有很多有胆识的商人走出国门,到东南亚诸多古国“闯世界”去了。他们脑子好使,在国外待久了,逐渐熟 悉当地语言,就可以凭借“双语”优势,充当贸易中介,甚至为向朝廷进贡的使团做做翻译,地位比在国内 高很多。 广州是外贸大港,市舶司雇有专业译员,位于西城的蕃坊及中外居民杂处的扶胥港还有不少民间翻译。 这些翻译不可能个个正派,欺负外商语言不通,虚报价格,买卖双方两头吃的劣迹并不少见。一旦外商之 间出现诉讼,地方官不得不依赖翻译提供的证词断案,翻译甚至接受利害关系人的请托,提供伪证,为此, 《宋刑统》还有惩罚翻译伪证行为的特别条款,宋代学者陈郁所著的《藏一话腴》一书记载了一个案例, 广府有两个外商因债务纠纷闹上公堂,翻译收了欠债人的好处,胆大包天,居然跟地方官说,听原告的意 思,不是因债务纠纷才上公堂,而是因天气久旱,愿自焚献祭,向老天祈雨。地方官难辨真相,居然命令 皂吏把告状的外商推出去烧了,以完其心愿.,陈郁感叹说:“生死之机,发于译者之口。” 不过,愿意啃硬骨头的官员也还是有的。南宋名臣向子锺在广州任职期间,就曾自学外语,以便公正 断案。他命人找来朝廷培养皇家翻译使用的蕃书《千文》以及其他几种外语教材,自己一一看完。此后, 他向蕃商发布的命令告示以外文书写,外商因纠纷闹上公堂,翻译一看判官老爷懂外语,不敢再随便糊弄, 诸外商欢欣鼓舞.向子诬“清明之声,播于海外”。 据史料记载,当时还有一些地方官,虽然自己没有学外语,但清正廉明,对译者的证词往往一再核查, 绝不轻信。这样的做法也使无良翻译收敛不少。但细看史料,我们就得承认,将翻译视为低微工匠、读书 人以学外语为耻的观念,才是其真正的病根,这不得不让人在钦佩这些“不走寻常路”的地方官的同时,难 免又发出遗憾的叹息了。 (摘编自《宋代广州就有翻译了,然而这个行业说起来很心酸》2019 年 2 月 22 日《广州日报》,有删 改)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翻译身份地位虽然都很低微,但他们时常有突然发达的机会。 B.有胆识的翻译走出国门到东南亚诸国,他们的地位就会比在国内高很多。 C.广州有一些不正派的民间翻译常常有虚报价格、买卖双方两头吃的劣迹。 D.清正廉明的地方官为了能够公正断案常常会自学外语,深受外商的好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要 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扩 大范围,结合第一段“宋代年间”可知,本文说的是宋代的翻译身份地位低,并未涉及其他时代;B 项,以 偏概全,原文是“他们脑子好使,在国外待久了,逐渐熟悉当地语言,就可以凭借‘双语’优势,充当贸易中 介,甚至为向朝廷进贡的使团做做翻译,地位比在国内高很多”;D 项,扩大范围,“清正廉明的地方官为 了能够公正断案常常会自学外语”错误,由原文“南宋名臣向子锺在广州任职期间,就曾自学外语,以便公 正断案”和“当时还有一些地方官,虽然自己没有学外语,但清正廉明,对译者的证词往往一再核查,绝不 轻信”可知,是个别地方官员自学外语,个别官员能对证词一再核查,绝不轻信,所以不是清正廉明的地方 官为了能够公正断案常常会自学外语。故选 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交代宋代翻译增多的背景,再摆出事实,从而说明当时翻译地位不高。 [来源:Zxxk.Com] B.本文的例证比较丰富,如王元懋、陈郁、向子諲、清正廉明的地方官等。 C.本文采用了引用例证,这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使得论证更有说服力。 D.本文论证使用的语言既准确明了义充满现代感,既严谨科学义生动活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 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 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 项,由 原文“宋代学者陈郁所著的《藏一话腴》一书记载了一个案例”可知,陈郁所著的书中记载的案例才是例证, 陈郁本人不是例证。故选 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宋代,既有官府的译员也有民间的翻译,两者并不都足为外商和外国使团服务的。 B.《朱刑统》中惩罚翻译伪证行为的特别条款,说明宋朝足比较注重保护外商权益的。 C.当时宋朝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比较大,而且朝廷和民间的对外贸易往来也很频繁。 D.在宋代,翻译的地位比较低主要足因为当时的人们更看重读书取上和农工商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 保持一致。于文无据,无中生有。文章并没有解释翻译地位低的原因。D 项,“因为当时的人们更看重读书 取上和农工商发展”错误,由原文“但细看史料,我们就得承认,将翻译视为低微工匠、读书人以学外语为 耻的观念,才是其真正的病根”可知,主要原因是“将翻译视为低微工匠、读书人以学外语为耻的观念”,并 不是“当时的人们更看重读书取上和农工商发展”。故选 D。 二、(2020 届西北狼联盟高三一诊模拟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自古以来,英雄都是民族精神重要而具体的体现,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尊崇英雄,捍卫英烈尊严 也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2018 年 5 月 1 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标志 着保护英烈已经纳入法治化轨道,守护和赓续英烈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神圣职责。同时,2018 年 5 月 7 日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要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形 成崇尚、捍卫、学习、关爱英雄烈士的良好社会风尚。这些都是我们赓续英烈精神的重要举措。 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法。任何法律规范都是以实现特定的价值观为目的, 政治价值的稳定存在,是凝聚国家共同体信仰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 划》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 立改废释全过程,确 保各项立法导向更加鲜明、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制定英烈保护法,表明了我们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鲜明导向。 英烈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这一规定,彰显了国家对主流价值观的维护,让为英雄正名的行为有法可依,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 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英烈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在于强化人们遵守社会基本的 道德规则,让英烈精神融入血脉、内化为文化自觉、凝聚为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力量。 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 不能没有先锋。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展现出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和观点不断出现,解构英雄事迹、歪曲英雄人物 的现象层出不穷。“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英雄的亵渎,正是一种“去史”的行为,关乎民族兴亡。因此, 用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赓续英烈精神,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必然要求。因 此,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依据。 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代表和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瑰宝,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 就是对英烈精神的最好继承。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巍峨丰碑,必将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以贯彻实施英烈保护法为契机,致敬英烈,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 生生不息! (选自熊梅《赓续英烈精神,守护民族历史记忆》)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是以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为目的的。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 同记忆。 C.由于人们不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缺少文化自觉,所以颁布实施了英烈保护法。 D.民族英雄都出现在历史上,比如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 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B 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华 民族的共同记忆”错误,原文是“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体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一句的主语应该是“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C 项,“由于人们不遵 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缺少文化自觉”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英烈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在于 强化……的奋斗力量”。D 项,“民族英雄都出现在历史上”错误,于文无据。故选

doc文档 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3月第01期(专题1—3)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47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没有退路2021-12-06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