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市 2021-2022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湖南省郴州市 2021-2022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 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 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 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 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苌弘、师襄、老聃。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 道,作《师说》以贻之。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尊师学习的风尚 B. 君子不齿:不与同列 C. 术业有专攻:学术技艺 D. 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人的方法 11.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古书没有标点,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 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 B.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巫医”就是指以看 病和降神祈祷为职业的人。 C. 古文,本文指先秦两汉时期与骈文相对的散文,文章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 如《易经》《论语》《春秋》等。 D. 经传,历来指儒家经典和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 典籍与解释经文的书的合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总领全篇,是全文论述的 总纲。 B. 第 2 自然段,批判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用三组对比分层论述,作者批判之意 直接而鲜明,发人深思。 C. 以孔子为例,孔子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极高,这样的人还不断向人求教,以人为师, 显然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D. 文章结尾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交待了写作本文的缘由,起总结全文、升华 主旨的作用。 13. 《劝学》和《师说》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二者探讨的学习问题是否相 同?请简分析。 1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并序》)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 壁赋》) 【答案】10. D 11. D 12. D 13. ① 不同。②《劝学》围绕“学不可以已”,侧重讲学习的意义和方法,强调要积累、要坚 持、要专一等。③《师说》围绕“师道”展开,反对“耻学于师”,强调要重视传统的师道,阐 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14. (1)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 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 (2)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 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句意: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古道是指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经传,历来指儒家经典和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错。“经”指历来被尊崇为典范的著作或 宗教的典籍,也指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起总结全文、升华主旨的作用”错。结尾只是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没有起到升华主 旨的作用。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以及比较鉴赏的能力。 首先明确,《劝学》和《师说》在探讨的学习问题上是不同的。 《劝学》,这篇文章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 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全文可分四段,第一 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说明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论述学习的内容和途径,第四 段阐述学习的最终归宿。文章开篇的“学不可以已”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侧重讲的是 学习的意义和方法,强调了学习一定要积累、要坚持、要专一的理念。 《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 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 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 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 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师说》围绕“师道”展开,反对“耻学于师”,强调了要重视传统的师 道,阐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的观点。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出官”,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为出官;“斯人”,这个人;“是”,这;“迁谪”,贬官, 降职。 (2)“子”,对对方的敬称;“侣”,意动用法,以……为伴侣;“扁舟”,小船;“相属”,互相 劝酒。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 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 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 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 (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 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 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 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 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 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 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 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 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 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 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 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 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 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 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 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 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 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 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 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湖南省岳阳市 2021-2022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 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 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 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 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 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 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 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 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好 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 “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 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

doc文档 湖南省部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20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红舞鞋2022-07-19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