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海绵用力一捏会缩成一团,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2.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 个过程中(  ) A.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B.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正电荷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 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异种电荷相吸引 3.四个悬挂着的通草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球与 C 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B.B 球与 D 球不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C.B 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D.D 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4.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放量,抽去玻璃 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 的密度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上方瓶中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5.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开。关于这个现象,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创造了电荷 B.两金属箔片一定都带负电 C.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原理制成的 D.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在此过程中玻璃棒失去了电子 6.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 在转动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与吸管的一端摩擦使其带电,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 棒去靠近吸管,吸管两端都能与玻璃棒相互吸引。下列玩法正确的是(  ) A.吸管是绝缘体,其原因是吸管内几乎没有电荷 B.吸管两端都带电 C.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去了电子,吸管的一端带负电 D.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餐巾纸强 7.关于绝缘体和导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存在 B.导体能够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电荷存在 C.导体在任何情况下部能够导电.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 D.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8.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它们都体现了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炒菜时油烟上升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核中有质子和电子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可以吸引泡沫小球,是因为泡沫小球带正电 D.温度越高蒸发越快,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9.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的是( ) A.冬季取暖时,室内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B.走过炒栗子的店铺时,能闻到炒栗子的香味 C.长期堆在墙角的煤被清理后,发现白墙变黑了 D.将一滴红墨水轻轻滴在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 10.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内容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两种力总是相互抵消的 B.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不可能发生在固体之间 C.由于压缩固体十分困难,说明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D.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1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学显微镜能分辨出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 B.打扫教室地面时,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两块经打磨后的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能吊起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12.如图为部分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弱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丝绸会失去电子 B.用丝绸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正电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异种电荷 D.用丝绸摩擦过的橡胶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同种电荷 二、填空题 1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验电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_ __________的原理工作的。 14.如图所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首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 电器的金属箔因为带上________而张开(选填“正电荷”或“负电荷”)。然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 验电器的金属球,重复摩擦和接触多次,验电器的金属箔会_________。 15.如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 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玻璃棒运动,则吸管带______电,餐 巾纸带______电; (3)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失去电子的是______,得到电子的是______。 16.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 A 和 B,其中 A 带正电,B 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 A 和 B 连接起来,观察到 A、B 金属箔张角变化情况为 _____,图中 B 带 _____电,乙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为 __ ___(选填“由 A 到 B”或“由 B 到 A”) 17.如图是部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弱的排序图,梳子与图中的___________摩擦最 容易起电,且它们摩擦后梳子带___________电荷(选填“正”或“负”),带电的梳子___________(选填“吸 引”或“不吸引”)干燥的碎纸屑。 三、简答题 18.2021 年 12 月 9 日 15 点 40 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 (1)王亚平通过舷窗看到的太空星星非常明亮,不会“眨眼”,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眨眼”是由于发生 了哪种光的传播规律? (2)在“失重”状况下,水滴变成了球形,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时液体表面分子间主要表现 哪种分子间作用力? (3)“天宫”绕地球沿椭圆轨道飞行,“天宫”从近地点向远地点飞行时,飞行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19.同学们写作业时,常会用透明胶带把错误处揭去,操作时往往要把胶带用手抹几下使之与纸贴紧, 才能揭干净,这是为什么? 四、综合题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烟雾报警器,当出现大量烟雾,烟雾报警器就会响起来。烟雾报警器是如何工作的呢? 如图所示,在烟雾报警器中有一个 α 粒子源,可以产生 α 粒子,α 粒子与空气中的氮分子或氧分子撞击, 会把电子从这些分子中打出,这样就产生了电子和带正电的氮离子(N+)、氧离子(O+)。烟雾报警器 中有两块板,一块带正电,一块带负电。电子向带正电的板运动,氧离子和氮离子向带负电的板运动, 这就产生了电流,且我们规定正电定向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当电路中有电流时,一切正常。但是, 如果空气中有烟尘粒子,一部分 α 粒子会被烟尘粒子吸收,导致电流减小,触发警报。 (1)α 粒子与空气中的氮分子或氧分子撞击,会产生带______(选填“正”或“负”)电的电子,这些电子会 向烟雾报警器中的带正电的板运动,是因为______。 (2)如图所示,两板间的电流方向是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的。 (3)当有烟雾时,烟雾报警器就会响起来的原因是:______。 21.1827 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准备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活动特征。然而,他发现水中悬浮的花粉颗 粒似乎在不停地运动。起初布朗还以为花粉是有生命的个体,所以在水中游动。当他把水换成酒精,又 把花粉晒干,折腾数次后,希望能够彻底地杀死花粉,却发现液体中的花粉颗粒还是在不停地运动。换 做其他无机小颗粒,也是运动不止。他把颗粒运动的轨迹给记录了下来,这些轨迹简直是一团乱糟糟的 线,毫无规律可言。而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显然这并不是生命体的运动方式。作为科学家,他把花 粉颗粒的运动写入了论文。后来人们把这种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作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发现后的 50 余年里,科学家一直没有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奥秘。直到原子和分子的概念被人们广 泛地接受之后,才有人指出,布朗运动其实是花粉颗粒受水分子的不均匀撞击所致。因为液体是由大量 分子组成的,分子会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从而不断撞击悬浮颗粒。当悬浮颗粒足够小时,它受到的液 体分子撞击难以达到平衡,于是朝某个方向运动。由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反映到颗粒的运动也是无 规则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颗粒运动也越剧烈。颗粒越大受到的撞击更容易达到平衡,故小颗 粒的布朗运动更明显。 (1)布朗运动是指________的运动。 A.水分子的运动 B.花粉颗粒的运动 (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的运动。 (3)分子运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运动特征不容易研究,但科学家可以通过布朗运动认识它,这种 方法叫做_______法。 (4)花粉颗粒的质量越大,则其_______越大,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5)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其直径很小,约为________m。 (6)根据上文,写一条使布朗运动更明显的措施: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固体大颗粒变成小颗粒,与分子无关,故 A 错误; B.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故 B 正确; C.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 10 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 所以“破镜不能重圆”,此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由斥力,故 C 错误; D.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是因为海绵之间的空气被挤出了,与分子间隙无关,故 D 错误。 故选 B。 2.B 【解析】A B.根据题意,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为失去电子带正电,当其与不带电的验电器接触时, 验电器上的电子便向玻璃棒上转移,验电器因失去电子带正电。故 A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C.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方法让正负电荷分离,即电子发生了转移,并非产生了电荷。故 C 不符合题意; D.金属箔张开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3.A 【解析】A.A、B 相互排斥,因此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B、C 相互吸引,则 B、C 带异种电荷;由于 A、B 带同种电荷,所以 A 球与 C 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故 A 正

doc文档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模拟试题 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苏科版)

教育频道 > 初中 > 物理 > 文档预览
13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野心段子手2023-02-20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