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入世 情怀归一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 1.从“生命的诗意”这一角度欣赏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作品, 通过对本单元诗歌的诵读、鉴赏与写作实践,去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 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激发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同时敞开心扉,结合自己的体验,思考人生的选择, 追求诗意的生命,唤醒生命的自觉。 2.知人论世,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意境和诗人精神境界,欣赏古诗 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3.了解古诗词的一些重要的表达技巧(比喻、用典、白描、想象等)及作用, 逐步掌握古代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4.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切入口,尝试为所 学诗歌或你所喜爱的古诗词写一则文学短评。 【单元学习任务】 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本单 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精选了魏晋、唐、宋三个时期不同体式、不同作者 的诗词名作。 根据“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综合“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单 元人文主题”等要求,在“生命的诗意”的统领下,我规划了九个微专题的学习内容,分 9 课时完成。具体安排如下表: 【单元教学设 计】 课时安 排 专题内容 第1课 时 入世出世 情怀归一 第2课 时 亦真亦幻 且真且实 第3课 时 飘逸见个性 悲慨显深沉 第4课 时 浔阳江头的一次邂逅 第5课 时 感豪放之美 悟生命诗意 第6课 时 豪放婉约 各美其美 第7课 时 “生命的诗意”班级诗歌朗诵会 第8课 时 万紫千红总是春——第三单元整合 第9课 时 学写文学短评——以《琵琶行》为 例 【课时学习任务】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入世出世 情怀归一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比 较阅读。 单元学习任务一明确表示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 的感悟。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 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本课时以第 7 课魏晋时期的两首诗为例,引导学生合 理运用诗歌鉴赏方法来涵泳诗韵,品析诗句,领悟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追求中蕴 藏的共同精神内核。 【学习情境】 1.创设分组活动的情境,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习任务单解读《短歌行》。 2.用辩论和为诗歌配图的方式呈现对《归园田居(其一)》的理解。 3.设置写作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位诗人不同人生追求中蕴藏的共同精 神内核。 【学习目标】 1. 涵泳诗韵,了解四言诗、五言诗不同的节奏、韵律等特点,初步感知两首 诗的情感内涵。 2. 开展实践性学习活动,学生合作探究两位诗人在乱世中不同的人生选择, 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能力。 3. 领悟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追求中蕴藏的共同精神内核,加深对中国传统文 化思想精髓的理解。 【重点难点】 1. 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主鉴赏品析诗句,体会两首诗中蕴含的情感内涵, 进而理解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选择。 2. 在合作交流、分析鉴赏、思辨探究等学习活动中领悟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追 求中的共同精神内核。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看两幅图,你能看出这两位的身份么? 一位是跨马执槊的将军,一位是戴月荷锄的农夫。 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经历和追求,但他们又有一个共同 的身份——魏晋诗人,他们用诗的语言抒发情志,共同创造了魏晋诗坛的辉煌。 这节课,我们比较阅读《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体会诗人情感,感 受他们的生命诗意。 设计意图:用图片创设直观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并初步感知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选择,引导学生带着思 考 走进课堂。 活动一:听声韵——诵读体会两首诗不同的韵律和节奏。 课前,同学们依据学习任务单完成了预习。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首诗。 请其他同学对这位同学的朗诵稍作点评。 朗诵的同学作经验分享,预设回答—— 《短歌行》是四言古诗,每句都划分为二二节奏,匀称整齐,字句短声调不 能舒长,有古朴典雅的感觉。这首诗每四句换一个韵脚,有八次换韵,读起来有顿 挫感。另外,《短歌行》表达了心里的忧愁,不能读得轻快。 在诵读时要把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再请一位同学朗读《归园田居(其一)》。继续请同学点评一下这位同学的 朗读。 预设回答—— 他的朗读流畅熟练,声音舒缓。但是轻松愉悦的程度还有一点点欠缺。 《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五言古诗。五言诗常常按照二一二或者二二一 的节奏朗读,比四言诗显得自由灵活、错落有致。而且这首诗一韵到底,表现诗 人回归田园的轻松快乐,所以声音可以再明亮轻快灵动一点。 小结:诗歌的韵律、节奏与诗歌的情感是和谐统一的。朗读时,调整我们的语 速和语调,能更好地读出《短歌行》的“忧”和《归园田居(其一)》的“乐”。 设计意图:诗歌的学习离不开诵读。结合学习任务单上的预习 任务,学生自主展示朗读,介绍朗读经验。在声韵情境中,感知体会 两 首诗歌的情感。 活动二:品文辞——品读分析《短歌行》中“忧”的内涵。 1. 吟咏诗韵,感受到《短歌行》中的“忧”。一代枭雄曹操,因何而忧呢?请自 读《短歌行》,读一读曹操为什么忧? 人生短暂,渴望人才,天下未定。 2. 曹操是如何用诗的语言表达这些“忧”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细致分析, 充 分交流。 预设回答—— “青青 子衿,悠悠我心。” 这两句用了《诗经·郑风·子衿》的典故,诗人用女子对心上人的思盼,表达 自己对贤才的渴望。化用《诗经》中爱情的典故,更真切地表达曹操对贤才的热 切期盼。 化用《子衿》的典故,别具匠心,表现出诗人“忧”的强烈深挚。 青衿指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用了借代的修辞。我想起了另外两句诗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一个走遍天涯的游子,每当翠绿的芳草映入眼帘, 便想 起分别时穿绿罗裙的心上人。用最常见的颜色,一抹青绿,表达一生的相思。我觉 得“青青子衿”四个字把渴慕贤才的忧思之情从强烈上升到深挚痴狂。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运用比喻的修辞,夸张的语气,表达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在他人生短暂 的忧思里,包含的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志向的迫切。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自问自答,曹操明明知道广聚人才、实现志向才能真正 解忧,诗人却偏偏说“唯有杜康”,一个“唯”字,更突出了无奈之中蕴含着深沉的忧 思。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四句来自《诗经·小雅·鹿鸣》,这个典故描绘了天下和乐、君臣宴会的美好 景象。曹操在写这首诗时,对酒当歌,在慷慨歌声中想象这个欢快宴乐的画面,可 是想象越美好越突出了现实中人才难聚的忧伤。“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是比兴的手 法,小鹿呼唤同伴,同食蒿草,引起嘉宾欢聚、敬慕贤士的情感。用这个鹿鸣比兴, 非常生动形象,也增加了“忧”的感染力。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把人才比作“乌鹊”,东汉末年群雄纷起,贤才们不知道该投靠谁,他们像无处 栖息的鸟,在空中盘旋。这个比喻既有对贤才的渴望、也有对贤才的关心、更有对 自己能力和人格魅力的信心。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用典,诗人用山、海比兴,形象地表达人才越多越好,不要有人满之患的担心, 这里的用典让我们读出了曹操广纳贤才的宽广胸襟。 曹操用周公吐哺的典故,捉发吐哺,表达礼待贤才的态度。周公辅佐成王平 定了战乱,建立礼乐制度,使天下大治。曹操用周公自比,足以看出他渴望一统天 下的雄心壮志。 诗在结尾卒章显志,曹操用典故表明自己的志向,把心忧天下的情感,抒发 地含蓄委婉、言简意赅、深厚典雅。从结尾再回头看整首诗,曹操对人生短暂的忧 思,和对天下贤才的忧盼,都源于他追求的“天下归心”的理想。 设计意图:“以学定教”,架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充分利用学 习任务单,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主分析鉴赏。在学生 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下,设计教学活动,完成对《短歌行》中“忧”的 深 层内涵的分析,帮助学生在已有的诗歌鉴赏能力上形成较为系统的诗 歌语言鉴赏能力。 活动三:品文辞——思考探究《归园田居》中的人生选择 对于想要兼济天下的儒家士子而言,他们如果读到《短歌行》这样的诗句, 怎能不为曹操的忧思深情打动? 陶渊明如果生活在曹操那个时代,读到了《短歌行》并受到曹公诚挚地征召, 他愿不愿意走出田园为曹操效力? 我们如果要探究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陶渊明关于人生选择有哪些思考?他 的人生追求是什么?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归园田居(其一)》看看从诗人的作品中能得到哪些 启发。 小组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致的话,先交流形成统一观点,再结合具体诗 句,思考探究,证明本组观点。 预设回答—— 《归园田居(其一)》开头就写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诗人从年少时 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他喜爱自然山林。回归田园,是他的本性使然。 诗人喜爱自然山林,这个特性和入世做官并不矛盾。历史上很多有所作为的 官员都喜欢自然。诗人说自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情,东晋末年的世俗风气是尔虞 我诈、虚伪逢迎的,陶渊明无法适应正好说明他清高脱俗、志向远大,如果能生活 在曹操那个英雄辈出、积极求取的时代,他这样的性格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与“林”对比,“羁”意味着笼子;与“渊” 对比,“池”是 很小的水池。用两个比喻和对比,突出了官场和田园的反差很大, 诗人受官场束缚 很重。“旧”“故”两个字也能看出陶渊明对田园的依恋出于他的本性,就像鸟天生就属 于山林。可见,官场的阴影已经深深烙在陶渊明的心中。 诗人厌恶、抛弃的是压抑束缚的东晋官场,在东晋黑暗混乱的官场里陶渊明成 了“羁鸟”“池鱼”。如果能生活在曹操的时代,被曹操这样的英雄豪杰重用, 可以施展 才华、大有作为,能实现兼济天下的理想。 在《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中,陶渊明用“尘网”“樊笼”这样的比喻表达了 对官场的厌恶。东晋的官场给不了他实现四海猛志的机会。可见,他不是 厌恶仕 途,而是厌恶昏庸腐败的官场。 学习任务单上有一项任务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致敬经典,再现《归园田居 (其一)》中的田园生活。 学生展示画作,表达观点态度。 预设学生活动—— 请问对面两组同学,你们从画中看到了什么?这些意象给你们什么感觉? 这些都是乡村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陶渊明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质朴简单的画 面。近处的草屋、榆柳,远处的村落和炊烟,远近结合的不同层次中,透着和谐淳 朴的气息;狗叫、鸡鸣反衬出田园乡村的宁静安闲。榆柳的绿荫掩映在屋后, 桃花 粉嫩,李花洁白,色彩映衬中透出清新雅致,不失绚丽。在这样的田园里, 连 那一处袅袅上升的炊烟都充满乡村情趣。 在这样的田园里生活,陶渊明的心情怎么样? 这个和平自然的田园世界里,

doc文档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6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不离不弃不分别2022-02-02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