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1 年学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旧石器时代(距今 200 万年——1 万年) (1)文化遗存代表:①距今 170 万年的元谋人;②距今 70—20 万年的北京人。 (2)生产生活:①打制石器;②从事渔猎和采集; ③ 过着群居生活;④学会用火; 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 1 万年) (1)生产活动:①磨制石器;②大量使用陶器;③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定居 (2)文化特征:①分布广泛;②多元一体 (3)文化遗存代表 A、距今约 7000-5000 年 ①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粟);大汶口文化;②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B、距今约 5000 年 ① 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黑陶,被称为“蛋壳陶”); ② 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精美的玉器,大规模祭坛、神庙)(出现阶级分化) 3、原始社会分期:①原始人群;②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共同劳动,成果共享);③父系氏族社会 (新石器时代晚期;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形成部落联盟) 4、三皇五帝时代:①禅让制;②炎帝、黄帝是华夏始祖;③陶寺遗址(国家初始形态) 5、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公元前 1600 年) ① 大禹建立夏,世袭制,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②二里头遗址;③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设有 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④地方官理:聚族而居,夏王直接统治夏后氏部落,其他部族 实行间接统治 6、商朝(公元前 1600 年—公元前 1046 年) ① 内外服制(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之地;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②青铜器;③甲骨文 7、西周(公元前 1046 年——公元前 771 年) (1)西周建立与灭亡: ① 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获胜,建立西周; ② 公元前 841 年,周厉王时期,引发“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③ 公元前 771 年,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2)分封制:①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统治; ②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③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④ 影响:积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扩大周人的势力范围,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消极: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3)宗法制:①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②以血缘亲 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③核心原则:嫡长子继承制。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宗法制是里,分封制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 结合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5)土地制度: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8、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 政治: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宗法血缘与政治制度结合;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② 经济:井田制,集体劳作;青铜铸造繁荣;③思想:系统成熟的文字;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 9、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①政治: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礼崩乐坏);②经济:铁犁牛耕; ③ 思想:百家争鸣;④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10、商鞅变法 (1)内容:政治:①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②普遍推行郡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经济:①“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小家庭政策; 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2)评价:进步性:①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②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 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③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轻罪重罚,压迫和剥削百姓等暴政,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11、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①“仁”(思想核心);②“为政以德”;③“克己复礼”(维护礼 乐制度);④“有教无类”(打破教育被贵族垄断的地位)⑤ 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 行整理(传承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12、老子:春秋后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①万物本原是“道”; ②唯物史观:追求天人合一; ③辩证法: 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 ;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 ④政治:主张顺其自 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13、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1)背景:①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②阶级:旧的贵族等级体系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 阶层崛起;③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④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 (2)代表:儒家: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人性恶;隆礼重法 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 阴阳家:邹衍:“相生相胜”理论; 墨家:墨子提倡节俭,提倡节俭、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韩非:以法治国、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3)影响: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②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③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14、秦朝(公元前 221 年—公元前 207 年) (1)统一的条件: 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③秦地理 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④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⑤商鞅变法,奖励耕战, 国家日益强盛;(主要条件)⑥秦尊奉法家思想 (2)秦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皇帝制度 ;②三公九卿制 ;③郡县制(特点:①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 免;②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作用:①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 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④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 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 (3)秦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4)统一的意义:①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②初步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 的基本版图;③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④促进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利于华 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5)秦朝的灭亡:暴政的表现:①赋税徭役繁重;②严刑峻法;③焚书坑儒 公元前 207 年陈胜、吴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 15、西汉(公元前 202 年—公元 9 年) (1)汉初:①政治:“汉承秦制”;郡国并行制;②经济:休养生息的政策;③思想: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2)汉武帝时期: 政治:①地方:“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势力,基本消除王国问题);设刺史完善地方监察体; ② 中央:设立中朝(加强皇权);③选官制度:察举制;④任用酷吏 经济:①铸币权收归中央;②盐铁官营;③均输平准,平抑物价;④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思想: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拓疆:①任用卫青、霍去病 大败匈奴,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 武威、张掖、敦煌 4 郡;②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 治经济文化联系;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也比以前更加稳定);③设置 西域都 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16、新朝与东汉 (1)新朝:公元 9 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公元 23 年,绿林军推翻王莽政权 (2)东汉:① 25 年刘秀建立东汉,出现了“光武中兴”; ②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豪强地主; ③184 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军阀割据局面出现 17、两汉的文化:①史学:《史记》(司马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班固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 代史)②文学: 汉赋、乐府诗(具有现实主义特点);③医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神农本 草经》是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④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220—589)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内容: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 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2)影响:①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 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③全盘汉化,丧失了鲜卑族的独立性、 主体性,失去了尚武进取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 3、隋朝的兴亡:581 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 年,隋朝统一;隋炀帝:兴建洛阳城、广设仓库,开通大 运河(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618 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 亡 4、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和灭亡 (1)唐朝的繁荣:唐太宗:“贞观之治” 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开元盛世” (2)唐朝的民族交融 东突厥(战而后和):唐太宗打败东突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羁縻府州),被尊为“天可汗” 西突厥(设置机构):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北庭都护府(武则天) 回纥(册封):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靺鞨(册封):唐玄宗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吐蕃(和亲):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 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 9 世纪:长庆会盟 (3)唐朝的灭亡:755 年——763 年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875 年黄巢起义加速了唐朝灭亡;907 年 朱温灭唐,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出现 5、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① 汉朝:察举制 (孝廉、品德) ②魏晋:九品中正制,(门第、出身;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③ 隋唐至清末的科举制度,依靠考试成绩或才能、才学做官。 (1)创立:隋文帝:始用分科考试方式选官; 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进士科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首创殿试; 唐玄宗:任用高官支持考试。 (2)影响:积极: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创新发展 6、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1)职权: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执行 (2)影响:① 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提高了办事效率;②分割相权,加强皇权;③三省六部制 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7、赋税制度的变化 (1)魏晋时期: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2)唐初:租庸调制(影响:①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人也有了保障;② 农民负担相对减轻,有利

doc文档 《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复习提纲--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23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所有的谎2023-02-27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