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必刷卷--2022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共 21 题) 一、选择题(共 17 题) 1. 有学者指出:“二为”方向并不限制艺术家的创作性,而是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 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这里的“二为”方向是指 A.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党和政府服务,为人民服务 D.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共产主义服务 2. 2019 年 12 月 19 日,习近平主席在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观摩一堂历史课后,对大家说: “濠江中学的爱国主义传承有悠久历史……新中国成立当天,在当时还是澳葡管治的时候,杜岚老 校长毅然升起了五星红旗。”对这一升旗行动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爱国精神的驱动 B.“一国两制”的感召 C.改革开放的鼓舞 D.“九二共识”的达成 3. 通常情况下,修订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 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 主张不能以 1975 年宪法或者 1978 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 1954 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 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B.1954 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C.“文化大革命”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1982 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4.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七编、1260 条,包括总则、 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 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该法典的出发点是 A.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 B.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 D.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某班决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布置纪 念展览。以下是他们准备的部分展览资料,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 恢复高考制度 ③“双百”方针正式提出 ④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⑤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A.⑥③①②⑤④ B.③②⑥①④⑤ C.③⑥①②⑤④ D.⑥③②①④⑤ 6. 如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 年)部分条文及修正案,它反映了 时间 条文及修正 1982 年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 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88 年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1993 年 把“计划经济”“国营企业”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和“国有企业” 1999 年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 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②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完善 ③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④ 宪法为改革提供了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 1979 年全国人大对原“选举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举手表决,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 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 8:1,但这一比例 在 2010 年被修改为 1:1。这表明 A.中国开始实践启蒙思想家的思想 B.无记名投票比举手表决更公平公正 C.新中国民主政治体制在不断完善 D.城乡平等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 8. 以下宣传画报的创作时间不早于 A.1946 年 B.1956 年 C.1966 年 D.1976 年 9. 习近平强调,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为此,要坚决落实 A.党管干部原则 B.公务员制度建设 C.民主选举原则 D.公平竞争原则 1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进步, 其表现是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 11. 迈克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必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和 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现代中国通过下列哪些举措实现了“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结合 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一国两制” ③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③④ 12.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习近平说:“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这种“正能量”指的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 B.保家卫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3. 1979 年 6 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相关决议和法律,规定县以上地 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县和县级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 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以上规定 A.确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完善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 C.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4. 邓小平指出:“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 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强化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 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主要反映了 A.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要性 B.要彻底破除个人崇拜的思想 C.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紧迫性 D.扩大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艰巨性 15. 中国第一条地铁是北京地铁,全长 23.6 公里,共设 17 个车站,是中国地铁之先河。当时地铁项 目定位为“战备为主,兼顾交通”。这条地铁的开通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6. 新形势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德化人”,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发挥 道德的教化作用,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这说明 A.法治建设促进道德教化B.法律从属于道德 C.道德教化促进法治建设D.道德从属于法律 17. 2016 年 7 月 1 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把“依法治国”方略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B.中国十四大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二、复合题(共 4 题) 18. 中国近现代法制发展历程。 (1) 材料一 《大纲》的产生经历了“考察政制——朝臣辩论——改革官制学制——准备起草— —颁布《大纲》”等历史阶段……《大纲》规定皇帝有“宣告戒严之权。当紧急时,得以诏令限 制人民之自由”。…《大纲》颁布的同时,还颁行了议院法与选举法要领及预备清单,其中预 备清单列举了预备期九年内将要完成的各种任务。…… ——董和平《关于《钦定宪法大纲〉评价的另类视角》 依据材料一概括《钦定宪法大纲》在形成过程中的特点,简述其颁布的历史意义。 (2) 材料二 从 1949 年 10 月新中国成立到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是 社会主义法制的创建与曲折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既积 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同时,也为后期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奠定了一定 的民主法制基础。从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 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 召开前,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确立阶段。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依法治国 方略逐渐形成并最终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以 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 召开为标志,依法治国进入贯彻与推进阶段。依法治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快速发展,依法治国进 入全面推进的新时期。 ——楚向红《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依法治国方略的发展分别经历了三个阶段,请任选其中的一个阶段加以阐释。 19. 不同时代的人对李鸿章外交的评价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指出:“所谓联者(与外国妥协),又非平时结之,不过临时而啶(阿谀奉承) 之。”认为李氏并非全然不知“以夷制夷”的不妥,皆因危若累卵的政局,“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时也”。 同时批评李鸿章洋务、军事及外交失败,关键在于“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事,不知政治 之本原”。 ——摘编自梁启超《李鸿章传》(1901 年 12 月) 材料二 资产阶级革命派称李鸿章外交犹如汉奸之变相。1907 年,《民报》刊发大幅讽刺性政 治漫画,并在画下注明“过去汉奸之变相”,李鸿章赫然在列。1918 年费行简以秦桧“卖国”比拟李 鸿章,称“俗论拟之为秦桧,子不敢议其过刻也”。 ——摘编自《民报》、费行简《近代名人小传》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大陆相关著述有梁思光的《李鸿章卖国史》( 1951 年), 胡滨的《卖国贼李鸿章》(1955 年),章回主编的《李鸿章》(1962 年),王天奖、李国俊的 《尊孔派和卖国贼——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1976 年)等。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围绕着李鸿章“误国”“卖囯”论题展开了学术理论辩驳。欧阳跃峰认为李 氏“和戎”外交(与外国妥协)是在对中外大势及敌强我弱淸醒认识基础上提出的,“谨守条约”并不 排斥有理、有利、有节的抗争,且是权宜之计,绝非长久之策。林璧属认为,评价李氏的标准歧 异导致评价结论歧异,近年李氏硏究过程中渗透着情感因素,其结果导致李氏外交行为的责任难 以评判,历史评价的普遍性原则没有得到尊重。 ——摘编自盛海生、欧阳跃峰《百年来李鸿章外交思想研究综述》 (1)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两者对李鸿章外交的看法有何不同。这反映出社会政治领域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2) 阅读材料三,简述新中国成立后对李鸿章外交看法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 1948 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 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 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 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 层管理模式。1954 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 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 政府管理范

doc文档 民族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必刷卷--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10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血海塔2022-09-10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