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标要求】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民族交融、制度创新和区域开发。 【素养目标】 1.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西晋兴衰的过程 2.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及意义 3.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中所孕育的统一因素 【重点难点】 1.重点:江南地区的开放;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2.难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民族融合与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历史原因;北魏孝文帝 改革。 【思维导图】 【知识体系】 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 (1)220 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 (2)刘备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 (3)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 2.三国的并立与结束 (1)263 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2)266 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史称西晋。 (3)280 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误区警示]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前,尽管东汉王朝名义上还存在,但其统治实际上已经瓦解,军阀割据混 战,国家分裂。三国鼎立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 3.西晋 (1)建立与统一:263 年,司马昭发兵灭蜀。266 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 帝。280 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2)少数民族内迁: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 要有匈奴、活动在长城一带的鲜卑、羯、氐和羌。 (3)灭亡:316 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4)影响: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 二、东晋与南朝 1.东晋建立 317 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士族兴起与六朝出现 (1)士族兴起 ① 概念: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 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② 地位: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2)六朝出现 420 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 170 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 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 3.江南开发 原因 表现 影响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 了劳动力资源 农业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 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 4.南朝衰落 (1)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处下风,又退回到淮水一线。 (2)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 思考点 材料: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邪(yá)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 江中游,内外相应。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 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 问题: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其影响是什么? 提示:历史现象:士族专权是东晋政治的基本特点。 影响: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士族专权是导 致两晋以来政治腐朽的重要因素。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 (1)建立。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 15 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 六国”。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 (2)概况。 ① 十六国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 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②4 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 ③ 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北朝的出现与隋朝的统一 (1)北朝的状况。 ①6 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 朝。 ② 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北齐。 (2)隋朝的统一: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政权更迭的特点。 提示:特点:朝代更替频繁,多个政权并立,南北对峙;小统一,大分裂;大一统和局部统一的时间短, 分裂时间长,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材料二:北魏王朝于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迁都之计”。……十八年“二月甲辰,诏天下,喻以迁都之 意。……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 官。丙辰,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九月庚午,六宫 及文武尽迁洛阳”。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并任用南朝儒士制定礼乐制度,仿效南朝建立士族制度,同汉 族通婚。 ——摘编自李文生《龙门石窟与洛阳历史文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提示:积极作用: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 展和社会繁荣。 问题探究二 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湿……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锄草的工具)”。汉以后长 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沿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几 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 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摘编自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江南……自元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 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 (hù)、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 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梁]沈约《宋书》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原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民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 了劳动力;赋役负担较轻;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等。 【课堂巩固】 1.据史料记载,西晋永嘉年间,北方南迁的人口约 90 万,迁至今江苏及浙江的最多约有 30 万,湖北 6 万, 江西、湖南各有 1 万,此外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一些移民迁入。据此判断这一时期(  )C A.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 B.南方的自然资源日益丰富 C.南方经济开发具有劳动力资源 D.南方经济开发向深度发展 2.北魏孝文帝在迁都洛阳后“定族姓”,确认汉人士族的法律地位,规定鲜卑中的穆、陆、贺等八姓同汉族 中的崔、卢、李、郑四姓门第相当,只任清职,其余按照三世官爵列入不同的门第等级。其“定族姓”的做 法(  )C A.加剧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B.标志着北魏政权封建化的完成 C.进一步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D.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oc文档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导学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6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我愿意解脱2023-03-16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