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安七中 2021—2022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高一历史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计 60 分) 1.在距今 5300 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其他文化 因子:如折腹鼎、背壶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属于长江 流域屈家岭文化因素等。这体现了 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 D.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2.西周时“一人跖(踏)未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 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使用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3.吕思勉认为:“废封建,行郡县,事最明白无疑,然尤不宜行之大骤如此。以此见天下 事之必以渐进,而躁急者之不足以语于治也。”由此可见,在他看来 A.秦朝废分封,行郡县为错误之举 B.实行分封与郡县并行体制势在必行 C.制度变革过急不利于国家稳定 D.应该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 4.由以下司马迁对历史细节的记载可知,汉初( ) (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颜色相同的马),而将 相或乘牛车。 出自司马迁《史记•平准 书》 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汉高祖)于白登……匈奴骑, 出自司马迁《史记•匈奴 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黑马), 列传》 南方尽骍马(红马) A.延续了西周的礼乐等级制度 B.思想大一统趋势开始出现 C.西汉政权面临内忧外患局面 D.地方势力削弱了中央王朝 5.“江南……至于元嘉末(424 年—453 年),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 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扄(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鄠、 杜(北方)之间,不能比也。”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趋势明显 B.江南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地区经济情况急剧衰退 D.江南基本上已经消弭了战乱 6.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 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A.国家的强盛和统一 C.政权分立民族汇聚 7.表 1 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镇户兵比例表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由表 1 可以 推知, 唐代中后期 A.藩镇拥兵自重脱离中央控制 C.朝廷军队征兵标准日趋严格 B.战事多导致军事参与率较高 D.呈现出北强南弱的战略态势 8.读表: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 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 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9.780 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D.催生新的经济因 素 10.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 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 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不断创新 D.艺术内容的时代 性 11.它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的末期,由最初的围猎编制进而发展为军事组织,最后变革为 地方的行政组织,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材料中“它”指的是 A.南北面官制度 B.猛安谋克制 C.行省制度 D.盟旗制度 12.如图为唐宋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变化统计图,这一变化 A B .导致了宋朝政府发行飞钱 .反映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C.促进了唐宋铜钱体系变革 D.冲击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 13.宋朝儒学复兴,程朱理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下列属于程朱理学观点的是 A.民贵君轻 B.致良知 C.格物致知 D.工商皆本 14.下面是高一某同学整理的笔记,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 A.促进中外交流,加重财政负担 B.导致白银外流,积累巨额财富 C.密切各地联系,世界成为整体 D.对外殖民扩张,建立商业帝国 15.明代入阁官员的品级一般并无明确规定,而清代明确规定入值军机的大臣必须为三品 以上,皇帝在选用军机大臣时,必须顾及社会舆论与臣工态度。这说明 A.官员获得晋升的机会增多 B.清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C.皇帝用人权受到一定限制 D.军机处行政效率有所提升 16.《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B.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C.“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D.资本主义萌芽冲击传统观念 17.在《南京条约》的谈判中,出于策略需要,英国并未将领事裁判权列入必须要实现的 目标。但是清朝官员却主动出让这一权利,目的是想尽快摆脱涉外纠纷的麻烦。这表明清 政府 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对外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D.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18.有学者指出,《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质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 空文。它力图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 制秩序。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A.契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潮流 B.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严重脱离农民的实际要求 D.主张均分土地给农民所有 19.晚清时期,部分官僚士大夫讲求“实学”“经世致用”开始表现为“精于机器”“性喜制造”, 这反映的思想观念是 A.工商皆本 B.师夷长技 C.实业救国 D.立宪改良 20.1900 年 6 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的名义向十一国宣战,邮政大臣盛宣怀却下令将发至 各地的召集义和团民及宣战诏书扣押,两广总督李鸿章等则策划“东南互保”。由此可知 A.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朝廷 B.义和团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C.地方督抚摆脱了中央节制 D.外交近代化取得了重大突破 21.下表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的人员组成情况表。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新军将 革命 咨议局议 巡 布政 提 督练公所总参 领 党 长 抚 使 督 议 13 3 3 1 1 1 1 A.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B.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D.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 22.1919 年,吴虞在读完鲁迅的《狂人日记》后写了一篇《吃人与礼教》,发表在《新 青年》上。他痛声疾呼:“甚么“文节公”呀,“忠烈公'呀,都是那些吃人的人设的圈套,来 诳骗我们的!”由此可知,当时 A.文学革命激发创作热潮 B.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反对专制成为大众呼声 D.传统伦理道德遭到批判 23.20 世纪 20 年代,党的某次决议记载:“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 强大的共产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下列口号中,符合当时革命目标的一项是 A.内争主权外惩国贼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D.将革命进行到底 24.下面为某校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制作的资料卡片。通过研读卡片,从中能得出的关于 此时期.革命道路的正确结论是 ①1929 年 12 月,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②根据地巩固发展, 革命武装壮大③ 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④开展土地革命 A.城市中心暴动道路 B.建立反军阀革命统一战线 C.大力推动工人罢工运动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25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从宣扬“抗日反蒋”逐渐演变为“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 这一变化体现出 A.中共党内右倾势力逐渐抬头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逐渐形成 C.工农武装割据实际上被放弃 D.国共关系从全面对峙走向了合作 26.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况。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在不同时期 的变化反映出 A.工农联盟的不断发展壮大 B.中共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 C.国内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 D.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27.“3 月 24 日,日军猛攻,守军与敌军进行巷战、肉搏战。……4 月 4 日午夜,守军先 锋敢死队分组向敌进袭,冲入敌阵,奋勇异常。敌军仓皇应战,乱作一团。战役持续近一 个月,守军以伤亡近两万人的代价,击溃日本精锐部队的进攻,歼敌 1 万余人,一扫京、 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此次战役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成为了关外抗战的经典战例 C.反映了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 D.改变了华北战场的抗战态势 28.国共的关系经历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再分裂”,到今天两党联系进一步加强的过程, 历史经验证明两党“分则两伤,合则两利”,下面哪两段历史能证明两党“分则两伤” ①1924—1927 ②1927—1937③1937—1945 ④1946—1949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29.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中华时报》以显著的版位刊登了一则新闻:“华北 铁路大遭破坏,保垣北境激战又起。”据此判断,当时 A.日本侵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 B.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 C.八路军百团大战打击侵略者 D.冯玉祥五原誓师响应北伐 30.流行语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以下流行语与年代匹配正确的是( ) A.1949 年至 1956 年:政协、人大、三大改造、志愿军; B.1957 年至 1966 年:“八大”、大跃进、“三年经济困难”; C.1966 年至 1976 年:“八字方针”、红卫兵、样板戏; D.1978 年至今:“两个凡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第Ⅱ卷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汉武帝时 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 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 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固然采取过某些权宜性的措施,但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显然更为重 视。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三 宋王朝建 国的特殊性, 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

doc文档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10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保持沉默2022-07-20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