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热点专题 06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50 周年(1972-2022) 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 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加之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美国不得不考 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1971 年 4 月,毛泽东亲自决策,批准中国 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同年 7 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 年 2 月,尼克松总统访 华,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 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 年 12 月,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 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在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 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两国建立外 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1972 年 9 月,日本政府首 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毛泽东主席会见田中角荣,周恩来总理与其举行了会谈。 中日双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 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中日邦交的正常化结束了两国 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 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方针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另起 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大外交政策。 (2)外交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 年)标志着新中国外交 政策的成熟,为新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3)步入国际舞台:日内瓦会议(1954 年)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 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5 年)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友谊。 2.中国 20 世纪 70 年代的外交 (1)扬眉吐气:197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 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 (2)跨洋握手: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 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 年 12 月,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 (3)冰释雪融: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对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 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4)建交高潮:1971 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 15 个,1972 年达到了 18 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等西方主要国家先后 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3.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 (1)政策原则:新时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 (2)外交成就: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4.影响国家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 (1)根本原因: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家政权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外交 政策制定的首要目的和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2)上层建筑即国家政权的性质,特别是阶级属性(意识形态)。 (3)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 (4)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即国际形势的变化。 5.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阶段特征 (1)新中国建立后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中美处于对抗状态。 ① 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和冲突。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在中国“扶蒋反共”。 ③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企图扼杀新 政权。 (2)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最终实现关系正常 化。 ① 从美国方面看: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 南战争的泥潭;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 ② 从中国方面看:国际地位的提高;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实现和平解 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① 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害冲突,矛盾、斗争乃至对抗在所难免。矛盾 主要表现在:统一与反统一、强大与反强大、西化与反西化、争霸与反争霸, 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② 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为 了各自的利益,双方可做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 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 综观中美关系的演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国际形势、国家力量、国家利益 和国家性质等。 6.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方针的侧重点及作用 (1)侧重点:“另起炉灶”解决的是对外交往的战略问题,“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一边倒”解决的是对外交往的战术问题。 (2)作用:彻底改变了中国以往的屈辱外交,灵活处理了与社会主义国家苏 联、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为新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 国际环境。 7.关于“一边倒”方针 (1)原因: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总结的产物;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 策,造成了中共与美国的敌对关系;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两大 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亦可),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 (2)评析:“一边倒”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原则;“一 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 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 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而是指坚定 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它是为了在两个阵营的尖锐对立中避免外交孤立, 以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1.1968 年 11 月 17 日,毛泽东指出:美国要顾及美洲、欧洲、亚洲等多处利 益,“处境相当困难”,“是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太大了”。他仔细阅读美国新当选总 统尼克松的文章和竞选材料,还请周恩来等人阅读这些材料,并指示《人民日 报》全文刊载了尼克松的就职演说。据此可知( ) A.中美敌对关系有所改善 B.第三世界与中国外交利益趋同 C.中国重视中美关系走向 D.美国总统已阐明对华外交政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中共高度重视尼克松就职总统,并关注其在“美洲 、 欧洲、亚洲”等处的利益,分析其对外政策,说明中共重视中美关系走向, C 正 确;A 错误,中美关系改善是在尼克松访华后; B 错误,材料无关第三世界; D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对美国的研究和关注,没有体现美国总统已阐明对 华外交政策。 2.美国特朗普政府首席战略师班农曾到处宣扬,中美竞争是制度之争,关系到 西方民主制度的生死存亡;与此同时,美国一些政客说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国价值 观的工具。这表明( ) A.中美竞争已形成新的冷战局面 C.意识形态之争是中美竞争的核心 B.制度模式决定国力竞争 D.美国仍未抛弃冷战思维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美竞争是制度之争,关系到西方民主制度的生死存亡”“孔子学 院是传播中国价值观的工具”可知,美国政客的这些言论带有明显的冷战思维和 意识形态偏见,故 D 项符合题意;A 项中美之间虽然存在矛盾,但并未形成新的 冷战局面,故 A 项不符合题意; B 项表述绝对,制度模式虽然会影响国力竞争, 但不是决定因素,故 B 项不符合题意;C 项意识形态之争是中美矛盾中的一个焦 点,但不是核心问题,中美竞争的核心仍是国家利益矛盾,故 C 项不符合题意。 3.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解读了中国古代钻木取火、大禹治水 、 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后说:“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 长大,会传承这样的文化遗传基因。……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查普曼教 授意在强调( ) A.神爱世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信仰的源头 B.道家思想有其历史渊源 C.中华文明不畏自然勇于抗争的不屈意志 D.中国文化特有的延续性 【答案】C 【解析】材料“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 事”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畏自然,勇于抗争的不屈意志,这些深化故事对中华民族 的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因此 C 正确;A 错误,属于西方基督教的思想; B 错误,材料无关道家思想;D 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深化故事有助于塑造中华 民族坚毅的民族性格,无关文化的延续性。 4.下图为 1949~2008 年中国新增建交国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 最高峰出 现的主要原 因 是( )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D.“文化大革命”扩大了中国的政治影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建交最高峰出现于 1972 年,联系尼克松访华, 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因此 C 正确;A 是在 1955 年;B 是在 1971 年;D 属于严重的左倾错误。 5.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 12 集,每 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 点的标题是(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答案】 D 【解析】A “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不符合题目中的时间,排除; B 斗智斗勇:1950 年—1953 年的抗美援朝再次较量,1964 年—1973 年的 抗美援越峰回路转,1949 年—1950 年新中国与苏联等 17 国家建立外交走出 了外交的第一步,不符合题目中的时间,排除;C“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 的外交,不符合题目中的时间,排除;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0 世纪 70 年代, 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首先是“扬眉吐气”,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再 是“跨洋握手”,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再是“冰释雪融”,中日邦交正常 化,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符合题意。 6.1960 年,日本首相池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对中共政策上未必要采取与 美国相同的态度……外交不仅仅是对中共的政策,首先重要的是提高自由国家 对日本的信任感。” 这主要说明( ) A.中日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B.日美外交政策上分歧严重 C.日本在试图调整外交政策 D.日本向政治大国目标迈进 【答案】C 【解析】根据“对中共政策上未必要采取与美国相同的态度……首先重要的是提 高自由国家对日本的信任感”,结合所学可知,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日本经济 实力的增强,

doc文档 专题06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50周年(1972-2022)-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知识回顾与习题演练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19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友情出演你的故事ァ2022-11-19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