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练:侧面描写训练 【知识讲座】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它是最主要的描写手段,是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或直接描写景物 的方法。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生活的内涵是丰富复杂的,明言直语往往不能尽述 其意。一般说来,正面描写常受事物定势框架的限制,而侧面描写天地广阔,无所束缚。所以尽管正面描写是 描写的主要手段,但有时还必须进行侧面描写,正如茅盾所说:“要考虑到读者必有的想象力,在正面描写以外, 还要辅以侧面描写。” 所谓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 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 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法。 常见的侧面描写的方法有: 1.以人衬人: 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美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意欲极写敷之美,却未 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 种反应,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外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这种“以不写写之”的侧 面描写法,能充分地调动读者的自由联想和丰富想象,产生一种不定型的、没有限度的“揽之若无,思之则有” 的审美效果。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 写。” 2.以物衬人: 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如《七根火柴》歌颂了一位无名战士,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绘 自然环境:“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 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 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环境是多么的险恶啊!而无名战士呢,是“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 是一汪浑浊的污水”,身体是多么的虚弱啊!这一切表明无名战士自己是最需要火柴的,可他却把仅有的七根火 柴无私地奉献了出来。作者通过对“物”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忘我革命精神的无名战士的形象。 3.以物衬物: 如《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 忽。”在这里,作者以鱼来衬出水的清澈,虽没有一字一句写水,可是读者却能从潭中鱼儿看出水清如镜,产生 “水尤清冽”的真实感觉,收到了从正面描写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如果从侧面描写的性质来分,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 衬,譬如烘云托月月更明,也叫做“水涨船高” ;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异或相反的 事物来作陪衬,譬如以丑衬美美更美,也叫做“水落石出”。 如《明湖居听书》一文中,为了突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先写了黑妞说书,作者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 观止的地步,好象已词尽意穷,无以复加,读到这儿,不禁使人生疑:作品的主人公不是白妞吗?把黑妞的演 唱技艺写得如此绝妙,岂非喧宾夺主?作者借观众之口道出了个中用意,解答了读者疑问:“他的调门都是白妞 教的”,“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原来写黑妞是 为了衬托白妞啊!这就是用了正衬法。 如《荆轲刺秦王》中,作者塑造了刺客荆轲这一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 ,与此同时还塑造了另一个刺客秦武 阳,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可是见到秦王,将献图时,竟然吓得“色变振恐”,而荆轲泰然自若 “顾笑武阳”,并“前为谢”,巧妙地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在这里,秦武阳的徒有虚名、外强中干有力地衬托 了荆轲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这就是用了反衬法。诗人王建《入若耶溪》诗中的两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 山更幽”,之所以特别为人所称道,就是因为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反衬法,以动衬静更显静。 在实际写作中,这几种侧面描写的方法往往是综合使用的,如《口技》中,为了表现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就成功地使用了多种侧面描写的方法:当艺人摹仿发生大火的情景时,观众的反应是“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这是以观众的反应衬托口技的高超,这是以人衬人,是正衬;当演出结束时,写舞台上的布置是“一桌、一椅、 一扇、一抚尺而已”,这里是以道具的简陋反衬口技的高超,这是以物衬人,是反衬。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讲的就是侧面描 写手法的妙用。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能够积极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做到正侧结合、虚实相生,使你的描写由 单一变得丰富、由直白变得蕴藉、由呆板变得生动,使你笔下的景物更加鲜活、人物更加丰满,从而全面提升 你的作品质量。 [例文赏析] ㈠ 苏林教授手持纸条,不知从何处找起,忽然听见对面的楼窗口,有一个孩子有事没事地张口唱着: “咪──咿──咿──咿──, 吗──啊──啊──啊──”仿佛歌唱家在练声似的。苏林教授不禁微 笑了:“这准是她的家!”他猜对了,那孩子就是陈伊玲的弟弟。 从孩子嘴里知道:他姐姐是个转业军人,从文工团回来的,到了上海被分配在工厂里担任行政工作。她 是个青年团员,又积极又热心,不管厂里也好,里弄也好,有事找陈伊玲准没有错!两三天前,这里因为 台风造成电线走火,烧毁了不少房子。陈伊玲协助里弄干部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睡,影响了嗓子。第二 天刚好是她复试的日子,她说了声:“糟糕!”还是去参加考试了。 这就是全部经过。 “瞧,她还在那儿忙着哪!”孩子向窗外扬了扬手说,“我叫她!我去叫她!” “不用了。请转告你姐姐,通过第二次考试,她已经被录取了!” (何为:《第二次考试》) 在第一次考试中,陈伊玲显示了她的音乐才华,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赞赏;第二次业务考试,她失败了, 但事出有因──她因为抗台风救灾耽误了休息,影响了成绩。苏林教授尤其重视的是人的思想品德,所以 他对陈伊玲的弟弟说“请转告你姐姐,通过第二次考试,她已经被录取了”!苏林教授所谓的“第二次考试”, 实际指的是陈伊玲抗台救灾中表现的优秀品质。关于以上“第二次考试”的内容,作者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而是通过陈伊玲弟弟的口述将事情交代了出来,这就是侧面描写——最常见的侧面描写。 ㈡ 陈家洛心中正自暗喜,白马突然收蹄停步,却是前面铁甲军排得紧密,难以逾越。陈家洛凝神屏气,兜 转马头,绕过铁甲军队伍,只见弓箭手弯弓搭箭,长矛手斜挺铁矛,一个间着一个,一眼望去,不计其数。 只消清兵将官一声令下,他和怀中少女身上立时千矛丛集,万矢齐至,纵有通天本领也逃不过去。索性勒 紧马缰,缓缓而行,挺直了身子,目光向清兵望也不望,傲然走过。 其时朝阳初升,两人迎着日光,按辔徐行,那少女头发上、脸上、手上、衣上都是淡淡的阳光。清军官 兵数万对眼光凝望着那少女出神,每个人的心忽然都剧烈跳动起来,不论军官兵士,都沉醉在这绝世丽容 的光照之下。两军数万人马剑拔弩张,本来血战一触即发,突然之间,便似中邪昏迷一般,人人都呆住了。 只听得当啷一声,一名清兵手中的长矛掉在地下,接着,无数长矛都掉下地来,弓箭手的弓矢也收了回 来。军官们忘了喝止,望着两人的背影渐渐远去。 兆惠在阵前亲自督师,呆呆的瞧着那白衣少女过去,眼前兀自萦绕着她的影子,但觉心中柔和宁静,不 想厮杀,回头一望,见手下一众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和亲兵,人人神色和平,收刀入鞘,在等大帅 下令收兵。 兆惠不由自主叫道:“收兵回营!”将令下达,数万步兵骑兵翻翻滚滚地退了下来,退出数十里地,在 黑水河边扎下大营。 (金庸:《书剑恩仇录》) 例文中,作者欲表现的中心人物是那位白衣少女;然而,作者除一句“绝世丽容”外,并没有直接从正面 描写这位白衣少女如何如何美丽。作者着力描写周围原本血战一触即发的场面,描写杀人不眨眼的清军官 兵们对主角作出的种种忘形的反应,描写从剑拔弩张到收刀入鞘的转变经过,间接从侧面表现主角,以体 现这位白衣少女的绝世丽容。 ㈢ 我回头一看,成渝笼着手,缩着脖子,不住地打盹。我拉拉他圆胖胖的小手说:“会着凉的。上床睡吧!” 成渝从睡梦中醒来,以为是他的爸爸妈妈回来了,仔细辨认了一阵,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地说: “我不睡!我不睡!” “为什么?” 他用小拳头揉了揉眼睛,说:“爸爸妈妈说,不管哪个人都要朽(守)住康(岗)位。” 我把成渝紧紧地抱起来,用我的脸暖了暖他的脸蛋。然后放下他,裹紧了大衣,把帽沿往下拉了拉,出 了石洞,下了山坡,顺着绝壁上开凿的运输便道,向前走去。 (杜鹏程:《夜走灵官峡》) 例文中,七八岁的小男孩,竟能说出“爸爸妈妈说,不管哪个人都要朽(守)住康(岗)位”和“我不睡! 我不睡!”这当然归功于父母平时对子女的影响,作者写孩子的人小志大,就是从侧面表现父母的敬业精神。 ㈣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 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 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 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 ,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 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鲁迅:《祝福》) 选段写的是“四叔”的书房,然而,实际上写的是“四叔”其人,作者通过他书房的陈设从侧面表现了这位 封建礼教卫道士的性格特征。家中挂着朱拓的大“寿”字,挂着半幅“事理通达心气平和”的对联,而自己却放 声大骂新党,大骂祥林嫂为“谬种”,其虚伪可见一斑;连读书人必备的《康熙字典》也未必完全,可见他 的不学无术;而完整的《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则表明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礼教的卫道士。 通过对有关事物的描写,从侧面间接表现未出场的主要人物,就是这段文字的典型特点。 ㈤ 偶尔也会想到苦楝树,一念而已。 经过那一巷隅也是偶然,拐角处一扬脸是一树苦楝花儿在纷纷飘坠,地上铺了一些细碎的小花朵儿。总 是这样,不知何时开,就已是飞花。 即使花开一树,苦楝树也是不起眼的,花色太淡,与光同色,实在不招人的眼,但如果是一院的苦楝树 花开,就很有声势了,可算得上云蒸霞蔚了。花谢时纷纷扬扬的似在下一场花雨。这个时候最好是坐在苦 楝树上,看落英缤纷,看那个白衣女子蝴蝶般飘在飞花中,长袖挥舞,都和飞花一样绝美。在早已失梦的 今天看去,仍觉惊艳。 那是个最能沉迷的时光,一点诱惑就不可自拔,但母亲往往把扫把往我手上一塞说,去,把地扫一扫。 宛若一枚石子扔进水潭,碎了一潭的梦。院子里的人都有一个好习惯,只要一

doc文档 第13练:侧面描写训练-初中作文能力分项训练40练

教育频道 > 初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6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每个晚上想你2022-05-30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