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马克思主义学说很符合中国国情 ,很能够指导中国革命找到一个正确的 道路,它是经过种种选择比较之后,它 不是某一个人,是一批人,是当时的先 进知识分子,其中主要是思想先进的青 年人,要救国救民,大家共同认定的。 那么,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最终选择马 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理论武器的?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三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标要求: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 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 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条件 材料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出现 了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在国外广泛接触了各种各样 的西方政治思想,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 材料二:早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能 够用较为开放的心态来审视和对待西方各种政治学说。 材料三:这一时期国内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社 会动荡不安。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探索救国道路,他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将西方各 种政治学说介绍到中国,期望成为拯救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也随之进入 中国。 根据史料分析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条件有哪些 ? ①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 力 ② 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 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条件 1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 壮大,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2 、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 好的社会环境; 3 、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 国心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 1.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 1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① 梁启超(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 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② 朱执信 ( 革命派 ) 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 平和学说 ③ 无政府主义者 曾介绍过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和思想 课堂练习 1 、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 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 潮,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 A .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国情 B .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良方 C .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D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 答案: B 。 解析: [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并结合当时民族危机的背景可知 ,各种社会思潮的传入反映出中国改造社会的需要,故选 B 项;在民族背景之下,各种思潮的传入不能说明“适合国情” 和“成为时代潮流”,排除 A 、 C 两项;中国共产党在 1921 年诞生,和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 ( 2 )马克思主义正式传播(十月革命后)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 思考:结合课文,梳理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 主要 贡献 1918 年下半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 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歌颂俄国十月革 命,号召中国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1919 年 5 月李大钊为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阐述了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第一次较为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标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 阶段。 ) 在北京大学和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开设唯物史观、社会主义 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 课堂练习 2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 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林伯渠为 1959 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 大钊 (    ) A .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 .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C .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D .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答案: B 。 解析: [ 从材料中“登高一呼群山应”“首传真”可知是 说李大钊有首创之功的事件, B 项符合题意。 ] 2.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 1 )时间:五四运动之后 ( 2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有哪些?效果 怎么样? 影响:使许多青年认识到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 不通,于是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 根本改造,客观上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进一步传播 。 结果: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 a. 社会实践 义者的信念,扩大了马克思 主义的理论阵地,马克思主 b. 相互论战 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c. 组织研究 。 会 C. 组织研究会 ① 李大钊 1920 年,李大钊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 会” ② 陈独秀 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翻译马克思主 义著作,举行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者队伍: 李大钊 陈独秀 毛泽东 邓中夏 蔡和森 瞿秋白 周恩来 课堂练习 3 、 1919 年,继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 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称赞马 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近 代社会运动的先觉”。由此可见 (    ) A .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 .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 .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 .国共合作的实现使戴季陶思想发生改变 答案: C 。 解析:  [ 题干中未涉及戴季陶对待三民主义的态度,排除 A 项;题干说的是戴季陶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未提及以俄国 为师,排除 B 项;题干信息反映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 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故选 C 项;题干时间是 1919 年,此 时国共合作还未实现,排除 D 项。 ] 课堂练习 4 、 1917 年,《新青年》杂志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 和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文章只有几篇,而从 1919 年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该杂志刊登的同类文章就有一百多 篇。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 .新文化运动的学习方向发生了转移 B .共产国际开始指导中国的工人运动 C .十月革命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冲击 D .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局限性 答案: C 。 解析: [1917 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之后成为一股强大的思潮 ,因而出现题干所述现象,故 C 项正确。 A 项是对材料 所述现象的表面描述; B 项不符合材料论述的角度; D 项非主要原因。 ]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 提示:结合教材,梳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经历的三个阶段 际问题 ) 材料一:李大钊从学术的角度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 他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价值,从指导人们研究历史 、社会、经济等入手,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 系;而陈独秀等人则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战斗色彩, 强调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观点、关注马克思主义如何 指导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等问题。这样 ,从李大钊到陈独秀,马克思主义完成了: 由学术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 材料二:随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更加具有组织性。 1920 年,各地共产主义小 组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 立做充分的理论准备。同时,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还深 入工人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与 工人运动的结合,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 着:马克思主义由社会改造指导思想向无产阶级政党 指导思想转变 学术思想 社会改造指导思想 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 想 课堂练习 5 、 1922 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 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说明当时 (    ) A .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B .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 D .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 答案: B 。 解析: [ 从材料中的“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 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说明马克思主义 者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解决中国实 际问题,故答案为 B 项。 A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排除 C 项; D 项材料不能反映,材料反映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问题,排除。 ] 课堂练习 6 、下表介绍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俄两国的传播和发展情况。据此,可得 出的结论是当时 (    ) 俄国 中国 1883 - 1903 年 1918 - 1921 年 以普列汉诺夫、列宁为代表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从本体论、 认 识论、逻辑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多个角 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对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到科学社 会主义学说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发展 建党前夕,比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译本仅四五本 ,其余多为节译的片段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介绍;中 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存在 着简单化、片面化的理解 A .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时代主流 B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深入的研 究 C .中俄对理论认识的差距源于国情不同 D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深受俄国影响 答案: B 。 [ 从表中内容看,俄国从多个角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 全面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在中国,比较完整介绍马克思主义 经典著作的译本较少,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多于研究,理解存在简单化、 片面化的倾向;这说明相对于俄国而言,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更深入的 研究,故选 B 项。 ] 三、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1. 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与主义之争;改变了 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2. 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干部和阶级基础。使更多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 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干部队伍;提 高了中国工人的政治觉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共的成立创造了 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中共诞生的思想基础。 3. 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实现了 国家民族独立自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 得重大胜利,中国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1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和性质 ; 2 、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干部和阶级基 础; 3 、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课堂练习 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 的转型和发展,

ppt文档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件--陕西省铜川王益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33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时光,盗走了我在爱2022-03-1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