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运用专题 北京市东城区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初三语文试题 一、基础·运用(共 13 分) 为实地感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班级组织了“寻找乡村印迹”系列实践活动,你所 在的小组负责布置展览和发言。 1.展览第一板块讲述脱贫攻坚战的历史背景,同学找到下面这则材料: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和贫困抗争。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 国家。在那个时期的影像中,中国百姓几乎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模样。新中国成立 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始向贫困宣战。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奉献了青春和 热血,带领中国人民在这块土地上,书写着最新最美的图画。摆脱贫困,①_________(园 圆)梦小康,其中的艰辛不言而②_________(喻 遇)。为了这几千年的企盼,中国 各族人民③_________ (孜孜以求 轻而易举),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1)有同学对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根据语境,为它们注音。(2 分) ①“模样”中的“模”应读作_________。 ②“前仆后继”中的“仆”应读作_________。 (2)有同学无法确认文段中三处横线应填入的词语,根据文段内容,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2 分) A.① 园梦 ② 不言而遇 ③ 孜孜以求 B.① 圆梦 ② 不言而遇 ③ 轻而易举 C.① 圆梦 ② 不言而喻 ③ 孜孜以求 D.① 园梦 ② 不言而喻 ③ 轻而易举 2.展览第二板块表现乡村脱贫攻坚、实现小康的过程中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下面是某同 学拟写的文字稿: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就有对小康的憧憬。“民亦劳止,汔(qì 庶几,差不多)可小康” (出自《诗经·大雅》),意思是说老百姓太劳苦了,但求可以稍得安康。作为一种社会理 想,“小康”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东晋诗人①__________就用“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表达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 历史。我们②__________真正了解有着广阔疆域、苦难历史的中国,③__________能真正 读懂中国反贫困斗争的艰巨。 奔向小康的路上,各级党员干部初心不渝,使命在肩,奋战在脱贫攻坚最前线。2020 年新年前后,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呼啸而至。疫情之下,两支队伍逆流而上,一支是从全国 各地汇集湖北的抗击疫情的医疗队伍,一支是奔向全国各地贫困村的扶贫大军。2021 年, 中国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减贫速度之快、 脱贫规模之大、攻坚力度之强,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1)根据语境,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诗人姓名和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 陶渊明 ② 即使 ③ 也 B.① 辛弃疾 ② 尽管 ③ 可是 C.① 辛弃疾 ② 不是 ③ 就是 D.① 陶渊明 ② 只有 ③ 才 )(2 分) (2)为凸显这一板块,大家想贴出一幅文字内容为“小康”的书法作品。根据对这段材料的 理解,你会在下面作品中选择哪一幅?请简要说明理由。(2 分) A B C D 3.为开好总结会,很多同学都写了发言稿。下面是某位同学写的文字,请帮助完善。 在乡展览馆,我看到了 2012 年几个村子的照片。那时各村有很多残垣断壁。2013 年,县里选配了一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中青年干部来担任党委书记。这位党委书记到处 找年轻人回来带领大家致富。很多人回来了,带领村民根据本村特点(精准致富【甲】有 经营头脑的顾叔叔回来了,当上了一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发展种植业【乙】懂旅游的 陈叔叔回来了,挑起了二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带领村民发展旅游经济……乡里还培训村 里的一些贫困群众,让他们成为生态护林员。生态护林员守护着绿色生态,带动了更多贫 困群众脱贫。就这样,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收入越来越高,日子一天比一天红 火。2020 年,所有村子都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这里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胜利。 这真是: 上联:①_______打好脱贫攻坚战 下联:想方设法绘成②_______图 横批:实干为民 (1)发言稿中【甲】【乙】两处缺标点符号,这两处依次填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甲】冒号【乙】分号 B.【甲】破折号 【乙】逗号 C.【甲】破折号 【乙】句号 D.【甲】冒号 【乙】句号 (2)文中对联横线处所填内容还需斟酌,结合语境,选择最恰当的一组,并用正楷字抄写 在答题卡的田字格中。( )(3 分) A.① 聚力同心 ② 绿色生态 B.① 聚力同心 ② 精准致富 C.① 持之以恒 ② 精准致富 D.① 持之以恒 ② 绿色生态 1. (1)①mú;② pū (2) C 评分:4 分。选择 2 分;填空 2 分。每空 1 分。 (2)示例:选 B。理由:B 作品由楷书写成,方正雄健,能表现出在建设 2. (1) D 小康社会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的雄健气魄和使命担当。 评分:4 分。选择 2 分;填空 2 分。理由阐述,结合所选书体主要特点和材料内容谈,各 1 分。 3. (1) A (2)答案:B 评分:5 分。选择 4 分,书写 1 分。 北京市海淀区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初三语文试题 一、 基 础 · 运 用 ( 共 15 分 ) 2021 年是鲁迅先生诞辰 140 周年。学校组织同学们在鲁迅博物馆开展“致敬大先生—— 鲁 迅 ” 的 主 题研 学活 动, 你所 在班 级 准 备制 作一 期活 动专 刊 。 1.栏目一:仁者猛士。下面是同学们找到的一则介绍材料,请阅读后完成(1)-(3)题。 ( 共 5 分 ) 鲁迅先生是近代以来我国文化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一面 光辉的旗帜。1918 年 5 月,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我国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 《狂人日记》,以笔为武器打响了反抗封建文化的第一枪。从此,他以先进的思想、 犀利的笔锋、战斗的精神,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各种反动落后势力进行斗争,( ) 地 批 判 旧 世 界 , ( ) 地 呼 唤 新 世 界 , ( ) 地 建 设 新 文 化 。 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时刻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承担起“启蒙”与 “救亡”的历史责任。他坚持真理,追求光明,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他深知革命事 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甲】“横眉冷对 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最生动的写照。他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乙】与 人民血脉相连,为人民大众呼告呐喊。他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 关。”他关注“不幸的人们”,对他们给予极大的同情;他关心青年,特别重视发现和培 养青年作家,常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青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鲁 迅先生坚定的人民立场、敢于斗争的战斗品格、深沉的爱国情怀,是新时代建设民族 精 神 、 凝 聚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力 量 的 宝 贵 财 富 。 ( 1) 在 文 段 括 号 内 依 次 填 写 词 语 , 最 恰 当 的 一 项 是 ( 2 分 ) ① 不 遗 余 力 ② 毫 不 留 情 ③ 满 怀 热 情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①③② (2)有同学对【甲】【乙】两处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疑问,你认为这两处标点符号使用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分 1 ) A. 【 甲 】 。 ” 【 乙 】 、 B. 【 甲 】 ” 。 【 乙 】 、 C. 【 甲 】 。 ” 【 乙 】 , D. 【 甲 】 ” 。 【 乙 】 , ( 3) 画 线 句 作 为 总 结 句 , 有 两 处 表 达 欠 妥 , 请 修 改 。 ( 2 分 ) 修改: 2.栏目二:博学多才。下面是一位同学参观鲁迅博物馆后写下的一段话,请阅读后完成 ( 题 1)-(3) 。 ( 共 分 4 ) 鲁迅先生在众多领域都颇有建术。在文学创作、文艺批评、文化历史研究、古籍 校勘整理 等方面,他都有开拓性贡献;他酷爱美术,喜爱钻研汉画像和碑帖,喜爱书籍装帧设计, 还是篆刻高手,晚年大力倡导中国新兴版画运动,成就了一批杰出的青年版画家……他一 生研习不辍,留下 600 多万著译文字、3 万多页手稿,收藏金石拓片 6000 多张、古今中外 版 画 4000 多 幅 。 他 以 无 限 的 热 忧 、 不 懈 的 努 力 创 造 出 惊 人 的 成 绩 , 令 人 感 佩 ! (1)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 术 ” 应 C.“ 帖 ” 应 ( 写 读 为 为 分 2 “ 树 “ ” B.“ tiè”D.“ 辍 校 ” ” 应 ) 应 读 写 为 为 “ “ jiào” 缀 ” (2)短篇小说集《呐喊》收录了《狂人日记》《故乡》《社戏》等作品。右图是鲁迅先生 为《呐喊》设计的封面,根据你读过的相关作品和下面的设计说明,推测他的设计意图。 ( 2 分 ) 设 计 说 明 : 封面采用暗红底色,书名“呐喊”和著者姓名“鲁迅”分上下两层,文字从右到左排列,饰以阴 刻框线,以印章形式镌刻在一个黑色的长方块中,位于封面正中上端。“呐喊”二字,初版 时为宋体印刷字,后来改为隶书体美术字,笔划左右参错,突显三个“口”字。 设 计 意 图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栏目三:不朽丰碑。《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在 1949 年为纪念鲁迅逝世 13 周年而创作的 一首诗。阅读这首诗的节选,根据你的积累判断诗句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有 他 的 已 有 他 经 人 死 了 的 还 活 有 ; 活 把 人 着 。 情 的 名 着 字 刻 死 愿 作 人 有 入 石 了 野 草 头 的 , 有 , 等 着 有 想 “ 人 不 朽 的 地 下 的 ” ; 烧 。 人 的 火 人 骑 在 人 民 头 上 : “ 呵 , 我 多 伟 大 ! ” 他 活 着 别 人 就 不 能 活 ; 有 的 人 有 的 人 俯 下 身 子 给 人 民 当 牛 马 。 他 活 着 为 了 多 数 人 更 好 地 活 。 A.诗句中第一组“活”与“死”指躯体活着,但灵魂已腐朽;第二组“死”与“活”指虽然失去了生 命 , 但 精 神 永 存 。 B.通过“有的人”的鲜明对比,诗句突出了两种人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及

docx文档 北京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专题

教育频道 > 初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22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一个人到天亮2023-01-21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