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学校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卷 高二政治 一、单选题(24 小题,48 分) 1.2021 年 4 月 23 日是第 26 个“世界读书日”。为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 入开展,构建书香校园,广西南宁市各中小学、高校纷纷开展读书日、读书节、读书月系列活动,以阅读 长知识、以阅读增智慧、以阅读树理想、以阅读育人格,让每一个学生与书为伴,养成爱读书、好读书、 读好书的习惯,并力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丰富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还可将其中的道理应用 于实际生活。由此可见( ) A.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B.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和实践活动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一种物质力量 2.2021 年“七一”前夕,不少市民和游客来到合肥市的延乔路,在那里留下鲜花、写下寄语,告慰陈延年、 陈乔年两位先烈。两位先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拳拳服膺直至牺牲一刻。面对敌人的屠刀,陈延年回 答:“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人们祭奠先烈( ) ① 有利于促进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入脑入心 ② 表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复兴的转折点 ③ 是对英雄的告慰,对中国精神的传承与褒扬 ④ 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在漫长的演变发展历程中,起着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的重要的作用。或 异军突起,成为书坛不容忽视的实力派;或修身养性,无关功利只求闲淡与风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表 现出对书法的热情,并通过网络推动其作品的展示与传播。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 书法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②书法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特点 ③ 创新传播途径形式有助于文化传承 ④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它包罗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也包罗了中西艺术接触后所发的光辉……成为人类思想领域中的一种 最高表现。它总结了中国有史以来的艺术创造意识,也吸收了印度艺术的精金美玉,类化之,发挥之,成 为中国伟大传统的最高标准,它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发扬。”这表明敦煌文化( ) ① 是不同文化汇聚交融的优秀成果 ② 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 是古代中西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 ④ 推动了不同文明走向融合与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透过这封家书,我们能够感悟到( ) 亲爱的弟弟妹妹: 我今与你们永诀了。 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 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我的肉体被 反动派毁去了,我的自由的革命的灵魂,是永远不会被任何反动者所毁伤!我的不昧的灵 魂必时常随着你们,照护你们和我的未死的同志,请你们不要因丧兄而悲吧! ——摘自江苏宜兴革命烈士史砚芬家书 ① 实现革命理想而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 ② 开天辟地,勇于创新的伟大创造精神 ③ 高昂的精神能够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④ 人的精神可以不依赖于物质独立存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1 年 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要求坚 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 兴保障措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该要求体现了( ) ① 立足于人才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② 上层建筑的调整将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完善 ③ 矛盾具有不平衡性,做事情要分先后缓急 ④ 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有利于工作顺利展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 世纪初,有诗人曾歌颂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将其誉为“盛开的黑牡丹”,赢得当时读者的喝彩。但 这一热情比喻在今天只能招致反对,因为“盛开的黑牡丹”正带来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种反差蕴含的哲学 道理是( ) ①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一个不曾仰望星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而哲学就“开始于仰望天穹(天空、宇宙)”。这生动、形 象地说明(  ) A.哲学的产生、发展源于大自然 B.哲学源于人们的头脑 C.哲学起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9.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它不仅奏响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凯歌,更锻 造出了光耀千秋的抗美援朝精神,为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新时代伟大斗争提供了不竭动力。在纪念中国人 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从抗美援朝战争中汲取精神力量有利于( ) ① 弘扬民族精神,铸造精神支柱 ② 把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心任务 ③ 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④ 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博览典籍故事,读懂典籍思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热播的《典籍里的中国》,曾演绎了一场《天工开 物》作者宋应星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位科学家跨越 300 余年、共筑“禾下乘凉梦”的奇妙故事。这个故 事打动了观众,也让《天工开物》中“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一语更加深入人心。可见( ) ① 科学家不计功名的奉献精神灿耀古今 ② 文化发展是摒弃传统文化的过程 ③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④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不断创新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随着外来文化快速涌入我国,出现了部分人在思想观念、民族节日等方面盲目崇拜西方的倾向。这说 明,中外文化交流( ) A.必须保持开放心态吸收各国文化 B.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C.必须增强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D.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2.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中曾引用《孟子·梁惠王下》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 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下列与这句名言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 ①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③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史记·殷本纪》)  ④ 位卑不敢忘国忧。(陆游《病起书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 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 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上述论 断要求我们( ) ① 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② 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和人民利益角度看问题、想事情、作选择 ③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 ④ 要依靠人民群众力量,完成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4.2021 年“五”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他强调,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勤 于创造、勇于奋斗。之所以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因为( ) ① 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②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③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劳动群众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有生育意愿的家庭远低于预期。2021 年 5 月 3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 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 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到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政策表明( ) ①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 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国家政策的调整 ③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趋势   ④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 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 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这表明(  ) ①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②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④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漫画《我该怎么走?》(作者:陈景凯)给我们的哲学启迪是( ) ① 要善于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② 个别、具体的认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③ 人们在否定以往认识的过程中接近真理 ④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21 年,真锅淑郎与另两位科学家一起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奖,他的研究证实了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是二氧化碳,这项研究发表于 1967 年,随后他领导了地球气候物理模型的发展,但当时计算机速度比现 在要慢上几十万倍,模型必须简化再简化。在真锅淑郎的努力下,1975 年,模型从一维扩展到了三维, 为今天的气象模型奠定了基础。从 1963 年洛伦兹提出混沌系统中蝴蝶效应,到诺奖得主证实了全球气候 系统无序现象中的有序现象,说明( ) ①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的限制 ② 认识无限发展,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 真理总是在不断地推翻自己的过程中曲折地上升 ④ 真理和科学的认识都是源自于前人的探索和积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科幻影片中,“蜘蛛侠”凭借神奇的“蜘蛛丝”穿梭于摩天大厦之间或缓慢降至地面而毫发无损。如今,这一 科学幻想有望成为现实。南开大学研究团队使用水凝胶纤维成功研制出了新型超强韧性“人造蜘蛛丝”,它强 度高、回弹慢、可重复伸缩,未来或将用于高空缓降等领域。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人类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②“人造蜘蛛丝”没有摆脱物质自身固有的属性  ③ 虽然人能造出“蛛丝”,但也无法否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  ④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能够脱离自然界的束缚 A.①② B.①④ C.

docx文档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教育频道 > 高中 > 政治 > 文档预览
16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那片星空,那片海2022-09-06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