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广东高考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 1.(2021 年全国甲卷)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 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 他们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2.(2021 年全国乙卷)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 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 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 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 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 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 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3.(2021 年 6 月浙江选考)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 , 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 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 C.“天下为公” D.“郡”“国”并行 4.(2020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 分)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 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 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5.(2020 年天津卷,3,3 分)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 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 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 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 6.(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 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 17 代 30 位王,多为兄终弟 及;而西周产生了 11 代 12 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7.(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 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 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8.(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4,4 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 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 , 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9.(2018 年 4 月浙江选考,1,2 分)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 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 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10.(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 24,4 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 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 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11.(2017 年江苏卷,1,3 分)《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 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12.(2017 年 11 月浙江选考,1,2 分)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谓:“周之 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 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 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 13.(2017·全国Ⅰ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今河南淇 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14.(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 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15.(2014·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 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16.(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 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 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17.(2020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4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公元前 11 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 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 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 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公元前 8 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 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 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 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 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6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7 分) 18.(2017 年北京卷,37,节选,10 分)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 材料一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年龄段 称谓 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 1-3 岁 孩提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10 岁以前 孺子 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满 10 岁 幼学 人生十年曰幼,学 13-15 岁(男) 舞勺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 15 岁左右(男) 束发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5 岁(女) 及笄 十有五年而笄(笄礼) 15-2 岁(男) 舞象 成童,舞《象》(一种武舞),学射、御 满 20 岁(男) 弱冠 二十曰弱,冠(冠礼) (1)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 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10 分) 19.(2017 年 4 月浙江选考,31,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 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 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 作用。(6 分)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 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 分) 秦汉至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1.(2021 年全国甲卷)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 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 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监察体系的改进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举制度的实施 2.(2021 年广东卷)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 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A.皇权旁落 ) B.相权转移 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效率降低 3.(2021 年湖南卷)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 , 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 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 ) 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 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4.(2021 年湖南卷)据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 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 当时( ) A.地方势力膨胀 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 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5.(2021 年山东卷)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表 1 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 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表1 时期 调整概况 汉景帝时期 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 汉武帝时期 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 汉成帝时期 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oc文档 商周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专题训练--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27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浅笑微凉2022-11-13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