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这是唐朝诗人孟郊考中进士 后,欣喜之际写的一首诗《登科 后》。孟郊早年生活清贫,却不 愿做官,独爱写诗。不惑之年后 ,他受母亲督促,赴京赶考,经 过两次落榜,最终考中进士。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 作将孟郊登科后骑着快马在京城 一日看尽长安花。 得酣畅淋漓。 游街时那种志得意满的情景描述 这里涉及到中国唐朝的一 项什么制度? 1957 年陕西西 安鲜于庭海墓出土 的唐代三彩文官俑 。 一、选官制度 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都会根据自己统治职能的需要,建立 起一套适合当时国情的官吏选拔制度,以便不断补充和调整 各级官僚队伍,保证本阶级统治意志的顺利推行。管理选拔 制度已成为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 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形态下,都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选 官制度。 西周春秋 战国秦朝 两汉 血缘宗法 血缘贵族 军功事功 将吏士卒 道德 才能 儒生 文吏 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度……在其初创之时,犹 能“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选 拔出有用人才,但后来逐渐被门阀世族 所把控,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 族”。 —— 《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 研究》 选官标准: 家世、德才→家世 影响:逐渐成为士族特权的工具 影响:逐渐成为士族特权的工具 隋唐:科举制 (隋唐)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隋唐两代 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科举制便在这 样的氛围中确立起来了 —《中华文化史》 隋文帝 科举制的创建及完善 废九品中正制,始分科取士 科举制特点 自由报名 隋炀帝 始置明经、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唯才是举 唐太宗 考试分为常举、制举并增加考试科目如秀才、明 法、明算等科,但仍以进士、明经为重 择优录取 武则天 创立殿试和武举 分科考试 唐高宗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 定期举行 科举制 思考:选拔权力归属?选拔依据是什么? 隋朝开创了科举制,这是官僚体制的最大转变之一。隋文帝杨坚虽然废除 科举制 了九品中正制,但却回到了汉代地方推举的老路上,这实际上已经行不通。 隋炀帝登基不久,就下令设十科举人,随后十科减为四科,还是有“文才秀 选拔权力:中央掌 美”科,即进士科,进士科的取士,以考策论为主,考试在中央政府举行。从此 握 ,中国选举制度开辟了以考试作为人才取舍主要标志的科举时代。当然,南朝 选拔依据:考试 末年整个士林雅好文章辞赋,蔚成风气,影响到北方。上流社会以文采相尚, 也对以文选人的选举制度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 张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导论》 史料研习 材料一: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 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 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 盛于贞观、永徽 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 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材料三:(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 个遥远的榜样。 ——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科举制度对于隋唐或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产生了 什么样的影响? 进步性: 1.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公平公正; 2. 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扩大统治社会基 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3 、读书 —考试 —做官三位一体,保证官僚队伍的 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成为中华文明长期繁 荣的制度保障 4. 对西方文官制度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 也。” ( 1 )考试科目及内容以儒学经义为范畴,忽视实用性 学问,阻碍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 2 )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发展成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 人们的思想。 二、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三公 尚书台 中朝 汉武帝:设立中朝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少府 治粟内史 宗正 典客 左 民 曹 廷尉 度 支 曹 太仆 曹 卫尉 田 郎中令 五 兵 曹 奉常 吏部曹 殿 中 曹 尚书令印 曹魏:中书省出现 西晋:门下省出现 皇帝 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三公曹 吏 曹 两 千石 曹 民 吏 曹 户 主 客 曹 礼 三 公 曹 兵 刑 隋代:三省六部制定 工 三省之分工 皇帝 门下省 中书省 草拟 审核 尚书省 执行 吏 户 礼 理解三省职能与分工的用意。 兵 刑 工 三省之合作 皇帝 中书省 政事堂 门下省 尚书省 宰相议政会议的设置有何目的? 中书门下之印 宰相之产生 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 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 ,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 《新唐书 · 百官志》 唐太宗如此任用宰相的目的是什么? 依据上述问题和教材《学习聚焦》,总结三省六部制的价 值。 学习聚焦 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利于强化皇权。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 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 备。 三、赋税制度 1 春秋时期 初税亩  从春秋末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  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 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这是我国 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它承认私田合法,这就承 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加速了井田制 的瓦解。 2 秦汉时期 编户齐民 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 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是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兵役 的依据。 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有四项:田 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汉朝田租轻而人 头税重。两汉赋税制的主要内容是“租”和“赋”两项。租是土地 征收的税额,赋以丁计,包括算赋、口赋。算赋是对成年人 征收的人头税,口赋是专对儿童征收的人头税 3 魏晋南北 朝 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 帛。 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 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 为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pptx文档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36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ˋ╯一笔一画勾勒回忆〆2022-06-20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