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__ 【每日一练】第 27 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单选题 1.湖北省应城县长春社放了一个“水稻亩产 43869 斤”的卫星,邻乡就想放一个红薯大卫星,要求一 个红薯一万斤,并召开了“万斤红薯”动员大会。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2.1958 年,国家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农村户口人员迁往城市。不久,禁止从农村 招工的政策又突然发生了变化,国家决定放宽对招收新工人的审批权,大批农村人口得以迁入城 市。这一变化( ) A. 导致农业集体化运动严重受阻 B. 适应大跃进的需要 C. 利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推行 D.导致城乡差别缩小 3.1971 年基辛格在接到有关中国的消息后说:“我没想到事情会来得这么快。”推测该“事情”指的是( ) A.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B.中日建交 C.中美建交 D.中国加入 WTO 4.某年,《安徽日报》刊登了一幅漫西,画家将写有“大丰收”三字的麦囤画得比黄山还高。这幅漫 画折射出来的时代特征是( ) A.克服困难,恢复经济 B.计划经济,奠基之役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 头脑发热,全面跃进 5.20 世纪 50 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 世纪 60 年代,毛泽东的外 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联合。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 A.试图去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 B.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C.突破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D.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6.1962 年,中日双方以民间形式签订发展长期综合贸易的备忘录,“备忘录贸易”成为当时中日贸易的 主要形式。这种方式( ) A.实现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B.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C.解除了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体现新中国对外交往政策灵活 7.1964 年到 1980 年期间,国家在三线地区共审批了 1100 多个中大型建设项目,在“备战备荒、为人民” 的号召下,人们前往三线地区搞建设。1984 年,国务院三线办公室确定一批企业陆续迁出,并对迁出的 企业实行改制。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国家工业的均衡分布 D.西方大国的经济封锁被打破 8.中共八大后,一些“地下工厂”地下商店”纷纷出现,对此,毛泽东指出:“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 结束得早了……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 订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毛泽东旨在( ) A.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展 B.加速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C.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D.批判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9.1977 年 2 月,美国总统卡特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同中国的关系是美国全球政策中的一个中心因素, 中国是保持全球和平的一支关键力量,希望能找出一种能够弥合两国之间的仍然存在的某些分歧的 方案”。卡特此言意在( ) A.强化全球政策 B.承认两国分歧 C.改善对华关系 D.重视中国力量 10.1971 年,国务院召开农业机械化会议,鼓励各地大力发展“五小”工业(指小钢铁、小煤窑、小 机械制造、小水泥、小化肥等工业)。会后,全国各地人民公社因地制宜兴办起一批农机修理、 修配厂(站),这些企业多数发展成为机械加工的骨干社队企业。这( ) A.纠正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B.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进程 C.有利于工业生产结构全面优化 D.为日后乡镇企业勃兴提供借鉴 11.“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 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 12.《人民日报》(1958 年 9 月 1 日)发文指出,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 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材 料主要体现了( ) A.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启 C.改善人民生活的方针 D.“大跃进”运动的出现 13.1964 年 1 月,周恩来在访问加纳期间,正式提出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并加大了对亚非 国家的援助。以八项原则为指导,中国为安哥拉民族解放组织和坦桑尼亚等国提供了大量无偿军 事援助,为马里等国提供了经济援助,还向非洲国家派出了援外医疗队。中国的这些外交活动( A.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B.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彻底打破超级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D.积极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14.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 方针,三线(西南、西北)建设由此开始。1965 至 1975 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 ) 设投资 1269.67 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 43.5%.全国近 1500 家大型企业中, 三线地区占到 40%以上。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 A.完善了我国国民经济结构 B.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根本提高 C.改变了西部地区落后面貌 D.改善了国防实力和经济布局 15.1964 年,我国经济建设转向战备轨道,中央做出工业由沿海向内地,由东部向西部纵深发展的 部署。到 1965 年,在西北、西南建设项目达 300 多个;东北迁往西部的企业及技术支援项目就有 140 个,涉及多个行业,调出约 8 万人左右。这些举措旨在( ) A.建立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 B.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状态 C.扭转近代畸形的工业布局 D.保持工业化进程的连续性 16.1972 年 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 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二、材料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国家的社会生产力”,“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 的中心环节”。 ——1958 年报刊关于总路线的宣传 材料二:1958 年 8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大会议……会议正式决定 1958 年钢 产量要比 1957 年翻一番,达到 1070 万吨……会后为了在余下的四个月时间里(前八个月中生产钢 400 万吨)完成……1070 万吨的任务,在全国掀起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砍树挖煤,找矿炼钢,建 起了上百万个小土高炉、小土焦炉,用土法炼铁炼钢。……1958 年底,共生产钢 1108 万吨,其中合 格的钢只有 800 万吨。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对总路线的宣传,从思想路线上看其失误何在? (2)据材料二,概括大炼钢铁运动的危害。 (3)结合材料,“大跃进”没能实现经济建设真正跃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4 年,中共中央组织有关力量开始对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区的铁路、冶金和国防建 设项目进行考察,明确了三线建设的总体布局。同年 10 月 30 日,中共中央批准下发《一九六五 年计划纲要(草案)》,确立了三线建设的总目标。为提高三线建设的组织保障能力,1965 年春, 中共中央、国务院形成了《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的决定》,通过了成立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的 重大决议,为三线建设搭建起了严密的组织框架。三线建设过程中,400 多万专家学者、熟练工 人、技术人员、党政干部从上海、哈尔滨、青岛等工业重镇迁徙内地、扎根边疆。1965 年至 1975 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础建设投资 1269.67 亿元,占同时期全国基础建设投资总额的 43.5%。全国近 1500 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 40%以上,涉及到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 工、化肥、森林、建材、铁道、交通、民航、纺织、轻工、水利以及农业、林业、商业、邮电等 300 多个。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 20 世纪 60 年代三线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进行三线建设的历史影响。 19.[历史一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新中国偶像时代变迁统计表 时代 偶像 崇拜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和英雄人物如:领袖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物毛泽东、周恩来,英模人物雷锋、王进喜、 焦裕禄,革命英雄江竹筠、保尔•柯察金等 崇尚科学报国和港台文艺明星,如:1978 年 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使数学家陈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景润成为全国人民崇敬的对象,并引导年轻人 对科学产生极大的热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港台流行歌曲和以琼瑶为代 表的台湾言情小说在年轻人中广泛流传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对“偶像”的理解逐渐宽泛, 越出了一呼百应、全民崇拜的传统学习型偶像 范围,增加了爱慕型偶像。这个年代的偶像崇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拜代表有:创下“五连冠”的中国女排,身残志 坚的张海迪,文坛才俊北岛、舒婷、顾城,影 视明星施瓦辛格、李小龙、成龙,企业家比 二十一世纪 尔•盖茨 草根精英,选秀明星,体育明星,科技领军人 物,IT 财富传奇人物受到人们的追捧,偶像不 再是“随大流”的东西,“自己喜欢就好”但是互 联网的高效快捷促使“秀”时代的明星采用各种 手段对自己进行炒作,草根精英和网络红人 “走红”时间大为缩短,数量剧增,这种氛围加 剧青年追求一夜成名的浮躁心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偶像时代变迁的特点,并任选一时期对其作出合理解释。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偶像崇拜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水稻亩产 43869 斤”可知,这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现象,故 B 项正确;ACD 项的时期 与浮夸风,放“卫星”的主旨不符合。 2.答案:B 解析:B.“1958 年”“国家决定放宽对招收新工人的审批权,大批农村人口得以迁入城市”是为了适应 大跃进的需要,故 B 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亚非拉相关国家的大力支持下,1972 年新中国 恢复在联

docx文档 【每日一练】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10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村中两朵花丶莎2023-03-2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