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叙文 归纳题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段意/全文) 时间+地点+人+事 ;人+事+结果 ;起因+经过+结果 2、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叙述)了……(内容),表达了……(情感,主题) 3、找线索 .时间 ;事件(某物,地点转换,感情变化,“我”的见闻感受) 如何找? 1)文章标题 2)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3)文章议论抒情的语句 4)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5)“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作用题 1、开头句(段)的作用 环境描写;总领全文 ;揭示文章中心 ;开篇点题,照应题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渲 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交代故事 发生背景、时间、地点 2、环境描写作用 象征 ;升华主题 ;交代暗示社会背景,为人物活动设置空间 ;为下文作铺垫,展开、推 动故事情节发展或预示结局 ;渲染了……气氛(营造了…氛围),奠定了…基调 ;烘托 人物,使人物形象更突出(交代人物身份,暗示人物命运,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 情) 3、中间句(或段)作用 内容上——写了…内容 结构上——过渡,承上启下,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4、末句(段)的作用 升华主题;总结全文,揭示主旨;点明中心;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回味深长,引 发读者思考;深化主旨,强调作者情感 5、插叙作用 使情节更完整;照应上文或为下文做铺垫;补充内容,使特点更突出 6、倒序作用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强调突出被倒置的内容;避免平铺直叙,使情节富有变化 7、标题作用 运用了修辞手法(象征,比喻,双关等);与文章结构构思有关,贯穿全文线索,首尾呼 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揭示、暗示了人物命运;交代了文章写作内容;交代 了文章写作对象;交代了文章写作顺序;交代了文章主题和情感 赏析题 1、修辞手法 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喻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 点),表达了作者…之情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情感、动作),把…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 出了…表达了作者…之情 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表达效果突出 排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之情,句式整齐,增 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强了表现力 对偶: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的景物(或抒发了…的情感,阐述了…哲理), 语言凝炼,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反复: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的表达了… (句子表达的情感) 设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更有力的强调了…(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加强了语气, 增强了表达效果 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与…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2、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 添艺术感染力 铺垫:显示情节发展的必要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 兴趣和关注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事物,寄托深 远文意,耐人寻味 对比:突出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衬托: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欲扬先抑: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艺术效果 照应: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突出主题。散文:反 复抒发情感,增加情感深度。议论文:强化论点) 正侧描写:直接或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 突出 托物言志: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融情于景:借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衬托:正衬—同类事物比较,反衬—反类事物比较,突出所要表现事物的特点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铺垫:为下文情节产生的必要以暗示,渲染氛围。促使读者产生期盼,大大增加了作品的 吸引力 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以静衬动:突出事物的动态特征 以动衬静:突出环境安静、寂静、静谧的特点 用典:用事,引用前人诗句。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 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思绪和愿望等),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白描:不用华丽的词藻,用简单的笔墨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 神韵的效果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主题,不拐弯抹角 点面结合:面—叙写事物全过程,点—抓住某个情节或细节 反映出事物的全貌,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通意义和特殊意义 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 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 活动,引人入胜 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做出暗示或提示 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或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 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3、表达方式—记叙—人称类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能起拟人 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间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表达方式—描写 (1)描写角度 感觉描写: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写景角度: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 (2)描写方法(写景) 动静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虚实描写:虚实结合 (3)描写方法(写人) 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生活或身体状况 动作描写: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的过程,表现了…的(性格、情 感、品质等),表达了…的情感 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或情感变化 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表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变化 侧面描写:侧面烘托出人物…性格、品行、技能 表达方式—抒情 (1)分类: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2)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表达方式—议论 (1)分类:先叙后议,先议后叙 (2)作用:揭示记叙事物所蕴含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理解句子 (1)修辞句 把修辞手法的作用代入即可 (2)富含哲理的句子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然后代入原句,用自己的话复述句意 (3)言外之意句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弦外之音,写出作者的真正用意 (4)双关句 一要答出本意,二要答出深层含义 5、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典型事例 (2)分析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

doc文档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教育频道 > 初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5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 1 页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 2 页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 3 页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 4 页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 5 页
本文档由 我是一个笨小孩。2022-08-07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