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卷(三)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国治国理政 的基本方式是(  )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人治 D.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2.“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关于法治的说法正 确的是(  ) ① 法律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②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 ③ 法治是国家治国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④古老的中国与人类法治发展没有 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表现在( ) ① 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人 权法治保障达到了新高度 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已经建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① 它只是党的主张、理念 ②它是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参与的伟大社会 实践 ③它不是国家治理的革命 ④ 它由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形势、站上新起点,为我国 法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必将引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新时代, 从而更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这个总目标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全面从严治党 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 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党的领导不只是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也不仅仅 是在立法环节上的领导,还要对于依法治国所有的工作环节,从立法、司法、行 政,到老百姓的守法,等等全面贯彻,就是从各个方面贯彻这个精神。原因是( ) ①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 力量源泉 ③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④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 本属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因是(  ) ①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 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 国家治理需要法律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②道德滋养法治,法治无关道德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德治相得益彰 ④法治体现道德,道德无关法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关于法治国家宪法法律至上的理解有误的是(  ) A.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B.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C.宪法作为根本法是唯一的行为准则 D.任何个人和组织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10.法治国家重视和保障公民权利,在我国(  ) ① 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 ②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③ 公民权利和尊严通过执法和司法得到确认 ④公民权利包括立法权、决定权、审 议权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宪法如果没有权威,法治就没有希望。表明建设法治国家必须首先( ) A.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B.推进宪法实施 C.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D.全面从严治党 12.法治政府必须是职能科学的政府,要求(  ) ① 不能什么都管,不能该管的不管 ②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关系配置科学 合理 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④必须清廉,做到权为民所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建设法治中国,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有利于(  ) ① 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②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 极履行职责 ③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关系 ④促 进国家各项事业有序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建设法治政府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为此要(  ) ① 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②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③完善依法执政体系 ④弱化政府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下列符合法治社会的特征的是(  ) ①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 ②违法犯罪行为归于消失 ③ 社会纠纷不再产生 ④宪法法律得到有效行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表现在(  ) ① 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 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②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实现社会和谐 ③能够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④能够提高政府服 务水平,实现善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目标,需要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关于建 设法治社会说法正确的有(  ) ①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②领导干部和青少年都是 当前普法的重点对象 ③完善诉讼方式作为唯一的纠纷解决机制 ④强化政府在 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必然受客观规律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必须科学 立法。关于科学立法,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 A.科学立法必须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科学立法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 C.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D.科学立法就是关于科学技术方面的立法 19.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 根本途径。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民主立法的核 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关于民主立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 民主立法必须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②民主立法就是要尊重人民的意愿, 使立法符合每个人意愿 ③民主立法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④民主立法 要求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以下说法与之意思相同的 是(  ) ① 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 ② 如果有了法而不严格执法,法律就成了“纸老虎” ③ 政府只有严格执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才能彰显公平,伸张正义 ④建 设法治中国,必须要做到有法可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2019 年 5 月 27 日,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在江苏南京召 开。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指出,要下大力气整治执法突出问题,坚持不 懈地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坚持规范执法,要完善执法程序 ②要公正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 信力 ③执法部门要带着感情去执法 ④执法部门要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因为犯罪虽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的 水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司法公正才能维护法律的权威 B.犯罪无视法律但不违反法律 C.犯罪十次都不能完全破坏法律 D.只要司法公正就能消除犯罪 23.近年来,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进入操作层面,在刑事 诉讼中全面贯彻疑罪从无原则,防止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这不仅有效防止了冤 假错案的产生,还依法纠正了多起以前发生的重大冤假错案。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是(  ) ① 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独立行使 ② 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③疑罪从无原则杜绝了冤假错案 的产生 ④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2019 年 2 月 16 日出版的第 4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 平的重要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文章再次强调要坚持全面推进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关于全民守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全民守法是指全社会成员都遵守法律,没有违法犯罪的社会成员 B.推进全民守法是指全社会成员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C.全民守法要求,当个人利益遭受侵害时,应理性维权 D.推进全民守法就能消除犯罪 25.亚里士多德说:“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实现法 治。”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是法治国家的主人,只有人人参与的法治,才具有 坚实的社会基础。推进全民守法(  ) ① 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②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③严禁上访,把上访工作全部导入司法渠道 ④只要按照相关法律办 事就可以了,光讲道德、诚信是没有用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从我国古代看,凡 属盛世都是法制相对健全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以法而治”,偏在雍 州的秦国践而行之,商鞅“立木建信”,强调“法必明、令必行”,使秦国迅速跻身强 国之列,最终促成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汉高祖刘邦同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为其 一统天下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武帝时形成的汉律 60 篇,两汉沿用近 400 年。唐太 宗以奉法为治国之重,一部《贞观律》成就了“贞观之治”;在《贞观律》基础上 修订而成的《唐律疏议》,为大唐盛世奠定了法律基石。从世界历史看,国家强 盛往往同法治相伴而生。3000 多年前,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即位后,统一全国 法令,制定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汉谟拉比法典》,并将法典条文刻于石柱 由此推动古巴比伦王国进入上古两河流域的全盛时代。 近代以后,我国仁人志士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自戊戌变法和清末修律起, 中国人一直在呼吁法制,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政治条件下,仅仅靠法制是不能 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悲惨命运的。我们党执政 70 年来,虽历经坎坷但 对法治矢志不渝,从“五四宪法”到前不久新修订的宪法;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 会主义法治”;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 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我们党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治国理政须臾离不

doc文档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单元检测-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教育频道 > 高中 > 政治 > 文档预览
13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只爱陌生人2023-01-08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