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古代诗文默写 60 篇经典考题汇编 2018、2019 级江苏省新高考语文学科 的古文背诵篇目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2017 年版)》中的 60 篇,即文言文必修 10 篇,文言文选择性必修 10 篇和诗词曲 40 首。 (一)必修(10 篇) 2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论语》十二章 29.王维《山居秋暝》 2.荀子《劝学(节选)》 30.李白《蜀道难》 3.《史记·屈原列传(节选)》 3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2.李白《将进酒》 5.韩愈《师说》 33.高适《燕歌行(并序)》 6.杜牧《阿房宫赋》 34.杜甫《蜀相》 7.苏洵《六国论》 35.杜甫《客至》 8.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6.杜甫《登高》 9.苏轼《前赤壁赋》 37.杜甫《登岳阳楼》 10.归有光《项脊轩志》 38.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9.李贺《李凭箜篌引》 (二)选择性必修(10 篇) 11.《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40.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 灭》 华侍坐》 41.李商隐《锦瑟》 12.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 4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3.贾谊《过秦论(上)》 43.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14.《礼记·大道之行也》 4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15.李密《陈情表》 45.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16.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 记梦》 17.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4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8.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7.黄庭坚《登快阁》 19.苏轼《石钟山记》 48.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0.姚鼐《登泰山记》 49.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50.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三)诗词曲(40 首) 51.陆游《书愤》 21.《诗经·静女》 5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2.《诗经·无衣》 5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23.屈原《离骚(节选)》 5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24.《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古》 25.曹操《短歌行》 55.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6.陶潜《归园田居(其一)》 56.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7.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57.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58.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59.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 好]》 60.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一)必修(10 篇) 1.《论语》十二章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住方面提出了要求,这两 个句子是“ ▲ , ▲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2)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特别强调通过“他人”这面镜子来提升自我,反思自我。《<论语> 十二章》中,孔子用“ ▲ , ▲ ”两句话告诫弟子,既要学习榜样,又强调要进行自我反 思。(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论语>十二章》中,“ ▲ , ▲ ”两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 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朝 闻道 夕死可矣) (4)《<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 , ▲ ”。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 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 ”,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 ▲ ”。(吾止也 吾往也) (6)《<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弟子们要多读《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 以提高观察力,还可以“ ▲ , ▲ ”,意思是可以团结群众,针砭时事。(可以群 可以怨) (7)《<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 ▲ ”。还要求 君子“ ▲ ”,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8)《<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 会称赞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 , ▲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9)《<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 ▲ , ▲ ”两句表明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 人。(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10)《<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 ▲ , ▲ , ▲ ”。(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1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的思想在 《〈论语〉十二章》中表述为:“ ▲ , ▲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2.荀子《劝学 (节选)》 (1)(2020 全国卷Ⅱ)《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 ”,就会弯曲到符 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 ”。(以为轮 使之然也) (2)(2018 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 思考,却“ ▲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2017 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 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 , ▲ ”的观点。(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 焉) (4)(2016 全国卷Ⅰ)《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 ▲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5)荀子在《劝学》中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 ▲ , ▲ ”的结 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 句子是:“ ▲ , ▲ 。”(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 (7)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子·劝 学》中“ ▲ , ▲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8)《劝学》中“ ▲ ”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 ▲ ”一 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荀子在《劝学》中,为强调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用借助舆马而致千里、借 助舟楫渡江河的例子,引出“ ▲ , ▲ ”的观点。(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10)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 ▲ , ▲ ”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 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境地。(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3.《史记·屈原列传 (节选)》 (1)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 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 , ▲ ”。(其文约 其辞微)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文风特点的句子是“ ▲ , ▲ ”。(其志 洁 故其称物芳)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 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 ▲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 迩而见义远) 4.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① (1)历史启示我们,要想使国家安定,江山永固,就必须对百姓积聚道德和仁义,正如 《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 ▲ , ▲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奢侈”的句子是:“ ▲ , ▲ ”。(见可欲则 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3)《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 是:“ ▲ , ▲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4)人们做事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用“ ▲ , ▲ ”两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指出历代帝王在施政时大多虎头蛇尾,不能善始善终。 (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5)在《谏太宗十思书》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 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 ▲ , ▲ ”,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了。(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6)《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 疏》中的“ ▲ , ▲ ”相似,成为初唐治国方略。(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 是“ ▲ ”,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 ▲ ”(惧 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5.韩愈《师说》 (1)(2019 全国卷Ⅲ)《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 的评价是:“ ▲ , ▲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2)(2018 全国卷Ⅰ)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 ”,点出李 蟠的文章爱好,而“ ▲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韩愈的《师说》中,“ ▲ ”一句描写了士大夫们听到“老师”“弟子”称呼的反应,还运 用对比表达了对君子的讽刺:“ ▲ ”。(则群聚而笑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韩愈《师说》中,“ ▲ , ▲ ”两句点明了不从师的危害,从反面说明了从师的重 要性。(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5)《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 ▲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6)荀子在《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 直接表述为“ ▲ , ▲ ”的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7)韩愈《师说》中,第三段阐述师道、师生关系,作者指出,应以能者为师,也就是前 文所说的“ ▲ , ▲ ”的观点。(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8)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代圣人“ ▲ ”,尚且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 ▲ ”,却 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其出人也远矣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9) 韩愈在《师说》中,引用孔子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从而得出“ ▲ , ▲ ”这 一以能者为师的观点。(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6.杜牧《阿房宫赋》 (1)(2020 全国卷Ⅲ)《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 起房梁的椽子“ ▲ ”,嘈杂的音乐声“ ▲ ”。(多于机上之工女 多于市人之言语) (2)(2019 全国卷Ⅱ)杜牧《阿房宫赋》中“ ▲ , ▲ ”两句,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 勒,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庞大高峻,气势

doc文档 2021届江苏新高考古诗文默写60篇考题汇编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23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殘蒛記憶√2022-03-21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