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考点 1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筹备: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 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意义 ① 结束了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真正成为具 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② 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从此进人由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③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而不是社会主义 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1956 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 形成 背景 ① 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② 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被推翻。 ③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④ 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土,开始对其进行筹建。 初步 建立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成功召开。 ① 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 大会确立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代国歌,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正式 确立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 初步 发展 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广泛吸收各 作用 调动了民主人土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祖国的新局面。 大的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人民大表大会制度 ① 条件 A.共同纲领的规定。 B.新中国经济、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C.中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经验的积累。 ② 确立标志: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③ 内容 A.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原则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性质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含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 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 C.地位和作用: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立 目的 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建立 依据 ①1949 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②1954 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实践 从 1947 年开始,我国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实践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州、自治县(旗)。 意义 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发挥各族 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莫定了基础。 【应试技巧】 【1】比较法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 共同纲领 1954 年宪法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 性质 临时宪法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制定 主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主要 内容 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政 体与国体 历史 作用 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 作用。 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 义提供了法律保障。 不 时代 同 背景 同 都规定了人民民主专政、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性质和各项制度;都为中华 人民共和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以及宪法保障。 【2】比较法认识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 人民大表大会制度 近代西方代议制 经济基础 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 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 阶级属性 体现无产阶级的利益 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 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 分权制衡 公民行使 国家权力 的方式 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是 真正代表民意的代议机关。 代议机关是议会,主要行使立法职能,其 权力受到其他国家权力机关尤其是行政 机关的制约,有些国家的内阁甚至有权 在国家元首同意后解散议会 权利主体 人大代表由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 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 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 议员由竞选产生。议员不对选民负责, 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 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典例 1】1956 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 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法制建设。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 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成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 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 位,因 此在政治上需要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在此背景下,中共八大提出健全法律制度建设,故 C 项 正确。A 项“开始”表述错误,在此前已经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一系列法律, 开始了制度化建设,排除;B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政治体制改草、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都是在改 革开放后推进的,排除 D 项。 【答案】C 【典例 2】1953 年 6 月 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风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 会妇女在街上说活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 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依据材料中的“1953 年”“当选的代表” “日社会……哪有妇女的选举权”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当时的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故本题选 择 A 项:1954 年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B 项不符合史实;C 项在材料中没有提及;D 项 中 的“法制化”不符合题意。 【答案】A 【典例 3】1957 年,周恩来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宜于建立也无法建 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 论述 A.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B.要求给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自治权 C.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 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 【解析】由材料信息“历史发晨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可 知,周思来这一论述强调的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国情和历史发展的,故 A 项正确。C 项与题意相反,B、D 两项与题干无关,三者均可排除。 【答案】A 考点 2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文化大革命”対民主法制的践踏 (1)表现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 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了保障。 ③ 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 (2)教训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反对个人崇拜。 【2】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措施 ① 提出法制建设方针: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 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② 平反冤假错案:首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③ 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成果: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 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3】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重 (1)政协工作:1982 年,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2)民族工作:1984 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基层民主建设:198 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 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应试技巧】 “用一、二、三、四”掌握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①“一”即一大特色: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 ②“二”即两个宪法性的文件:1949 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 1954 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三”指三个发展阶段:1949-1956 年民主政治的基本确立时期:1966---1976 年民主政治 遭受严重挫折时期;1976 年至今民主政治的恢复与完善时期。 ④“四”指四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典例 4】1978 年邓小平提出:“有的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 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总之,有比没有好, 快搞比慢搞好。”这一讲话 A.目的是推进改革开放的步伐 B.揭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 C.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D.推进了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 【解析】材料表明,邓小平强调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可以先试点再推广施行,循序渐进,这有 利于推进我国的民主和法治建设,故选 D 项;这一讲话主要涉及的是法治建设,A 项材料依据 不足;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政治体制,排除 B 项;1997 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排除 C 项。 【答案】D 【典例 5】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的土地管理的決策反映了对公平 的再分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

doc文档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9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没有招惹你2022-01-18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