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市一中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 考试 历史试卷 说明:1、请将本次考试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 2、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6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礼记章句》中如此阐述:“宗子之法,殷唯有小宗,而周立大宗。盖周先王 以‘亲亲’为政教之本,仁至义尽,其道尚矣。”这反映了西周 A.彻底否定了商代宗法制度 B.宗法与政治联系更密切 C.王位继承法比商代合理 D.政权机构相比商代完备 3.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父亲遗留下的财 产,每一个儿子都有一份。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 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 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应该是指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王位世袭制 D.礼乐制 4.据史载,夏后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 命,戳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子畏上帝,不敢不征”。周武王伐纣时也曾 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表明夏、商、周时期的中国 A.集权政治制度已形成 B.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 C.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 D.宗法等级观日渐凸显 5.周代的礼制规定:(祭祀祖先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 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这一变化在一定 程度上 A.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C.折射出了王侯关系的变化 B.反映了社会的转折变革 D.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发展 6.统一前的秦国,丞相不仅是最高行政官,也可率兵出征。秦统一后,“太尉掌武事”,同丞相一样,也 是“金印紫绶”,两者地位相等。这一变化表明秦朝 A.加强了君主权力 B.中央机构完善 C.完成了全国统一 D.重视发展军事 7.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每个郡设郡守(文官,负责行政)、郡尉(武将,负责军事与治安)和 监御史(显然直接充当皇帝在郡一级的代表)。这样做是为了 A.使地方权力分化且相互牵制,便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使更多拥有军功的将领可以参与国家治理 C.让更多传统贵族拥有分享政治权利的机会 D.将中央官僚系统模式推广至全国,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8.汉代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一职,该机构设置“从事三人,书佐四人”。《汉书·鲍宣传》载 : “龚胜为司直,郡国皆慎选举,三辅委输官不敢为奸。”据此可知,汉代 A.监察机构的独立性较强 B.政府外部的监察系统较完备 C.察举选官制度遭到破坏 D.中央对地方监察的权威凸显 9.汉遇“七国之乱”,唐遭“安史之乱”,汉、唐时期的这两次叛乱体现的冲突是 A.神权与王权 B.皇权与相权 C.中央与地方 D.外戚与宦官 10.北宋名臣蔡襄曾说:“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帅少兵则请增,不计较今日兵籍 倍多,何故用不知也;三司但知支办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各为之谋, 以至于 此。”这反映了北宋 A.兵士激增国家负担重 B.专制集权得到了强化 C.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 D.中央官僚政治的弊端 11.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 以治外。”《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 朝行省的独特之处是 A.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B.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C.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 D.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 12.根据历史记载,发现西汉的“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有 184 人,其中出生于官宦、 贵族家庭的有 128 人,出生于豪强大地主家庭的有 11 人。这说明当时 A.官位基本上被上层社会控制 B.察举制不能有效地选拔人才 C.贵族政治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趋尖锐 13.有学者量化统计发现,明代平民出身的进士约占总数的 50 ,清代则减至 37.2 ;而父祖三代有 生员以上功名者,则由明代的 50 升至清代的 62.8 。材料可用来说明 A.社会阶层流动性减弱 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满汉民族矛盾的激化 D.士族门阀制度的复兴 14.如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种状况 1 年以 1—2 2—5 5—10 10—15 15—20 20 年以 下 年 年 年 年 年 上 阁臣数 (人) 30 37 42 25 12 11 4 占比(%) 18.63 22.98 26.09 15.53 7.45 6.83 2.49 年限 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 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 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15.洪武十七年(1384 年)太祖铸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在宫门里。可后来明代 政制最坏时,司礼监便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这主要是由于司礼监控制了 A.监督权 B.内阁 C.票拟权 D.批红权 16.秦汉时期,虽然三公九卿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 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受职务。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中央官员权力过大 B.官僚制度有待完善 C.君主专制统治加强 D.世袭贵族势力膨胀 17.论及某中央机构的特点,有学者把它归纳为简、速、密。简,就是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速,就是办事效率高;密,即保密性强。这一机构是 A.唐代尚书省 B.宋代枢密院 C.明代内阁 D.清代军机处 18.“那种可作为地区合并基础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腊人是没有的。入侵者入侵之后,在彼此隔 离的村庄里安居下来。许多小城邦就是这样形成的,彼此较为隔绝,而又生机勃勃地独立不移。”材 料表明古代希腊 A.各个城邦的实力均比较强 B.政治分裂阻碍了统一进程 C.社会各阶层间的矛盾缓和 D.地理环境对政治影响较大 19.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 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20.“克利斯提尼用全新的、基于理性的体制,代替沿袭已久的颇具权威的惯例,意在用对整个 城 邦的忠诚替代传统的对部落和氏族的忠顺。”这里“基于理性的体制”表现在: 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B.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21.古罗马法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经历了从习惯法中的刑罚制裁(如“同态复仇”)到《十二铜表 法》定额罚金、《阿奎利亚法》最高市价赔偿,最后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估价损失赔偿的复 杂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 A. 对侵权行为认识的理性化 B. 对人身自由的绝对尊重 C. 罗马法的体系还未形成 D. 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削减 22.公元前 6 世纪末,罗马贵族和平民矛盾尖锐。罗马平民采用“撤离运动”等非暴力形式,与罗马贵 族展开了长达近两个世纪的斗争,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由此推知,这一时期罗马平民斗争胜利 的最大成果是 A.《民法大全》的颁布 B.民主政治体制确立 C.《十二铜表法》的问世 D.万民法代替公民法 23.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这部法律文献是由梭伦颁布的了 B. 它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人 C. 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D. 它促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24.《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二条中指出:“对剥夺一人的生命、 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公正至上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权力滥用 25.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 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 26.新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 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这一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A. 英国“光荣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 D. 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27.英国“1832 年改革法案虽并未显著扩大选民范围,但也使得代表权的基础从世袭特权向人口和 财富因素转移”。据此判断,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 A. 使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发展 B. 使商业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 使国王权力受到法律制约 D. 确立起内阁对议会集体负责制 28.1924 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 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 A.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 B.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C.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 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 29.英国历史上“在选举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 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这表明 A. 国王无权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C. 英国历史上出现了责任内阁 B. 英国国王可以任意组成内阁 D. 国王在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 30.下列关于 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 ② 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强大,强烈要求参与政权管理 ③ 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了优势.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31.(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 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 令号为宰相。” 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 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城…...废置纷繁,分合靡 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doc文档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6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微笑向暖つ安之若素2022-02-2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