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法治》背诵手册 -目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9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4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9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4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28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38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46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50 《政治与法治》背诵手册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一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原因 结果 国情 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 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 问题的基本依据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 (2)内容: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1)决定因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2)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 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知识拓展: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 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 区别 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 统治秩序,实质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 族工商业,实质是解决生产力的问题 二者均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 联系 的完成创造条件。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 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民族独立 、 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三种方案 代表 主张 结果 第一种方案 先后 以北 洋军 阀和 国民 第二种方案 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 第三种方案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 党统治集团为代表 极力 维护 地主 和买 办资 为代表 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产阶 级统 治, 让中 国继 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 续走 半殖 民半 封建 的道 路。 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路 被中 国人 民抛 弃了 ,它 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 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 的代 表者 的统 治也 被推 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 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翻了 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 现。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初心和使命 意义 前景 结论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工人阶级 产生 出现 特点 条件:中国在由封建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其社会结构和阶级结 构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官办和外国人开办的工业企业的创建,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近代产业工人。 ① 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但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有利于组织成为阶级力量。 ② 他们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之下,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 命性。 ③ 他们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 ④ 中国产业工人成为一支日趋重要的社会力量。 2.中国共产党 ① 思想指导: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 阶级基础:1919 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成立的背 景 ③ 斗争需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 建统 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两个根本性的弱点:一是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 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 理想目标 历史使命 理论成就 主要任务 重大成就 历史结论 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 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 1949 年 10 月 1 日建立中华人 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 中国人民 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 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知识拓展:近代中国各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特点 项目 地位 优点 局限性 农民阶级 主力军 人数多 革命性 狭隘性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资产阶级 同盟军 革命性 进步性 两面性 不彻底性 无产阶级 领导核心 先进性 革命性 团结性 知识拓展: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比较 区 别 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力量 政治目标 革命特点 资产阶级领导 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 政的国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为思想武器 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 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 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 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革命结果 最终遭到失败 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者都属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帝反封建革 联系 命 第二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一、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 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教材 9“专家点评” (1)1840-1949 年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限,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2)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政治目标。 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不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最终遭到失败。 (3)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建设人 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 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4)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作:1949-1952 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 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① 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过渡时期 政治进步 ② 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 1954 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 的新成就。 ① 标志:到 1956 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 根本变化,生产资料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 ② 意义: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 奠定了制度基础。 4.社会主义的艰苦探索 (1)原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 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 (2)成就 ①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 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②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此后的改革开放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开启 作用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生产力: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目的 (2)社会主义: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党的建设: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 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 意义 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docx文档 《政治与法治》背诵手册-【口袋书】2022年高考政治必背知识手册(统编版)

教育频道 > 高中 > 政治 > 文档预览
67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一脸的美人志2022-08-0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