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综合高中 2021-2022 学年高二历史月考二试 卷 一、选择题(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1.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都顺应了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集中 D. 前者 是 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2、 有学者指出:“在中国要写得一篇响亮的文章或写得一手能上朝的好字,必需有闲、钱、 名师指导、十年寒窗等等社会条件的支持才有希望。终年胼手胝足为孝敬肚皮而忙碌的一 般农民,怎易到达这种地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科举考试以出身、学识等为依据 B. 历代科考无家道贫寒、苦读登仕者 C. 农民阶级不具备科举中第的条件 D. 科举平等性受文化、社会级差制 约 3、北洋政府的文官考核主要有甄别和考试两种途径,甄别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 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 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予以免职,这是旧人事制 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由此可知,北洋政府实行甄别制的用意在于( ) A. 维护旧的封建专制统治 B. 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C. 为部分权贵打开绿色通道 D. 推动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4.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 判案件的推理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 232 个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 这表明汉代 A. 推行礼法并用 B. 关注人情冷暖 C. 弱化宗法观念 D. 强化法制体系 5、 明朝大力发展茶马贸易,在河州设置茶马司,其贸易“控西夷数万里,跨昆仑,通天竺, 西南距川,入于南海”,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茶叶疆域。明代学者解缙认为茶有着“夷夏之交, 义利之辨,寅宾尚忠信而笃敬,河州固唐虞三代之邦也”的作用。据此可知,茶马贸易 A. 扩大了明王朝的疆域范围 B. 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 C.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D. 促成了“西学东渐”局面 6、1864 年,京师同文馆聘请的英文教习丁韪良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当时正值 普丹战争中,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 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了清政府 A. 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 B. 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 C. 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D. 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 7、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曾经指出:布雷顿森林制度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 货币,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由此 推断,布雷顿森林体系 A. 巩固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B. 奠定了美国“一超独霸”的基础 C. 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D. 阻碍了世界贸易体系的正常运转 8、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个人体 貌。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 人口 228 万余。隋朝这种举措 A. 根源于国家吏治的腐败 B. 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 C. 着眼于赋税制度的变革 D.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9、下图是西方福利政策漫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民收入分配不平衡加剧 B.中等资产阶级受益最大 C.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缓和了社会矛盾 D.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10、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 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方式不同 B.宗教信仰不同 C.生活习俗不同 D.历史传统不同 11、 旧大陆禽畜的传入和繁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有 力地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但也有人认为旧大陆禽畜的传入破坏了美洲的植被,损 害了生态环境。这些看法反映了 A. 物种交流的影响的复杂性 B. 不同阶级的看法不同 C. 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艰难性 D. 人们看待问题的片面性 12、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 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 瓜。”材料反映了 A.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 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C. 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D. 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13、互联网催生了大批打车软件,这些打车软件通过把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 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这反映了 A. 人们交通工具的改变 B. 互联网技术超过前代 C. 信息技术普遍的应用 D.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 14、《全球通史》中写道:“17 世纪和 18 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 的 历史、艺术、哲学 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 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 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 工业革命的需求 C. 中西交流的加强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15、 据记载,公元 878 年,黄巢起义军攻下广州,战乱中来自中东的回教徒、犹太人、 基督教徒等死于非命者达十几万人。另有学者估算当时寄居广州的海外各国商人总数有 12 万之多。据此可推知 A. 广州是当时的宗教文化中心 B. 中央政府放弃了“海禁”政策 C. 广州是海上丝路的重要城市 D. 中东商人在宋代大量进入中国 二、材料题(55 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材料一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节选) 时间 文件 成果 《大宪章》 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1628 《权利请愿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 年 书》 债 1215 年 1689 年 《权利法案》 1701 《王位继承 年 法》 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议会有权力决定国王的继承人 ——据《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整理 材料二 1787 年美国通过联邦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者独立 平等,互相制约;规定实行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1791 年美国国会通过 10 条宪法修正案,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不受侵犯。以后又陆续补充了 17 条宪法修正案,最终这 27 条修正案成 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200 多年来,美国宪法通过宪法修正案等方式加以改变,以适应社 会不断变化的需要。——摘编自《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 材料三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共同纲 领》所规定的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多阶级、多党派合作的基本精神,国家政治制度的基 本框架;规定了“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最高原则;保障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权利和自 由;确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的颁布使人民共和国的政治性质 得到了更为完整和规范的法律体现,具备了更为完备的法律形式。——摘编自臧嵘主编 《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宪法演进的特点(3 分)。根据材料二,指出 1787 年美国宪 法及其修正案的内容。(4 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影响(4 分)。请结合以上各国宪政发展历程谈谈你的看法。(2 分) 17、餐饮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不同时期不同文明餐饮的特征能体现人类的 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餐共饮,构筑起群体认同的纽带,一家人围坐在炉灶边的日常用餐,提升 了亲密而持久的社会联系,巩固了家庭生活的基础。同样,正式的宴会有益于将一种家庭 亲密性因素传输到政治关系之中,巩固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关系。不仅如此,相同的饮食 习惯有助于界定族裔认同。《论语》描述了孔子对用餐的苛求:“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孔子把精心准备的一餐饭与有道之邦联系了起来。即便在 大部分问题上与儒家思想相背的严苛的法家,也赞同农业的髙产对于国家的安康重要性。 中国的医生将逍家的阴阳观念应用于食物,建议病人通过平衡“热性”食物和“寒性”食物来保 持身体健康。 材料二:食物在现代早期的传播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粮食产量和人口的增长,19 世纪 的工业化则彻底改变了食物的制作方式,甚至是食物的根本属性。铁路和汽船跨越大陆和 海洋将水果、蔬菜和肉类运到市场上,改变了世界各地的食物供应网络。与此同时,工业 技术不断地将烹饪从家里的厨房转移到遥远的工厂。随着食物由铁路和汽船从世界各地运 来,“健康卫生”的含义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肉的新鲜程度不再取决于牲口被宰杀的日期有多近,而是取决于它的包装和冷藏。在 19 世纪之前,只有精英阶层才可以每天享用白面包和肉随着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兴起,这两 种食物和许多其他食物终于成为西方社会的日常主食。——摘编自《世界历史上的食物》 (1)结合材料一,分析餐饮在我国古代社会起到的社会作用。(4 分)结合材料二,说明 食物在近代发生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10 分) 18、中国古代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 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泵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 迁,多治麻丝葛,捆布参,此其分事也。——《墨子·非乐上》 材料三: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 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 请回答: (1)材料一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占代农业生产力面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最早始于何时? (4 分)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古代 的 生产方式具有怎样的特点?(4 分) 材料四: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 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 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 铁器的出现。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 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 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 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逐步

docx文档 河北徐水综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9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扮猪吃老虎2022-09-20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