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1935 年,国民政府决定,“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设法改运于 川黔两厂,并须秘密陆续运输,不露形迹”。这一决策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我国严重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B.为剿灭长征中的红军提供军事帮助 C.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做积极准备 D.帮助东中部的企业实现战略转移 2.民国初年,“省自治”和“联省自治”观念在广东、湖南、四川等地甚为流行,有“新广州” “新湖南”“川人治川”之议。到了 30 年代,知识分子中引起热烈回响的观点则是“就是做梦也 要做国家的梦,不要做思乡的梦”。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军阀混战影响国家统一 C.近代国家意识增强 D.地方自治势力逐渐衰落 3.20 世纪 30 年代,“农村危机”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 度”,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触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重建农村、复兴农村的高度关注。大批知 识分子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性运动。这表明当时 A.五四运动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B.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群众基础广泛 C.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 D.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4.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当时清华大学的学生蒋南翔振臂 发出这样的呼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安静的书桌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激起了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运动。此运动是 A.五四运动 B.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 5.1935 年 3 月中下旬,上海商界率先以“中日交涉迄今尚未解决”而“群谋抵制日货”,上 海商人的行动很快得到全国各地商人的遥相呼应,由此形成了一场全国性抵制日货的运动。 这场运动 A.开创了全国性抵制洋货的先河 B.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C.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D.遭到了南京国民政府镇压 6.漫画常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历史情形。下图是漫画家张仃于 1946 年完成的漫画作品,题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这幕“童话”的上演,意味着 A.日本实现了“征服满蒙”的计划 B.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7.有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不计曾遭国民党“囤剿”前嫌的宽广胸襟,赢得 了全国民众的广泛赞扬,也获得国民党内不少人士包括爱国将领的信任。该学者意在说明, 中国共产党 A.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逐渐成为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C.化解了与国民党的阶级矛盾 D.致力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1937 年 5 月,中国共产党提出新的民主共和国所包含的成分中应该包括:无产阶级、 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及--切国内统一民族和民主革命党的分子。这 A.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B.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D.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建立 9.1937 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共愿 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中共将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 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 一。”这一宣言旨在 A.组建抗日联合政府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争取民族战争的胜利 10.1940 年 10 月,晋察冀边区文救会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了更加广泛地密切团 结“边区一切的抗日文化工作者共同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而斗争”的工作纲领。1941 年 6 月,晋察冀边区文化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高举新民主主义文化大旗,积极推进边区 文化建设。此举 A.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民族意识 B.推动了国统区的抗日救亡运动 C.致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D.遏制了日军对华实施奴化教育 11.1943 年,毛泽东在组织陕甘宁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时强调:“战争不但是军事和 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我们要战胜日本侵略者,除其他一切外,还必须努力于经 济工作。”这说明大生产运动开展的依据是 A.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B.国民党军队的经济封锁 C.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 D.日军对华北的疯狂扫荡 12.图 1、图 2 是中国抗战时期两次战役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 A.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 B.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建立 D.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13.1926 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政府正式 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的抗战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两次胜利的共同原因是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敌人力量相对较弱 C.加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D.建立统一战线 14.据统计,至 1943 年上半年,大后方工厂总数较战前增加 15 倍,资本总额增加 72 倍。 从分布上看,川渝占 44%,湘桂占 21.11%,陕甘占 13.93%,云贵占 5.8%,青、宁更 是从无到有。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B.官僚资本垄断地位强化 C.工业发展适应战时需要 D.大后方重工业发展迅速 15.1938 年 10 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大会宣言指出:“国家之大患一日 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 …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 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 捐钱捐物是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方式 ②“总会”号召南洋华侨投身于太平洋战争 ③ 抗日战争已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 ④中华儿女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凝聚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1949 年 1 月 27 日,由上海驶往台湾的中联公司豪华货轮“太平轮”在舟山海域外发生 撞船事故,随后沉没,船上搭乘的千余人,仅有数十人生还。同时损失大量货物、重要国 民党档案等。这一悲剧的时代背景是 A.渡江战役后国民党败逃台湾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解放战争形势已渐趋明朗 D.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17.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某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A.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D.消灭了南线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 18.钱理群在《1948: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 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A.社会秩序空前稳定 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19.江苏是革命老区,江苏人民积极支援革命战争,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战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并与江苏有关的是 ① 淞沪会战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据统计,三大战役共动员支前民工 880 余万人次,人民群众出动支前的大小车辆 141 万辆、担架 36 万余副、牲畜 260 余万头、粮食 4.25 亿公斤。在千里运输线上,奔流着 一支史无前例的支前大军,材料表明 A.农民成为解放战争的领导力量 C.农民推动了解放战争顺利开展 B.解放军取得了战略反攻的胜利 D.解放区中共的土地革命很成功 二材料题 1.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 世纪 40 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 慧眼从 1947 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 1947 年的中国 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鹳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 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1 月至 8 月。天津歇业工厂竟 达 132 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 机,尚不足抗战前 1936 年 57 万锭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 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 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 1947 年》 材料二 1947 年 12 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 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 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晓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 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晓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 1947 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 措及意义。 (2)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 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 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从材料中的“尽量设法改运于川黔两厂,并须秘密陆续运输,不露形迹”等信息可以看出, 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政府将部分兵工厂秘密转移到西南地区,以便在战争爆发 后仍然能为前线生产武器弹药,故答案为 C 项;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决策 主要目的不是改变工业布局,也不是帮助企业实现战略转移,而是为抗战作准备,排除 A、D 项;红军长征处于转移状态,国民政府没有必要将兵工厂迁到西南地区,排除 B 项。 2.A 【详解】 根据“到了 30 年代,知识分子中引起热烈回响的观点则是“就是做梦也要做国家的梦,不要 做思乡的梦””可以看出,由于日本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人的民族意识增强, 反对自治,而是要团结一心,抵御外敌,故 A 项正确;军阀混战的局面已经结束,排除 B;C 项是表现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 C;D 项也 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 D。 3.D 【详解】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 地制度”反映了在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进行的探索, 故选 D;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排除 A

docx文档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12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趁着醉意2022-02-05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