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一中学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 命题人:贾玲莉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1958-1961 年,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空村等 9 处出土了石器共 209 件,其中农 业生产工具铲、镰、磨石等计 144 件。另外出蚌器 205 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铲、镰、 刀等计 179 件。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A. 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 C. 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 D.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形成 2.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原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欧高 效制度的关键。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 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就是保护无权者以对抗掌权者。由此可知 A. 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B. 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 C. 自然法是罗马法律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D. 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保障无权者对抗有权者 3.隋文帝时,朝廷在门下省之下设殿内局分管皇家事务。隋炀帝时将殿内局扩大为殿内省, 独立于门下省之外。自此,门下省成为纯粹的政府机关,为国家服务。此举 A. 强化了皇家的独尊地位 B. 体现了国家治理的专业化倾向 C. 推进了国家的廉政建设 D. 提高了隋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 4.北宋时,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官府统一发行“官交子”后因供应军需超额发行,交子严 重贬值,1105 年停止发行。南宋末年,“会子”贬损严重,民间拒绝使用。这反映了 A. 纸币取代金属币的法定地位 B. 民间商业发展受到严格限制 C. 货币信用是金融稳定的前提 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通货膨胀 5.浦江郑氏家族,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因孝义治家的 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朱元璋赐封其为“江南第一家”,并在明代的法律中 引入《郑氏规范》的内容。据此可知 A. 宋代以后宗法观念进一步强化 B. 儒家思想有助于家国治理 C. 援礼人法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 D. 程朱理学在民间影响巨大 6.1511 年,伊拉斯谟出版《愚人颂》。“愚人”是中世纪寓意文学中的一个人格化、形象化 的概念,作者借“愚人”之口嘲笑当时的僧侣、神学家、君主和贵族。《愚人颂》的问世 A. 重塑了古希腊文化的理想和精神 B. 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C. 引发了一场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 D. 为宗教改革运动开辟了道路 7.有学者指出:18 世纪,过激的人们借助理性这一普遍的永恒概念,所推行的只是强权和 压制。启蒙运动导致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置于生态环境的对立面。人们认为运用科学不仅 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也可以改造社会,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 A. 强权政治压制了思想解放 B. 启蒙运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C. 启蒙运动存在一定的缺陷 D. 科学研究推动了社会进步 8.据《苏州府志》记载,明万历年间苏州城“工匠各有专能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缎工立花桥,沙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 粥后散归。”这表明当地 A. 手工业分工细致 B.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C.劳动力市场活跃 D.自耕农经济 遭到破坏 9.1800 年以前,到美洲的白人移民中只有一小部分人是自己筹措路费的,那些实际为移 民付款的人感兴趣的是利用移民的劳动创造输出。而美洲商品输出的增多,在无形中又降 低了其他地区的人迁往美洲的移民费用。据此可知,当时 A. 殖民地的开发具有深刻的经济动因 B. 商贸活动是殖民美洲最主要的方式 C. 劳动力紧缺制约了美洲的经济发展 D. 移民费用是殖民扩张的一大障碍 10.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 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这说明“这场革命” A. 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B.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 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 D. 获得了知识分子群体的支持 11.1872 年,明治政府宣布“自今以后,允许四民买卖和私有(土地)”。1873 年,政府 又规定:取消过去封建贡租按村摊派,由实际耕种者缴纳的办法,改为由持有土地执照的 土地所有者缴纳。政府还按地税的 1/3 向土地所有者征收村费。这些措施 A. 推动土地所有制发生革命性变革 B.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四民平等 C. 阻碍了近代日本的资本原始积累 D. 确立了封建领主的土地私有制 12.20 世纪初,“中体西用”的集大成者张之洞将“中体西用”论发展成“整顿中法,仿行西法” , 并提出以“仿西法为主”。张之洞的主张 A. 极大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B. 实质上是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C. 有利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D. 直接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兴起 13.下表是民族实业家陈启源的生平简介。据此可知 1834 年 生于以“农桑为业”的家庭。 19 世纪 出洋谋生,经营纱绸,获利颇丰,却未尝废农桑之心,在考察外国机器之学时受到 50 年 代 至 70 年 代 启发,拟回国仿制,改变家乡手工缫丝的落后状况。 初 1873 年 在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1881 年 继昌隆缫丝厂被政府下令关闭,陈启源被迫将工厂迁到澳门(几年后迁回)。 20 世纪初 广东全省机器缫丝厂达数百家,有女工十几万人。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19 世纪末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 民族工业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D. 官僚资本压迫导致缫丝厂曲折发展 14.1918 年 11 月,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 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 ······这新纪元 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的 演讲 A. 推动了文学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B. 有利于推动先进的知识分子学习苏俄 C. 导致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D.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15.1948 年 9 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其根据《华北人民政府组织大纲》设立了民政部、 司法部、教育部、水利委员会、法院等政府工作机构。华北人民政府的成立 A. 标志着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B.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作出有益探索 C. 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D. 丰富了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16.右图所示为 20 世纪 50 年代初的一幅年画《女拖拉机手》该年画 A. 彰显了社会的优越性 B. 揭示了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壮举 C. 歌颂了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的热忱 D.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艺术实践成果 17.莫奈在创作名画《睡莲》时仿佛并不是一个观察者和描绘者,而是体验着自然界丰富 的光,进而用心而非眼去描摹自然世界。与这种创作精神相似的是 A.《女史箴图》 B. 《五子夺莲》 C.《山径春行图》 D. 《清明上河图》 18.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关键词是结盟外交、斗争外交和革命外交。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合作外交、融入外交与和平外交成为我国外交的三个关键词。发生这一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 B. 工作重心与外部环境 的 变化 C.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 D. 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 的 改善 19.1956 年 10 月,日本不顾美国阻挠,与苏联达成协议, 结 束了两国战争状态,恢复了双方外交关系。 1957 年 6 月, 日 本首相岸信介访问美国,强调“日美新的关系应当是两国之间友好、伙伴的关系”,要求重 新研究日美安保条约。可见,当时的日本 A. 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位 B. 联合苏联共同对抗美国 C. 表现出摆脱美国控制倾向 D. 确立谋求政治大国战略 20.英国通过三方面的“革命解决”,即更换国王、“宪法解决”和“财政解决”,改变了国王与 议会关系的原有基础,从而扭转了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向。这一“趋向” A. 推动君主专制加速发展 B. 导致议会专权局面的出现 C. 造成与政治传统的割裂 D. 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保障 21.1980 年 8 月,在答记者问时,邓小平说:“有些东西并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比如说 , 技术问题是科学,生产管理是科学,在任何社会,对任何国家都是有用的。我们学习先进 的技术、先进的科学、先进的管理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而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阶级性。”邓 小平这一论述 A.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B.进一步解放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C.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D.明确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22.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我国提出“科教兴出国”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 劳动者素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这说明“科教兴国”战略 A. 推动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型 B. 以经济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C.注重国际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D. 指明了我国经济政治发展道路 23.根据 1991 年通过的《欧洲联盟条约》,欧洲中央银行负责管理主导利率、货币储备和 发行,以及制定欧洲货币政策; 欧盟有统一的法律体制,在某些 领域,欧盟可直接制定法律,其 条款对成员国本身及其国民有直 接效力。材料表明欧盟的成员国 A. 致 力 于 实 现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探 索 B. 开启了统一使用欧元的时代 C. 让渡了部分国家政治经济主权 D. 全面提高了自身的经济实力 24.下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就业人口分布变化的情况。据此推断美国 A. “知识经济”推动工业发展 B. 产业结构顺应时代发展 C. 第三产业规模趋于稳定 D. 福利国家政策不断完善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各国鉴于惨痛教训,大萧条之后纷纷设立了社会福利制度”。此 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事的发展促使西方国家需要进一步激励士气和增强社会 团结,这也推动了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1941 年,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受英国政 府委托,负责对现行的国家社会保险方案及相关服务进行调查,并就战后重建社会保 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1948 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 贝弗里奇也因此获得了“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 ——摘编自杨敏、郑杭生《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福利生产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依靠社会力 量,得以迅速发展。但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由于社会福利生产发展的某些 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

doc文档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7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弹指间还有思念2022-04-23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