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题:统计学家力排众议 考卷真题 (2018 年全国 2 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60 分)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 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 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少于 800 字。 【试题解读】 与前几年相比,2018 年高考全国卷Ⅱ的作文题目,特点鲜明。一是题型上从前几年备受瞩目的“任务 驱动型”作文回归到新材料作文题型上;二是选材上(材料类型)从从前几年选择热点新闻素材回归到选择 蕴涵哲理思辨的经典素材,不再赶“时髦”;三是材料的主题(内涵)上(材料主题)延续了往年价值取向 的传统,和“立德”“树人”直接相关:2016 年让考生探讨提升语文素养的学习方法,明显侧重“树人”;2017 年从六则名句中选取两句进行立意,则是“立德”“树人”兼而有之;而今年的作文题目则侧重在“树人”;四是 今年作文题目特别强调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考查,今年考题的材料涉及一个著名的逻辑陷阱——“幸存者偏 差”,这也完全符合近年高考全国语文试卷加强对考生思维品质考查的命题趋势。 写作材料作文,关键在对材料的审读上。这则材料比较易懂,它涉及一个核心问题——“战机的防护” 。 围绕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是军方认为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一是沃德力排众议,指出应加强 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 正确的。两种对立的意见,两种不同的结果,蕴涵丰富的哲理思想,对我们都很有借鉴意义和启发意义, 都可以是立意的切入点。因此,考生需要跳出材料本身,从材料蕴涵的哲理及其启示上入手,找到作文的 立意方向: 一是从思维方式角度:换个角度看问题,逆向思维有奇效,惯性思维要不得;二是从材料蕴涵的哲理 角度:忽略短处必失败,被忽略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三是从哲学的高度: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主要矛盾, 全面看问题,以偏概全不可取;四是从沃德的角度:要独立思考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写作时,下面写作思路可供参考: 角度 选材、用材 看问题不能以偏 看问题要全面,以偏概全不可取。这正如英美军人,只看到了幸存飞机上 概全。 弹痕的分布而忽略了那些未返回的飞机,事实证明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 如今很多人都在说“读书无用”。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读书无用”的 结论就建立在只重点关注到了高学历却落魄的人而又忽略了广大学历低又 没成功的人这一事实基础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看问题要透过现 生活多姿多彩,别被表象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准确认知事 象看本质。 物。如苹果熟了,从树上掉下来,这是日常生活当中再平常不过的现象。 但是,牛顿却透过这一现象看出了它的本质——万有引力的吸引,于是最 终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再如材料中那样,英美军方的错误出在没 能从问题的本质去考察,始终是停留在问题的表层来探讨问题。因此,我 们不能只看表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打破惯性思维, 惯性思维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部分,它有利于我们的常规思考。 换个角度看问题。 然而, 惯性思维的弊端也是明显的,它会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使问题原 打转甚至倒退。因此,我们要打破惯性思维,换个角度看问题。如用惯性 思维看垃圾,垃圾还是垃圾,一无是处,然而,换个角度,垃圾可以变废 为宝,变成财富。苏轼有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 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忽视短板必然失 十只手指不一样齐,人也有高矮。无论个人,还是企业、社会,都不能忽 败。 视自己的“短板”。正如有名的“木桶”理论所言,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 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若要使此木桶 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其加长才行。对个人而言,忽视自身的 “短板”,任其自身弱势自由发挥而不加以弥补,必然走不出精彩的人生。 被忽略的,有时 有些事情忽略了并无大碍,但有些事忽略了却会造成遗憾,甚至酿成大错。 往往又是最重要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失足,成千古恨。”空城计中,司马 的。 懿忽略了观察孔明额头隐隐的汗珠,观察城门口挥舞着扫帚的军士的慌乱。 他最终引兵而退,因为“忽略”,以致日后后悔不已。这样的事例还很多。 如马掌钉的故事,如德国的载人航天飞机因为科学家的一个小数点的错误 导致失败的事例。 【满分作文】 1.冷眼看繁华 敢作逆风行 明明军方作了调查,并且已经有了决定,还是要据理力争,力排众议,并且获得成功,沃德其实是 某些高明人士的代表。这些人独具慧眼,善于逆向思维,吹尽狂沙始得金。冷眼看繁华,敢作逆风行, 我为沃德的力排众议点赞。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反过来考虑,用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与常规思 维不同,常规思维按照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进行思考,逆向思维则相反,它是对 惯例的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险情,果断地用 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的性命,这就是运用逆向思维而成功的历史故事。 循规蹈矩的思维可以驾轻就熟,让人少走弯路,但也但容易使思路僵化,得到的往往是一些司空见惯 的答案。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属性,由于受经验的影响,人们往往只看到熟悉的一面,而对其他 方面视而不见。逆向思维能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 感觉,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苏联的十月革命,走的是城市暴动的道路,毛泽东则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运 用逆向思维,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把中国革命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特别依赖科技的时代,也是科技特别发达的时代,在创造发明的路上,更需要 逆向思维,它可以帮助人们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人间奇迹。我们都知道复印机的功能,就是如实进行文 献的复印,而日本理光公司的科学家通过逆向思维,发明了一种“反复印机”,已经复印过的纸张通过它以 后上面的图文消失了,重新还原成一张白纸,这样一来,一张白纸可以重复使用许多次。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往往比较脆弱,而逆向思维正是治疗精神疾病, 帮助人们走出困境的有效手段。一户人家,大儿子开染坊,小儿子做雨伞,老母亲每天都愁眉苦脸,雨天 怕大儿子的染坊没法晒干所染的布匹,晴天又怕小儿子的伞没人来买。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 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常规想法让人苦恼,反常想法使人开心, 逆向思维确实是医治精神疾病的灵丹妙药。 不必羡慕前呼后拥,不必羡慕腰缠万贯,不必追踪匆匆的脚步,做自己,不盲从,擦亮双眼,站稳 脚跟,听从真理的召唤,向着风吹来的方向勇敢飞去! 【名师点评】 1.标题凝练,含蓄蕴藉。“冷眼看繁华”有保持理性的清醒,不被表明现象所蒙蔽的意思,而“敢作逆 风行”则有不要盲从,不要跟风,要独立思考,敢于并善于逆向思维等意义。运用诗性的句子来做标题,凝 练含蓄,耐人寻味。 2.层层深入,论证充分。在提出论点之后,文章安排了四个论证层次,首先阐述逆向思维的含义及 其性质,再从“破除思维定势”“创造人间奇迹”“治疗精神疾病”三方面阐述其积极意义。论证层层深入,充分 有力。 3.用例精当,注重分析。文章运用了司马光砸缸救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反复印机的诞生、老 母亲转苦恼为开心的故事,或历史故事,或革命理论,或科技发明,或民间笑话,选例典型,述例精要, 注重分析,事理结合。 2.看得见的数字 某名牌大学给了向明中学一个定向招生的名额,于是整个学校沸腾了。校长说:“只有数字是人人看 得见的,其他不可信。要杜绝暗箱操作,一切要让数字说话。”随即公布了工作程序:自己报名,班级推荐 , 群众评议,领导审核。 经过前两个程序,终于确定了两个人选,2 班的李辉和 6 班的张明。李辉的父亲是县里的宣传部长, 群众口碑不错,而张明的父母就是一对普通的打工者。校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说:“虽然李部长对我们学校 十分关心,但是我们一定要一视同仁,一切凭数字说话。”台下一片欢呼,使劲为校长的英明鼓掌。 校长指示,看考试成绩,高中三年谁的考试成绩好谁上。这就没有悬念了,张明上无疑。有人提出 这条规定不合理,人家后来居上怎么办?校长说,一切要让数字说话的规矩不能破,那就看高三的考试成 就。 高三以来共进行了三次正规考试,第一次张明名次在前,第二次两人并立,第三次李辉名次在前。 这可难坏了校长。有人反映,两人并立的那次考试李辉有作弊的嫌疑,校长立即组织调查,结果没有人敢 出来作证。校长在“一切要让数字说话”之外又加了一句:一切凭事实说话。于是李辉的这一次考试成绩有 效。 又有人提出,第三次考试的时候张明生病,有几场考试是医院直接走进考场的。校长略一思索说: “生病是事实,但这一次没有考得过李辉,这也是事实。不生病就一定考得过李辉吗?这一点谁也不能保 证。”于是他做出最后的指示:按现有的数字说话。 可是,按现有的数字无法决定优劣啊!校长又想出一条注意:算总分。真是无巧不成书,三次考试, 两人总分都是 1712 分,这怎么办?校长想以最近一次的考试成绩来确定人选,但也觉得有点随意,他有 些为难了。“抓阄吧!”有人开玩笑。“胡扯!”校长怒斥道 “我就不信找不出确定人选的数字来!”校长突然想到还有群众评议这一道程序,像有了救命的稻草。 随即组织了两场群众评议。首先是学生评议,他在 2 班和 6 班各随机挑选 10 名同学,先评议,后投票, 结果得出两个完全相同的数字:10。接着是教师评议,他让校内教过两个学生的所有老师投票,结果又是 两个完全相同的数字:25。 看来,只能点球了,校长想。“我的一票还没有投呢,在高一的时候,我也教过他们。”于是李辉名下 的数字由 25 变成 26,名牌大学定向招生的名额就这样根据数字确定了。 校长颇有几分得意,逢人便说:“数字人人看得见,数字最公平!” 一个老教师对校长说:“校长先生,你双眼紧紧盯着看得见的数字,还有看不见的数字呢?” 【名师点评】 1.主题深刻,切中时弊。这是一篇讽刺小说,文章通过某中学确定定向招生人选过程的记叙和描写, 传达了这样的主题:如何实现公平公正,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不能迷信简单的数字,不能把数字游 戏当科学。以小见大,主题深刻,切中时弊。 2.情节生动,波澜起伏。对于两位人选,校长决定“一切凭数字说话”,台下欢呼。接下安排多次曲 折,先依据高中三年的成绩,再根据高三的成

docx文档 第9题:统计学家力排众议-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详批30题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3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月下听花2022-03-31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