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总结) 一、生产方式概述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 (1)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含义 内容 地位 生 产 是人们利用 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力 和改造自然 象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劳动者在 总是处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 ,是 的能力。 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工具是 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生 产 在生产过程 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 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全 关系 中形成的人 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 部生产关系的核心和基础,决定 和人之间的 及产品的分配关系三个方面 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 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阻碍 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上层 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是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的二条基本规律,在此规律支配下,人类 已经历了 5 种社会形态。 二、知识点梳理 一:原始社会 1、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 (1)生产力: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分为两个时期。 旧石器 时代 特点 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新石器 特点 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时代 作用 得益于畜牧农耕使人类实现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2)生产关系特点 : 原因 特点 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 所有制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关系 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分配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3)生活单位:氏族 基本单位 管理方式 变化发展 氏族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 在 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 氏 同讨论决定 族 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 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 氏族长负责处理氏族日常内部事务,他没有强制手段, 制 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 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 度 军事首领负责对外作战 他们同大家一起劳动,没 下 有特权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3. 原始社会的解体(私有制与阶级的产生) 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提高→个体劳动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 根本原因 具体原因 解体过程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 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 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 所有制 私有制的确立 分配 贫富分化的加剧 关系 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结果 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二:奴隶社会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 生产力特点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 工、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特点: 所有制 关系 分配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2. 社会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3. 国家的起源、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4.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① 历史进步性 (标 志) :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 金属工具的 广泛 使用、 城市 的出 现、文 字的 发 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 明时代的门槛、这是是历史的进步。 ② 历史局限性:存在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 5. 判断社会形态进步的标准:生产关系能否适应生产力大的发展要求。 三:封建社会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 (1)生产力: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表现在: 农业 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 水利 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工业 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三产 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2)生产关系特点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②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的奴役。 ③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 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农民除交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注: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3)认识封建制生产关系的进步性 进步 原因 所有制 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分配 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关系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 作用 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 障碍时 ,就被封建制所代替 ,这是生产力 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3.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4、阶级 基本阶级 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 主要矛盾 阶级斗争 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 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5、消亡: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四:资本主义社会 1.生产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2、生产关系特点及建立的条件 ① 特点 所有制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关系 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分配 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 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 内容 形成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两个条件形成 3、资产阶级革命 ① 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但是 ,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 兴资产阶级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② 过程 : 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 ,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了 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 ③ 意义: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④ 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在当时还非常年轻,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不可能领导这场革命。农民阶 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也不能担当起领导革命的历史任务。于是,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资产阶级,在反 封建斗争中发挥了领导作用。 4、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 ① 进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 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② 局限: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经济危机。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基本特征 生产过剩。实质 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 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商品的绝对过剩 发展趋势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 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 直接原因 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② 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 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 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① 内容: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 表现:第一:经济关系上的表现: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上);个 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上)。 ------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生产资料 由劳动者共同所有, 生产过程 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 产品占有 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 第二;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对立原因 缓和矛盾 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广大工人 没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 的措施,但这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④ 性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 ⑤ 地位: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 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⑥ 趋势: 矛盾尖锐 社会更替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 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越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之一) (1)历史进步 性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 义进 行 揭 露和批 判, 同时表 达对 未来 理想社 会的 诉求 , 设计了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3)阶级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 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 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 工人运动兴起(阶级条件) (1)三大

doc文档 统编版必修1知识总结-备战2022年1月广东省政治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项训练+仿真模拟)

教育频道 > 高中 > 政治 > 文档预览
26 页 0 下载 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青楼2022-09-09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