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高考政治基础训练(新高考) 09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021 年 10 月 30 日,黄河标志和吉祥物发布会在黄河博物馆举行。黄河标志由九条指纹 组成,寓意中华文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黄河吉祥物是 6 个可爱的动漫“河宝”,分别以 “少年轩辕黄帝、少年河洛郎、仰韶彩陶娃、少年黄河龙、黄河鲤鱼、镇河铁牛”为创意。 黄河标志和吉祥物的发布,其意义有( ) ① 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②增强我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 属感 ③ 博采众长,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④与时俱进,创造体现时代精神的新 的文化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021 年 9 月 9 日,三星堆遗址“上新”,又出土 500 多件文物,包括完整金面具、前所未 见的青铜“神坛”、神树纹玉琮等国宝。最新出土的文物再一次证明了中国古人的想象力、 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远超我们的想象。三星堆考古最新发掘有利于( ) ① 理清我国历史发展脉络,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② 丰富传统文化新的内涵,注入时代精神 ③ 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塑造文化自信 ④ 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建设文化强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2021 年 5 月,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关于推进博物的一等集群聚落,依法依规支持索在 文化资源丰厚地区建设“博物馆之城”“博物馆小镇”等集群聚落,依法依规支持“一带一路”、 长城等专题博物馆建设发展,重点支持反映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国家级重点专题博物馆建 设。此举( ) ① 有利于挖掘中国历史文化资源,提高文化事业的经济效益 ② 有利于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历史脉络,增强文化认同 ③ 旨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建设,增加文化的积累厚度 ④ 意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好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天津市政府统筹规划红色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平津战役·走向胜 利”和“生态蓟州·田园如诗”两条精品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名录。从文 化的角度看,红色资源建设的价值在于( ) ① 反作用于经济,推动经济发展 ② 解决时代问题,建设文化强国 ③ 教化育人,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④ 支配人们文化实践与社会生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传承几千年的中医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抗击瘟疫经验。在新冠肺炎还没有特效 药的情况下,中医的系统调治理念,培元固本、扶正祛邪等疗法,结合西医的诊疗方案, 在抗疫实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启示我们( ) ①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② 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价值,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③ 在创新的基础上继承,充分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 ④ 加强中西医文化交流,推动文化互鉴融合与趋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2019 年 3 月 4 日,习近平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 组会时强调文化的重要性,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由此看出,文化对国 家和民族的意义是( ) ① 文化能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②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 增强文化的力量有利于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 ④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事关国家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脉。从代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标志的 文字、城址、青铜器制造三要素来看,从进入文明时代标志的社会分工私有制和阶级、国 家出现来看,从考古发现来看,从民族融合和治理能力来看,沿黄地区都是中华民族最重 要的发祥地。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 ) ① 整合黄河文化资源,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② 巩固黄河文化的主导地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 增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④ 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增强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从作为国家最高荣誉载体的勋章奖章设计,到作为国家名片的国际盛会标志和吉祥物设 计,新时代的中国设计正凭借其独特的创新创造活力,成为国家形象的生动表达。2021 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整体以“齿轮”“书籍”“旗帜”“五星、天安门”“祥云”“麦穗”造型融合;2022 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将熊猫形象与冰雪运动巧妙结合。材料启示我们,以 设计诠释传播国家形象时应( ) ① 立足于中华美学精神,塑造文化感召力 ②坚持国际创作导向,展现国际审美风范 ③ 融合中华文化元素,承载深远文化内涵 ④彰显鲜明的时代精神,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时隔 35 年,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这次发掘不仅应用 了大量“黑科技”,而且还形成了多学科合作开放平台。随着一件件文物的亮相,这座神秘 莫测的文化艺术殿堂,再次向世界展现了无穷的魅力。此次考古发掘( ) ① 丰富了历史文化滋养,激发我们强烈的民族自感 ② 展示了中华文化魅力,增强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信度 ③ 发挥了科技协作优势,引领了世界考古发掘的进程 ④ 植根中华文化沃土,推动了不同民族文化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从 1921 年仰韶遗址的科学发掘起步,中国现代考古学已走过百年历程。几代考古人筚 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 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考古发掘( ) ① 丰富了历史文化滋养,激发我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② 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增进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③ 展示了中华文化魅力,增强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信度 ④ 创新中华文化基本内涵,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古田会议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助力古田人民奔小康。近 年来古田人民把古田会议金字招牌用足、用好、用活,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优势, 推进红色文化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红绿”交相辉映带动了文旅康养产业跨 越式发展。这表明( ) ① 红色文化能够丰富古田人民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 ③ 文化发展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④人们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发展和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近年来,在弘扬传统文化上河南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激活文化遗存活力,以年轻人喜 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历史遗存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河南博物院推出“失传的宝 物”考古盲盒让游客挖“宝”;“妇好鸮尊”“云纹铜禁”化身冰箱贴、胸针、项链;而端午假期的 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更是火爆全网。这启示我们,开展文艺创作要( ) ① 立足社会实践,反应时代呼声②以人民为中心,满足多元需求 ③ 依托科学技术,繁荣流行文化④继承优秀传统,创新文艺形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1 年 9 月 23 日,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文博会每年 汇聚海内外大量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许多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展 商数量从首届的 700 多家增加至第十七届的 3000 多家。文博会的火爆( ) ① 说明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 表明只有发展文化事业才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③ 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 表明文化产业是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截至 2021 年 6 月,文化和旅游部共认定了 3068 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国 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习补助由原来的每人每年 1 万元提高到了 2 万元。在国家非遗保 护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记录、建档、研究、保护、传承、振兴、 宣传等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开展,项目得到了有效保护。国家拨付非遗保护专项资金( ) ① 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物质力量 ② 为保护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物质保障 ③ 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核心 ④ 是发展文化事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 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也就越需要弘扬民族精神。相信没有任何力量 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弘扬中国精神可 以( ) ① 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物质力量 ② 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③ 发挥先进文化作用,规定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④ 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电影《长津湖》整个拍摄过程大量运用了高科技的拍摄制作技术,让文化和科技相融 合,观众普遍反映《长津湖》的特效技术好,做到了比较真实地再现战争现场。电影里的 很多单个镜头都是 100 多人工作了 11 个月的成绩,聚合了来自国内外的 80 多家特技公司。 由此可见,该片( ) ① 插上了现代传媒的翅膀,挥洒出红色文化之美 ② 发挥了电影文化的作用,引领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 全面准确反映了中华民族革命文化记忆与基因 ④ 寄托了广大人民对优秀红色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网友通过拆“考古盲盒”体验考古工作的艰辛与喜悦,游客购买惟妙惟肖的“文物雪糕”拍 照留念……近年来,一款款别出心裁的文创产品不仅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了起来, 更培养着年轻人对考古文博领域的兴趣。这表明( ) ① 文化与经济融合是传统文化“活”起来的主要途径 ② 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得到传承 ③ 文化遗存能够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实现对接 ④ 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能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1 年“七一”前夕,不少市民和游客来到合肥市的延乔路,在那里留下鲜花、写下寄 语,告慰陈延年、陈乔年两位先烈。两位先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拳拳服膺直至牺牲 一刻。面对敌人的屠刀,陈延年回答:“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人们祭奠先烈( ) ① 有利于促进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入脑入心 ② 表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

docx文档 09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基础训练-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教育频道 > 高中 > 政治 > 文档预览
9 页 0 下载 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娇呻喘息2022-01-27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