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 2022 届高三月考试卷(三) 语文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 道小题,满分 150 分。时量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中国,善待自然、善待生态,人与生态和谐共生、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 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的新时代,生态文学 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重要性和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生态文学已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生长点 。 这为我们总结生态文学发展规律、探索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提供了条件。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基础,是人的生活 之需、生存之要、生命之本。它包括大自然——大气圈、水圈、动植物生物圈等,也就是与生命活动和人类 活动息息相关的自然背景。人从属于置身其中的自然与生态,人和自然万物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文学是人学,文学距离人自身最近,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是文学表达的重要内容,而生态文学很 好地体现了这些特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推动社会反思,承担起 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 在中国,生态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的生态文学作品主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从《诗经》《楚辞》 对自然景物特别是植物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到山水田园诗,以及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都可以说是古 代的生态文学。 从中国古代生态文学的理论背景看,其繁荣兴盛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有着密切关联。中国自古就有天人 合一、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哲学思想,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也是中 国传统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中国生态文学的哲学和美学基础。在今天,推动中国生态文学 的发展,继承这些宝贵的思想和文学遗产十分必要。 中国生态文学具有独特性。其描写的题材和内容形式多样,尤其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优 化美化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涌现出环境保护文学、水文学、植物文学、动物文学等,蔚为兴盛。生态文学 作品在历届鲁迅文学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都有耀眼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滥采等现象,反映生态问 题的报告文学也随之出现。徐刚的《伐木者,醒来!》《报告中国:我们将失去长江》等,都旨在揭示生态毁 坏以及水资源、大气和河流污染的危害。 此外,生态文学还包括描写树木花草的植物文学、以动物作为主角或描写对象的动物文学。在动物文学 里,动物小说一枝独秀,从姜戎的《狼图腾》到杨志军的《藏獒》都曾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而在儿童文学 中,沈石溪和黑鹤等人的动物小说,拥有广泛的少儿读者。 为江河湖海等“泛生命体”作传是生态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徐刚的《长江传》《地球传》哲,夫的 “江河三部曲”以及王若冰的《渭河传》、郭保林的《大江魂》等。生态文学还包括海洋文学,如邓刚的小说 《迷人的海》。 因此,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 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摘编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 材料二 生态文学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它是生态学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强烈的生 态预警特点,同时,它的生态整体观立场给当下的生态危机提供.了可能性的出路。 生态文学是一个合成词,很明显,尽管它仍然是文学之一种,但是其中渗透了许多生态学的思想。生态 文学的意义之一就是用文学的形式发出未来世界因素的生态预警。卡逊《寂静的春天》一问世,就引发了强 烈的争议。书中有关农药危害人类的预警在当时看来是惊世骇俗的,这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 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强烈地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卡逊本人甚至因此遭遇了有些人的否定攻击乃至谩骂。 但是,卡逊的观点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和支持。有关这本书的讨论最后演变成了关于生态的大讨论。回溯 20 世纪的生态思潮史时,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拉开这场生态思潮帷幕的,是生态文学。生态文学的生态 预警意义正如阿尔·戈尔为《寂静的春天》所写的前言中评价的:“《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 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进程。蕾切尔 ·卡逊的声音永远不会寂静,她惊醒的不 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应该恰当地被看成是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 (摘编自张晓琴《生态文学的文化建构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渐入人心的人与生态和谐共生、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观念,不断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文学发展提供 了机遇。 B.中国生态文学历史悠久。《诗经》《楚辞》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桃花源记》都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的 生态文学。 C.生态文学是一个合成词,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具有强烈的生态预警特点,它拉开了 20 世纪生态思潮的 帷幕。 D.《寂静的春天》中有关农药危害人类的预警在当时受到广大民众的抨击,但它体现了生态文学的生态预警 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反映生态问题的报告文学出现,体现了生态文学反映现实、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 B.徐刚的《报告中国:我们将失去长江》和哲夫的“江河三部曲”等,都是生态文学中国表达的表现。 C.中国生态文学的题材和内容形式多样,因而在历届鲁迅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中都有耀眼表现。 D.继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归人生态文学范畴的一项是(3 分) A.曹禺的《雷雨》 B.收录于《玉台新咏》的《孔雀东南飞》 C.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D.沈石溪的《斑羚飞渡》 4.请结合材料概括“生态文学”的主要特征。(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 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远与近 (美)托马斯·沃尔夫 ① 一个小镇,坐落在一个从铁路线连绵而来的高地上。它的郊外,有一座明净整洁装有绿色百叶窗的小 屋。小屋一边,有一个园子,整齐地划成一块块,种着蔬菜。还有一架葡萄棚,到了八月底,葡萄就会成熟。 屋前有三棵大橡树,每到夏天,大片整齐的树阴,就会遮蔽这座小屋。另一边则是一个鲜花盛开的花坛。这 一切,充满着整洁、繁盛、朴素的舒适气氛。 ② 二十多年来,每天,当列车驶近小屋时,司机总要拉响汽笛。每天,一个妇人一听到鸣笛,便从小屋 的后门出来向他挥手致意。当初她有一个小孩缠着她的裙子,现在这孩子已长成大姑娘,也每天和她母亲一 起出来挥手致意。 ③ 司机多年操劳,兢兢业业,已经白发苍苍,渐渐变老了。他驾驶长长的列车横贯大地已上万次。他自 己的子女都已长大了,结婚了。他曾四次在他面前的铁轨上看到了可怕的悲剧所凝聚的小点,像颗炮弹似的 射向火车头前的恐怖的阴影——一辆满载小孩子的轻便马车和密密一排惊惶失措的小脸;一辆廉价汽车停在 铁轨上,里面坐着吓得目瞪口呆、状若木鸡的人们;一个又老又聋的憔悴的流浪汉,沿着铁路走着,听不到 汽笛鸣声;一个带着惊呼的人影掠过他的窗口。 ④——所有这些,司机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他懂得一个人所能懂得的种种悲哀、欢乐、危险和辛劳。 但不管他见识过多少危险和悲剧,那座小屋,那两个妇女用勇敢从容的动作向他挥手致意的景象,始终印在 他的心里,看作美丽、不朽、万劫不变和始终如一的象征,纵使灾难、悲哀和邪恶,可能打破他的铁的生活 规律。 ⑤ 他一看到小屋和两个妇女,就使他感到从未有过的非凡幸福。一百次的阴晴明晦,一千次的风雷雨雪 , 他总是看到她们。通过冬天严峻单调的灰蒙蒙的光线,穿过褐色冰封的茬地,他看见她们;在妖艳诱人的绿 色的四月里,他又看见她们。他感到她们和她们所住的小屋无限亲切,好像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一样。终于, 他觉得她们生活的图画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因而他完全了解她们一天中每时每刻的生活。他决定,一旦 他退休了,他一定要去找她们,最后要和她们畅谈生平,因为她们的生活已经和他自己的生活深深交融在一 起了。 ⑥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司机在她们居住的小镇的车站下了车,走到月台上。他慢慢走出车站,来到小镇 的街上。但所有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好像他从未看到过这小镇似的。他走着走着,渐渐感到迷惑与 慌乱。这就是他经过千万次的小镇么?这些是他从高高的车厢窗口老是看见的房子么? ⑦ 一切是那么陌生,使他那么不安,好像梦中的城市似的。他越向前行,他的心里越是疑虑重重。司机 在闷热和尘埃中沉重地慢慢走着,最后他站在要找寻的房屋前面。他立刻知道他已经找对了。他看到了那屋 前高大的橡树,那花坛,那菜园和葡萄棚,再远,那铁轨的闪光。 ⑧ 不错,这是他要找寻的房子,但现在,在门前,手却发抖了。他终于进了大门,慢慢沿着小径走去。 不一会儿,他踏上通向门廊的三步石级,敲了敲门。一会儿,他听到客厅的脚步声,门开了,一个妇女站在 他面前。 ⑨ 霎时,他感到很大的失望和懊丧,深悔来此一行。他立刻认出站在他面前用怀疑的眼光瞧他的妇人, 正是那个向他千万次挥手致意的人。但是她的脸严峻、枯萎、消瘦;她那皮肤憔悴、灰黄,松弛地打成褶皱; 她那双小眼睛,惊疑不定地盯着他。原先,他从她那挥手的姿态所想象的勇敢、坦率、深情,在看到她和听 到她冷冷的声音后,刹那间一古脑儿消失了。 ⑩ 而现在,他向她解释他是谁和他的来意时,他自己的声音听来却变得虚伪、勉强了。但他还是结结巴 巴地说着,拼命把心中涌出来的悔恨、迷惑和怀疑抑制下去,忘却他过去的一切欢乐,把他的希望和爱慕的 行为视同一种耻辱。那妇人十分勉强地请他进了屋子,尖声粗气地喊着她的女儿。在一段短短的痛苦的时间 里,两个女人始终带着迷茫的敌意和阴沉、畏怯、抑郁、迟钝的眼光瞪着他。最后他结结巴巴生硬地和她们 道别。他从小径出来沿着大路朝小镇走去。他忽然意识到他是一个老人了。他知道一切有关迷途获得光明的 神话,闪光的铁路的远景,希望的美好小天地中的幻想之地,都已一去不复返了,永不再来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①段的环境描写渲染了美的氛围,也为下文写列车司机对小镇母女充满期待作铺垫。 B.当列车驶近小屋时,司机总要拉响汽笛,这是为了告诉小屋母女他又一次经过了小屋。 C.列车司机虽然经历了很多生活的不顺,见过很多人生的不幸,但依然对未来充满期待。 D.列车司机忽然意识到自己变老,是因为见面后原本对小镇母女美好的想象都被摧毁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

docx文档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2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不喜你哼走开2021-11-27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