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高考政治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核心知识学习手册(统编版)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第一课 哲学基本知识 一、追求智慧的学问 1.哲学的目的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2.哲学的特点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3.哲学的起源:哲学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认识世界) 4.哲学的作用: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 作和生活,有助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哲学与世界观关系来看)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来看) 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 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 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四、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零散的形成的世界观。而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 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 想体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五、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 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 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 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 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 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 题, (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 问题的回答。 七、哲学主要派别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的。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 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基本 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 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立 可知论是指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 规律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 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叫不可知论。 (四)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对立 八、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①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 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 ②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③ 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 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成为可能。 ④ 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理论、革命的理论和人民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创造性 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 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是无产阶 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 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 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辩证的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论)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属性: a.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 b.运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 c.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一般属性。 二、世界本原是物质的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因此,世界本原是物质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方法论】我们要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科学无神论立场,反 对一切有神论。 三、自然界是物质的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 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 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 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方法论】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 四、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1)从意识的来源上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产物,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基础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3)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看: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正确反映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的意识,错误意识是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 映,都根源于物质。 因此,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我们要自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六.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1)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 的物质。(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②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强调运 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七、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八、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 律。 【方法论】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把事物本身固 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总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九.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的反映世界、意识能够指导人 们能动的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 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能动的反作用于物质):意识能动的指导人们改造世 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正确的意 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 动,往往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重视意识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反对错误的意识。 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 【原理内容】(1)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2) 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 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的;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 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 件的制约,属于唯心主义;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机械 唯物主义。) 十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 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的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 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 2.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 要

doc文档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核心知识梳理(最新版)-备战2023年高考政治核心知识学习手册(统编版)

教育频道 > 高中 > 政治 > 文档预览
62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执笔画素颜ご2021-12-30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