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守法 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民法典》实施之后的全国首例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在杭州公开宣判,被告人孙某非法 出售 4 万余条个人信息并获利 3.4 万元,判决孙某赔偿损失 3.4 万元,专门用于信息安全保护等公益事 项,并公开赔礼道歉。该案件的公开宣判( ) ① 有助于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② 彰显了《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 ③ 为今后个人信息保护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法理依据 ④ 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推进依法治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一个开放的网络空间,需要包容多种声音。但是,言论自由是有底线的,既有社会道德底线和良 心底线,更有法律底线。营造清朗文明的网络空间,正确的做法是( ) ① 树立网络法治意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②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拒绝传播网络信息 ③ 提高自身法治观念,通过合法手段维权 ④ 强化公民权利意识,积极参与网络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 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央视专题片《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这段解 说词,道出了全民守法对法治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 ) ① 立法、司法和守法方面一律平等 ② 鼓励和支持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诉求 ③ 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④ 利用普法方式及多元化载体推动全民学法用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 法、全民守法。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我国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 的统一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① 是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② 目的是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③ 需要发挥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④ 旨在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19 年 12 月 25 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的第二条规 定,如果被执行人有以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延长一至三年的期 限。如果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并且主动纠正失信行为,人民法院可以决 定提前删除失信信息。“老赖”现象由来已久,如果不能有效惩治“老赖”,不能严格执行法院判决,那么 法律就会变成失去约束力的“稻草人”,不仅难以实现正义,更会对公序良俗、世道人心带来负面影响。 减少“老赖”现象需要( ) ① 司法机关依法行政,加大打击力度 ② 行政机关依法执政,履行专政职能 ③ 加强法治宣传,提高法治意识 ④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党中央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个人应采取一切手段谋取可以得到的利益 B.必须把公平、正义、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 C.司法机关应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 D.个人应敢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维护正义 7.“法律怎么规定,我们就怎么做!”一名被拆迁人这样跟调解员说;“我知道要远离毒品!”一名小学生看 完“法治漫画展”后说;“老板拖欠工资,可以找法律援助。”一名外来务工人员这样告诉工友。由信“访” 不信“法”,到遇事找法、办事循法,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转变,也是全民守法不断深入的体现。这个转 变说明了( ) A.“研究问题先学法、制定决策遵循法”已逐渐成为广大领导干部的共识 B.当法律得到人民内心的认同、信任和尊崇时,全民守法已经成为现实 C.人民群众遇事找法、办事循法的守法意识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很多方面 D.享受到的法律“红利”有保障,守法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种全民自觉 8.下列表述中,与全民守法精神相符的是( ) A.有一些人利用“特权”违背法律行事 B.法律虚无主义,法律工具主义思维 C.公民积极主张和捍卫自己拥有的法定的权利 D.以侥幸心理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利用种种手段逃避法律制裁 9.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法治作为治 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应从历史和传统中汲取养分。下列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全民守法建设中的作 用认识正确的是( ) A.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B.对于封建文化中有关法治内容,应全都摒弃 C.专制集权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特点,不能学习 D.古代社会十分落后,文化思维与现代是难以合拍 10.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推进,法治力量深入人心,全民守法正在成为现实。而推进全 民守法,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启示领导干部( ) ① 切实抓好法律进企业活动力度 ② 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 ③ 特殊情况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④ 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动社会尊法和守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失信黑名单制度正式出台。今后,利用网络舆论监督工作便利进行敲诈勒索、 社会法人单位或个人利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传播谣言虚假信息等五种严重违规情形作为纳 入失信黑名单。这警示我们,公民行使监督权应( ) ① 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② 牺牲个人利益以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 ③ 理性地、有序地行使监督权 ④ 坚持言论自由,这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骚扰 110,后果很严重!全民守法,别给“生命线”添堵!下列关于全民守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① 公民行使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 ② 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 ③ 全民守法仅仅体现为行为上遵守法律 ④ 全民守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该通过正确的途径, 采取合法的手段来维护。下列事例中体现的方法和途径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赵先生在某营业厅办理 199 元套餐(免费赠送宽带),但运营商没有遵守承诺,经协商无果,赵先生投 诉到市消协,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B.王女士在高铁盒饭中发现虫子后拍照、录像取证,向列车长反馈无回应,他就把相关证据发送到了 市长热线的邮箱,列车长迫于压力赔偿了他一千元 C.某农民工群体采取到政府门前静坐、打条幅的方式讨回包工头拖欠他们的工资,结果不但没要到 钱,还被公安局以扰乱治安为由拘留了 5 天 D.某保安在工作中,为保护小区公共设施,造成八级工伤,其所在单位拒绝支付赔偿。经劳动仲裁 2 次 开庭,为其挽回 8 万元工伤赔偿金 14.2020 年 12 月 4 日,沧州市第一中学组织 5800 余名学生参加了第七届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直 播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和全国各分会场的大中小学生在同一时刻共同学习宪法条文节选,大声 诵读宪法相关内容,感受着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神圣。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 捍卫公平正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② 强化政治职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③ 促进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④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公民法治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0 年 12 月 26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十一)》规定,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的前提下,12 至 14 周岁未成年人实施严重暴力犯罪也将承担 刑事责任。同时,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管教责任,并规定必要时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此举( ) ① 坚持独立司法原则,做到了科学立法 ② 将对未成年犯罪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③ 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 表明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废止不适宜的法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 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人民群众只有将法治作为自己的信仰,法治社会的土壤才会更加肥沃。这要 求公民( ) ① 增强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 ② 营造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治环境 ③ 遵循宪法和法律的法治准则 ④ 贯彻严格执法的法治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 年 5 月 28 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正式迈入“民法典时代”。 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看似高冷的国家立法,其实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难免遇 到不愉快的“小事”,比如遭遇“霸座”、被“垃圾信息轰炸”……如今,这些生活中看似微小的“闹心”事, 民法典都进行了一一“校正”。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民法典在体例结构、法治理念、法治原则、规范体系、制度 设计等方面,都呈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华文明的印记。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 10 次通过中 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 42.5 万人提出的 102 万条意见建议,立法回应了现实关切。而 且,民法典的制定克服了以往民事立法的碎片化现象,按照民法的科学原理架构民法典,体现了 先进性和科学性的贯通。 编纂民法典意义重大而深远,实施好民法典意义同样重大而深远。民法典这部新时代的人民 法典一定能够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 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让民法典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网络暴力是指在网上发表具有诽谤、污蔑、侵犯名誉和煽动性的言论。使用文字、图片、视 频等形式在网络上针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网络暴力的肆无 忌惮,正在以其独有的方式破坏着公共规则、打破道德底线。不要把“尖酸刻薄”美化成“率性直爽”! 我们尊重每个人说话的权利,但拒绝网络暴力! 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危害严重、影响恶劣。2018 年夏天,德阳安医生夫妇与初 中生刘某在泳池里发生冲突后,调解无果,两家矛盾升级,孩子家长把泳池监控视频提供给媒体, 安医生夫妇的信息随即被人肉搜索,陷入了舆论漩涡。5 天后,35 岁的儿科医生安医生在车里服药 自杀。 2020 年 8 月,此案依法审理,对相关责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此案给我们哪些启示

docx文档 9.4全民守法 随堂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教育频道 > 高中 > 政治 > 文档预览
8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七味流苏2022-06-12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