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广东省佛山市 2020-2021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锔匠 李治山 锔匠是修理破瓷的手艺人。所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干瓷器活儿的,就叫锔匠。 锔匠也是心灵手巧大胆细致的手艺。虽然做锔匠是个穷苦勾当,但没有点儿天赋的人,绝对入 不了这一行。白三是无定河边的名锔匠,不仅因为他手艺出众,更因为他利用手艺隔着黄河杀 了一个日本小队长。 那时已是 1943 年初冬。白三正在绥德城给一家大户锔花碟子细瓷碗,一个黄河东过来的 老西儿找到他,老西儿说他是柳林镇人,那里被日本人占了。本来他们这些乡绅总是定量给鬼 子供粮食银子,就算花钱买平安,双方也还安然。不料他的一个仇家的儿子最近给日本鬼子当 了翻译官。这汉奸儿子为了讨好日本人,把他家藏康熙官窑青瓷套金大花瓶的底给日本人露了, 日本人三番五次捎话要他把瓷瓶送到军营让他们开开眼。他知道这瓷瓶是保不住了,但让中国 的宝贝被鬼子带回小日本岛实在对不起先人,最后就想出个将瓷瓶砸烂再锔起来送给鬼子破瓶 的主意。谁知一时气愤把瓷瓶砸破了,却没找上个能以假乱真的好锔匠。将瓷瓶拿出来看,却 是一个喜鹊登梅图案的鎏金青瓷大花瓶,烧得十分精致,老西儿狠下心砸破了,算是恨透了鬼 子。 这瓶砸得还算巧妙,只在瓶颈之下到肚儿中间正是在那梅花繁密处砸开个窟窿。白三锔匠 一看。锔好后稍作描绘即可乱真,只是瓶口太小肚儿太大锔起来难度很高,当即决定上榆林城 找南门外严伞匠配合。白三锔花瓶自创的绝招是将蚂蟥钉夹在各种镊子上,从花瓶里面穿出来, 在外面将蚂蟥钉头缠住固定好,但这次老西儿的是口小肚大且瓶口完好的瓷瓶,再特殊的镊子 也难以下手,这才想到去榆林城找严伞匠制作一个小伞撑子,把蚂蟥钉固定在伞撑上,将竹伞 伸进花瓶,然后撑开小伞安置蚂蟥钉。严伞匠满口答应,不要一分一厘报酬,只是背着老西儿 要白三答应他一件事。严伞匠老家在四川泸州,重庆城里的好几家亲戚被日本飞机炸得家破人 亡。他把日本鬼子恨死了,想请锔匠想想办法,在瓶上做点手脚,把鬼子小队长毒死或毒残, 出了这口恶气!那时的中国人哪有不恨日本人的?只要杀得巧妙,白三恨不得多杀些鬼子! 白三和严伞匠选好的毒药是俗称砒霜的鹤顶红,这种药人口沾着就亡,闻多了也会得病。 但如何才能保证这毒药不沾老西儿又能放倒鬼子小队长,让锔匠伞匠大伤脑筋。两个人经过多 次试验,轮着和老西儿聊天询问鬼子小队长的爱好习性,最后终于确定了一套天衣无缝的方案 来。 半个月后,老西儿带着康熙官窑御制青瓷鎏金喜鹊登梅大花瓶去见日本小队长。那鬼子本 是一个武夫,哪里能看出梅花金蕊乃蚂蟥钉印,看到梅枝上的细纹还以为是窑变的线条儿,抱 着瓶子笑得满口流哈喇子,当即把瓶子扣下据为己有,直夸老西儿朋友大大的。老西儿便按照 白三锔匠的吩咐,让鬼子闻闻瓶里的气味。鬼子一闻,一股淡淡的梅花馨香飘散出来。鬼子问 老西儿这是哪里来的香味儿?老西儿说这瓶子妙就妙在自来梅香上。鬼子又让老西儿闻,老西 儿也抱起贪婪地闻了。鬼子又叫汉奸翻译用温水洗了几遍,那梅香还是淡淡的。鬼子高兴得连 喊几个“吆西”。这年冬天,黄河两岸连降几场大雪,天冷得连狗都赶不出家门。那个日本小队 长是个惧冷的人,缩在屋里无聊,就时常将宝贝瓷瓶拿起案把玩一番嗅闻一遍。突然有一天觉 得梅花的香味淡了。派一个鬼子兵跟着翻译官去问送瓶的老西儿,老西儿说多烤一烤,梅香味 定会浓起来。当晚鬼子小队长按照老西儿的吩咐,品着茶将花瓶放在炉子边烤了半天,凑过鼻 子一闻,梅香若有若无。也是鬼子该遭报应,他顺手将泡茶的清水倒进花瓶,涮出一盅子水闻 了闻又品了品,终于尝到了浓浓的梅花味儿…… 这桩公案,鬼子在中国时一直没有破获。鬼子投降后,那个神秘的瓷瓶在逃亡的日本兵船 上被碰得粉碎。鬼子这才发现这瓶原来是个锔过的破瓶。接着他们又发现好几个蚂蟥钉都是空 心的。 据说,解放后白三锔匠还专门过黄河拜访了一回柳林老西儿。他告诉老西儿锔完那个花瓶 后一直提心吊胆,又怕瓷瓶到不了鬼子手里,又怕鬼子把瓷瓶搁在冰冷的地方,又怕毒死鬼子 连累了老西儿。老西儿说,其实他已经知道锔匠伞匠把鹤顶红和香料用软蜡封进蚂蟥钉芯里, 他故意唆使日本小队长把花瓶靠近火炉,时间一长,那软蜡便慢慢化了。本来以为那鬼子会慢 慢中毒,没想到他会那么听话,一次把封蜡全部烤化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由“初冬”到“连降几场大雪”,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自然环境,而且推动了情节 发展,引出了后文日本小队长烤火和涮水的举动。 B. 老西儿一气之下砸破瓶子,修补之后再送给日本人仅出于一时气愤,他给日本人缴纳粮税, 和日本人“安然”来往,说明他的爱国之心并不纯粹。 C. 日本小队长在发现“梅香”时“让老西儿闻”、“用温水洗了几遍”等一系列动作让作品充满紧张 气氛,也突出了两位匠人用心之奇,手艺之高。 D. 三处“又怕”细节,写出白三在策划方案时 忐忑心理,说明计划存在不确定性的变数,暗杀 过程中可能存在多处风险,同时也丰富了人物形象。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闲笔不“闲”,开篇对“锔匠”职业的介绍看似闲笔,实则有意为之,不仅交代了主人公的 身份,同时为下文情节发展奠定了叙事基础。 B. 小说采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通过老西儿的气愤、白三的义举和严伞匠的仇恨,从正面突 出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暴虐和中国百姓的奋起反抗。 C. 小说很好地统一了文学的虚构性与真实性,将“小人物”的复仇置于陕北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中,使得小说具有传奇色彩而又不失真实可信。 D. 小说语言精炼传神,如“满口流哈喇子”“老西儿朋友大大的”“连喊几个‘吆西’”,三言两笔,便 让一个贪婪愚蠢的侵略者形象跃然纸上。 8. 文中说“只要杀得巧妙,白三恨不得多杀些鬼子!”请结合小说情节,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 “巧妙杀鬼子”的? 9. 分析“锔匠”白三这一“小匠人”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分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 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理解与鉴赏小说艺术特点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 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文本细致分析,准确把 握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可以从情节、人物、主旨等角度进行分 析。 【解答】(1)B.“仅出于一时气愤,他给日本人缴纳粮税,和日本人‘安然’来往,说明他的爱 国之心并不纯粹”错,并不是一时气愤,而是一贯恨日本人,缴纳粮税,只是想暂时“安然”,一 有机会是会恨不得多杀鬼子的,也并不能表明他爱国心不纯粹。故选 B。 (2)B.“从正面突出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暴虐和中国百姓的奋起反抗”错,应是从侧面突出, 通过描写“老西儿的气愤、白三的义举和严伞匠的仇恨”是从他人的角度写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暴 虐,是侧面描写,正面突出的是中国百姓的奋起反抗。故选 B。 (3)本题让写出巧妙杀鬼子的巧妙之处,是通过方法的巧妙来杀死侵略者的。首先是答应了 伞匠的请求,于是通过多次商议、实验才得出在蚂蟥钉中藏毒的方式,在梅花香味变淡后,又 通过告诉鬼子用火烤使香味变浓,根本是让砒霜从软蜡中散发出来,巧妙杀死鬼子。这样就达 到了巧妙杀死鬼子的目的。 (4)从情节上看,白三是整篇小说的主要人物,从锔瓶子到设计毒杀鬼子队长,都是围绕锔 匠来展开的,可以说锔匠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整篇小说,锔匠从锔瓶子到通过商议毒杀鬼子, “最后终于确定了一套天衣无缝的方案来”,不断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主旨上,通过锔匠 这一形象,反映出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从原文中“那时的中国人哪有不恨日本人 的?”,体现了文章的主旨,让读者有一种解恨的痛快淋漓。 答案: (1)B (2)B (3)①将毒药用软蜡封在蚂蟥钉芯里,让毒药慢慢散发出来,使鬼子慢慢中毒;②让鬼子用 火烤的方式让毒药全部散发出来,毒杀鬼子。 (4)①锔匠白三是小说的中心人物,所有故事都是围绕白三进行展开的。②白三是小说的线 索人物,不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巧妙地毒杀鬼子是他用巧妙的方法把砒霜封进了蚂蟥钉中, 让鬼子被巧妙毒死。③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题,体现了中国人对日本人的痛恨。 【 点 评 】 “ 规 范 作 答 ” 不 能 忘 记 的 三 个 原 则 : ( 1 ) 答 案 在 文 中 ( 直 接 来 源 于 文 中 或 从 文 中 提 炼 ) ;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广东省肇庆市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末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门外大榆树 郭华 我记事起,老家 门外就有棵大榆树,足足有三层房那么高。虽然农村的树木一般没人 用心修剪,但它的树形却正像一把巨大的雨伞,撑出好大一片荫凉。除去特别寒冷的冬日, 大部分日子,我常在树下玩耍,在树下读书。村子里有许多榆树,但是长得这么高大、这 么漂亮,以它为先。 我家院子在村口,每次从村子外面回来,没看到老家的房子,先看到大榆树。虽然它 不像迎客松那样伸着臂膀,但它让我知道到家了。春天,一串一串的榆钱迎风摇曳,那嫩 黄嫩黄的颜色,让人看上去觉得心里酥酥的痒痒的,半个村子的人都来采榆钱。我家门外 的空地和大榆树归一位堂兄家所有。堂兄和我关系极好,每年春天都让我第一个上树采榆 钱。 榆树的生命力强。头一年随风飘落的榆钱,第二年就会生根发芽,长出嫩绿的小树苗 。 不用刻意去呵护它、浇灌它,只要没人去践踏它、铲掉它,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门外这 棵大榆树到底是有人栽种的,还是飘落的榆钱自己长出来的,始终没有人说得清。 农民把榆树叫作救灾树。它的榆钱可以吃,至今仍然是家乡做蒸菜的传统食材。它的 叶也可以吃,洗净之后掺到玉米面、高梁面中,再稍微放一点儿盐,不论蒸窝窝还是贴饼 子,都让人从寻常粗粮中吃出诱人的滋味。它的树皮更是珍贵,晾干之后,在碾子上轧成 面,极富黏性。榆树皮是可以拿到集市上换钱的。 母亲出身贫寒,特别善于烹调野菜。榆钱、榆叶这种野菜是家家户户都吃的,不必说 了。有些别人家不吃的,比如柳树的嫩叶,也被母亲捋回家来,用开水焯过之后,再用凉 水浸泡三天,拧干水分做凉拌菜吃。我们不仅吃过,还 "喝"过野菜。端午节那天,母亲会 去采一种叫作茶棵子的野菜,把它的嫩叶洗净晾干之后,用来泡水喝,那便是我们小时候 喝过

doc文档 广东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35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破碎的天堂鸟2022-01-02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