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上海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 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 一、积累应用 10 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1)分野中峰变, (2) 。(王维《 》) ,任重而道远。(《<论语> 七则》) (3)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中的 , 两句,与宋人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 过清明》中“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意境相似。 2.按要求选择。(5 分) (1)小明准备书写一幅古人的诗句寄给出国留学一年的同学,以表达别后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下列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2 分) A.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B.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C.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D.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一个学术领域的潜力和活力最终在于能够吸引优秀的年轻一代学人。 态度上更为开放,更不用说正逢一个有大量出土文献的时代。 ① 年轻一辈的学人已能摆脱五四以来种种文化包袱 ② 学术训练比此前一两代人来得全面扎实 ③ 经学和文献学这个领域具有这种趋势 A.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①②③ 【答案】 1.(1) 阴晴众壑殊 终南山(2 分) (2) 士不可以不弘毅(1 分) (3)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2 分) 2.(1)B(2 分) (2)C(3 分) 【解析】 ,在学术 1.本项考查的是课内基础的掌握,学生要注意错别字,诗句是否有背串,另外就是理解性 默写,一定要反复掌握诗歌本身的意义。有时候题干中也会给到提示要去关注,最终要注 意书写。 2.(1)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积累与掌握;题干要求的是对出国一年的同学表达别后的思 念之情。B 选项诗歌的意思是说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 得泪湿衣巾,这句诗是指分别时的宽慰,不符合别后思念的要求,所以 D 选项更合适。 (2)本题考查句子排序;排序的时候注意话题一致原则确定收尾句之后进行排除,最后 再根据句子中间内部的关系,进行选择。经学和文献学这个领域具有这种趋势是后面两句 的总起句,然后②说的是比此前一两代人来得更全面扎实,是与年轻一辈的学人进行对比 故①应该在②前面,结合选项就是 C。 二、阅读 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 分) 括号内的声音:一种网络汉语修辞的潜能 王东杰 ① 澎湃新闻的微信公众号二 0 二 0 年八月九日发表文章,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官 方微博账号“东风快递”的一份征兵文告:好消息!好消息!世界一流、包吃包住的东风快 递——招(征)人(兵)啦! ② 这份文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最后一行采用的特殊的修辞方式。而澎湃新闻在 结语处采用了同样的手法:看了这么硬(tu)核(wei)的宣传你还在等什么? ③ 这是近年网络文章中非常流行的一种修辞方式,括号内外的几个字或拼音连起来,分 别构成两个不同的单词或短语。它们放入句中都可以念得顺,但意思完全相异。 ④ 有人将这种修辞方式称为“注音心声体”。“注音”指的就是其在形式上的特征,“心声”是 指它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两个不同声音。大部分情况下,括号外的表述都更加“官方”、正式 但括号内所要表达的,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所在:所谓“招人”,其实是“征兵”;表面上夸奖 对方“硬核”,实际却是说其“土味”。它可以看作两个文本的并置、对比与复合,一个是由汉 字承载的公开而“正式”的文本,一个是放在括号里的“半遮半闭”的文本。其特殊之处就在于, 它在隐藏信息的同时,又故意将破解其秘密的线索展示给读者,逗引读者去揭开更深层的 真相。隐藏与指点——它同时召唤出两个相反的行动。 ⑤“注音心声体”可以视作一种委婉语。但一般的委婉语意在对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加以修 饰、润色,使其看起来不那么直接、坦率、咄咄逼人。“注音心声体”却恰好与之相反,其 目的是“欲”盖而弥彰:“盖”只是手段,其最终目标还是“彰”。它将我们在生活中彼此心照不 宣的“潜台词”公然摆上台面,同时又假装是“不小心”泄露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成了 “不”盖而弥彰。 ⑥ 单从修辞的角度看,“注音心声体”主要是为了造成一种幽默效果。它产生于互联网, 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因此也天然带有一种活泼和俏皮的感觉。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有趣 的对比,那就是巴赫金笔下的“狂欢节”。从某种意义上看,“注音心声体”和“狂欢节”不无相 似:它们都是由“民间”发动的,表达了“人民大众”对于“主流”秩序的疏离乃至颠覆。而且, 它们都是通过冷嘲热讽或插科打诨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但这两者在精神上存在相 当大的差异:和“狂欢节”不同,“注音心声体”所要凸显的是一种清醒,而非沉醉的狂迷,它 是个体的或个体之间的交流,而非群体性的耽溺。 ⑦ 相对于“狂欢节”那种刻意的倒置和“革命”精神,“注音心声体”来自更为日常的社会互动 情境。发言者并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是很清楚自己就生活在现实之中。但他又不肯全情 投入,而是维持了与现实之间应有的距离——这距离使他保有了刻意冷眼旁观乃至点破现 实“合理性”中的虚伪和漏洞的权利。可是,他也不会采用“狂欢节”那种撕裂一切秩序、决绝 抗争的态度去否定现实。与其说它在批判,不如说它在调侃、揶揄。与巴赫金“狂欢节”精 神不同的另一方面是,“注音心声体”一般不会刻意使用粗话和怪诞、恶心的形象,即使是 括号内的语言,它采用的也是“正常”的、可以被公众接受的表达。 ⑧“注音心声体”诞生于互联网,与这种发言环境本身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里既是各 种语言现象的催生地和实验室,又较实体性的人际社会更为宽松和自由。网络为发言者带 来心理上的安全感,给了他们将“潜台词”公开化的勇气。实际上,言语行为所依赖的社会 共识的存在,不仅为“注音心声体”的诞生带来了可能,也为它释放其政治潜能提供了保障 近些年来,“注音心声体”已经不再只是一种“民间”专属的修辞手段,也得到官方的采纳—— 好比是国王也可以在“狂欢节”中“与民同乐”一样。 ⑨ 同一种修辞形式,可以得到不同社会力量的青睐和使用,自然表明了语言首先还是一 种交流工具,具有价值中立性。然而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是从特定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因 此也难免会受到其使用环境的影响,而社会环境自有其无法摆脱的伦理向度。这既体现为 人们说了什么,也体现为他们怎样说。不同的语言表述形式和运用方式,内嵌着人们观察 世界和人生的不同视角。因此,哪怕只是对现象的单纯“描写”,也不可避免地会关联到某 种特定的价值导向,说到“注音心声体”,这至少意味着,我们要维持好括号内的声音,使 其被更多的人听到,然后再去努力修正括号外的那个世界。 (选自《读书》2021 年第 1 期,有删改) 3.第⑤段中的“‘不’盖而弥彰”在文中是指 。(2 分) 4.下列选项中,对“注音心声体”的“潜能”,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通过修辞润色,使其表意温和,半遮半闭中揭示真相而不令人反感。 B.通过插科打诨,达到幽默的效果,使个体之间的交流得以轻松进行。 C.清醒地点破现实生活中某些不太合理之处,委婉地引起修正的注意。 D.为官方发声,借此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起到价值导向作用。 5.作者将“注音心声体”与“狂欢节”进行对比,除“方式”的比较外,还从哪些角度进行了对比 ? 请简要分析。(4 分) 6.概述本文的行文思路。(4 分) 7.张亮同学准备了一些材料,想选择其中一则作为例子来佐证第⑨段画线句的观点,你认 为哪一则最合适?请向他推荐并说明理由。(4 分) A.才(hao)华(wu)横(jie)溢(cao)的你们帮着想个别致的名字吧! B.当遇到老人摔倒时,我们要勇(huan)于(xing)扶(liang)起(zhi)他们。 C.在菜场,他常常会友(wei)好(suo)地对卖菜老大妈笑笑,卖个萌,以便宜的价格买 到新鲜的蔬菜。 【答案】 3.(2 分)不掩盖“潜台词”,将其公然摆上台面,使真实意图更明显。 4.(2 分)C 5.(4 分)⑴源头,两者都来自民间和大众;⑵精神,二者有较大的差异:前者清醒(保 持距离、冷眼旁观),是个体或个体之间的交流;后者狂迷(全情投入),是群体性的耽 溺。⑶态度,前者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是对现实调侃、揶揄;后者追求刻意的倒置和“革 命”精神,撕裂一切秩序、决绝抗争地去否定现实。 6.(4 分)先以征兵文告来引出阐释的对象:注音心声体(1 分)。接着对概念加以界定, 并点明其特点(1 分)。之后分析其修辞上的特征:委婉与幽默。(1 分)在与“狂欢节”的 异同对比中,突出其深层的特质。(1 分)最后论及其产生的环境,与所受到环境影响。 (1 分) 7.(4 分)选 B。括号内的声音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针对现实生活中扶老人被讹诈的情 况,要保护好善良助人之士。 【解析】 3.本题考查高中阅读社科类现代文中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结合文章内容可知不 掩盖“潜台词”,将其公然摆上台面,使真实意图更明显。 4.本题考查高中阅读社科类现代文中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结合文章内容推理 对“注音心声体”的“潜能”,推断得出 C 选项清醒地点破现实生活中某些不太合理之处,委婉 地引起修正的注意。 5.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对比,对比的角度‘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得出可以将源头、精神、 态度的对比,根据文章内容筛选文章信息比较得出即可。 6. 本题考查社科文的行文思路,首先要概括文章的写作大纲,再根据文章具体内容进 行细节填充。按照首先、接着、其次、最后的形式将文章具体板块填充进去即可。 7. 本题考查挑选例子对文章内容佐证。仔细审题,需要先明白划线句的观点是什么, 然后再找合适的论据材料。本划线句的观点是即使使用修辞进行描写,也会关联价 值导向,而括号内的价值导向是需要维持的,括号外的世界是需要修正的。A 和 C 选项属于同一种类型,即大部分情况下,括号外的表述更加积极正面官方,但括号 内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所在,是隐蔽的非正式的表述,两个文本呈现对比关系,形 成反差,达到一种诙谐揶揄的效果,不涉及价值观导向。B 选项括号内 “唤醒良知”是 价值导向,括号外“勇于扶起”是现实行动,只有“唤醒良知”才能“勇于扶起”,可以佐 证文中划线句的观点。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16 分) 不老的老木匠 干亚群 ① 一棵树倒与不倒,得由他说了算。 ② 他绕树三匝,手上点着一支烟,耳朵上又夹一支。手上那支是飞马牌的,耳朵上的是 五一牌。旁边围着一

docx文档 上海市闵行区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缺范文)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2 页 0 下载 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呐殇ぴ太刺眼2022-08-07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