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3.1 蜀道难 教案 教学目标 1、以诵读方式表达诗句理解,呈现对诗歌内容的初步感知。 2、以赏读方式研习诗文内容,概述对诗歌内容的细部梳理。 3、以引介方式探读诗作魅力,引发对诗歌价值的不同解说。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 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 义风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歌内容及主旨,品味其韵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中重要文言知识。 难点:积累作家作品知识,文言实词、虚词等相关知识。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 时间穿越千年,而今唐诗依然被我们吟唱。这灿烂的诗园中,有一个人曾 为唐诗树起一面大旗,引领唐诗走上了浪漫主义的高峰。他就是诗仙——李白。 他的诗中有如席的雪花,三千之飞瀑以及他的危楼摘星,他的梦飞吴越无不让 我们感受到想象之奇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被人称为“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 鲜有此调也”的诗篇《蜀道难》,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 二、写作背景 从诗的内容来看,此诗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诗中 的“君”有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泛指 所有“西游”之人。在诗中,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 丽惊险的山川,告诫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 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后来的“安史之乱”足见诗人政治预见的正 确。 三、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 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 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 主导思想。李白,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与杜甫并 称“李杜”(“老李杜”)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 《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四、题目解说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蜀道,蜀地的道路。难,艰 难。(进入)蜀地的道路艰难(难行)。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叹山势的“高”“危”,道路的难行。 第二部分:叹蜀道的险恶。 第三部分:叹蜀中战祸之烈,表达对友人的劝诫之意。 六、全文分析 1.引用传说有什么作用? ① 蚕丛、鱼凫传说:蜀国历史久远,但长时间不与秦塞相通,衬托蜀道艰 险难行。②五丁开山传说:通过想象、夸张写蜀道来由,突出了蜀道自古以来 就是难以逾越的险阻,为蜀道之险点染了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几句是从什么角度来写“蜀道之难”的? 从行人的“经验”来写“蜀道之难”。“百步九折”写出了路途的艰难,“扪参历 井”道出了山的高危。“以手抚膺坐长叹”则是人们典型的无可奈何的情态。诗人 捕捉行人在青泥岭上的一系列细节动作,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行人无奈、惶 悚的神情。 3.诗人给“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鸟是“悲鸟”,树是“古木”。飞鸟雌雄相依,不敢失伴;月夜空山寂寥,子规 声悲。诗人用这些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人的愁思和蜀道空寂苍 凉的环境氛围。 4.“西游”表明了诗人的立足点在秦,这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立足 点是否矛盾? 不矛盾。“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模拟蜀人口气,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不是询问,而是慨叹,以劝诫友人慎入蜀,意味尤为深长。 5.诗歌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特点:结尾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旋律,表达了诗人对蜀中山 川险恶和社会安危的深深忧虑。又与开头、诗中相照应,形成一唱三叹、回环 往复之势。 妙处:以“侧身西望长咨嗟”的感叹作结,可谓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6.诗的开篇是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的?诗人为什么要引用“五丁开山” 的传说? 诗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 壮的咏叹基调。之后,诗歌先叙述蜀地长期闭塞的状况,引蚕丛、鱼凫开国的 传说,寓高山阻隔之意;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峦叠嶂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 之意;然后叙述蜀道的由来。 诗人引“五丁开山”的传说,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现了人与自然的 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开路者的神力和勇力。 7.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 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目的在于劝君王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 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狼与豺”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像 描写蜀道猛兽又像影射政治凶煞的双关语句,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處与关切, 为诗篇增添了深厚的意蕴和现实的内涵。 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 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恰恰证明了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8.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诗对诗意的 转折和抒情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原因:这是一首乐府诗,虽然没有乐律可依,但自成一格,具有歌行体的 特点,即音韵流畅激昂,节奏回环往复,情感逐次升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 天”,既是诗人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 作用:从结构上看,三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似一条红线将 《蜀道难》的诗中之景、诗里之情、诗内之意紧密联系起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第一次出现,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点出了主题 ——危途难行,并定下全诗的基调。第二次出现,是在描写蜀道险峻难行和恐 怖凄清的感受之后,是此时诗人魄动心悸、不能自已的感情的流露。第三次出 现,是写国情之险恶,同时在结构上,也标志着由极写山之高、路之难,转向 写政治形势之险恶。 七、中心思想 这首诗的寓意,历来众说纷纭。编者取其一说:本诗的主旨是“送友人入 蜀”,是沿袭古乐府旧题的“即事成篇”之作。本诗淋滴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 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高峻、崎岖的面貌,认为可能发生叛乱,表达了 对友人旅途艰险的忧虑和含蓄的惜别之情。 八、写作特点 1.大胆的夸张。 2.奇特的想象。 3.多样的句式和节奏。 4.激情的浪漫主义。 九、补充资料 浪漫主义 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 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 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 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 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 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 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由欧洲在 18 世纪晚期至 19 世纪初期出现的 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自发组成, 但至于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 20 世纪都仍是思 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十、总结全文 这首诗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高峻、 崎岖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面的不满和担忧以及对友人入蜀安危的 忧虑。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仕途坎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 布置作业 思考为什么李白能将“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达的事物描绘得如此动人? 课后训练 作业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李白的思想以儒家学术为体,以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杂糅名、墨、法、兵 诸 家 思 想 , 其 思 想 体 系 之 博 杂 , 实 属 少 见 。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 落 老 宅 子 大 多 为 高 墙 深 院 、 重 门 窄 窗 的 建 筑 。 C.不但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并利用了茶这种植物,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茶叶品种, 在 茶 叶 制 作 工 艺 上 更 是 不 断 发 展 创 新 。 D.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 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问 君 西 游 何 时 还 ” , 这 里 的 “ 君 ” 是 指 入 蜀 的 友 人 。 B.“ 又 闻 子 规 啼 夜 月 ” , 暗 含 古 代 蜀 王 杜 宇 死 后 化 为 杜 鹃 ( 即 子 规 ) 的 典 故 。 C.诗人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 的 写 法 。 D.诗人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 感受。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李白少年有大志,曾仗剑游天下,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C.《蜀道难》是一首以传说为素材,运用夸张手法抒发送友 人人蜀的怅别之情 的诗。 D.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是相对近体诗而言的,主要指 唐代的四言诗、五言 诗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歌。 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 A.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B.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B.成分赘余,“孺”即“小孩子”,应将“及孩童” 删除。C.语序不当,连词“不但” 位置不当导致缺少主语,应改为“我国人民不但……”。D.句式杂糅,“会遭到破坏” “有遭到破坏的危险”两种说法保留一种即可。 2.答案:D 解析:诗人并未谈及友人的感受。 3.答案:D 解析:唐代五言诗中有律诗“五绝”,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有律诗 作品,不能 一概地认为他们写的都是古体诗。 4.答案:B 解析:A 项,《后庭花》为歌曲名,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 人称为“亡国之音”,此处用典。B 项,“子规”是一种鸟儿,叫声凄切,用来渲染 气

doc文档 3.1《蜀道难》教案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第一单元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3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孤鹤2022-04-10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