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CO2 和 CO 的性质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2.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微粒之间有间隔 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3.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中都存在碘分子,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 变蓝色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B.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4.下列涉及学科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微粒观:水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 B.根据转化观:升高温度可以将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根据结构观:构成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 D.根据守恒观:10ml 质量分数为 60%的浓硫酸,加 10ml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 30% 5.如图所示为双氧水分解反应的示意图,若以“”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则图 1 空格内应填入下列哪图( ) A. B. 6.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 C. D. C.氯化钠 D.二氧化碳 ) B.氮气 7.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干冰 B.氯化钠 C.金刚石 D.铜 C.铜 D.氧气 8.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氯化钾 9.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碘酒是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C 气体受热膨胀 温度升高,分子自身体积增大 D 固体碘受热升华 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A.A B.B C.C D.D 10.“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研究分子特点的四个实验中,采用 了该研究方法的是(  ) A. 酒精和水混合 B. C. 芝麻和黄豆混合 D. 二、填空题 气体扩散实验 铅柱粘合实验 11.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按要求填空. (1)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化学式为 ________ ; (2)恩施被誉为世界硒都,具有丰富的硒资源.硒(Se)是人生命中必需的微量元 素,在周期表 中与硫同族、化学性质相似.A、B、C、D 表示 4 种物质,它们的微观 示意图如图: 物质 A 和 B 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 C 和 D 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______ ,其 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 (3)有机化学中的最简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比的 式子.某有机物中 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6:1:8,则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_____ ___  (按 C、H、O顺序). 12.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有_____,由原子构成的有____(填序号)。 A.铜 B.二氧化硫 C.液氧 D.硅 E.碘 F.冰 13.下列叙述分子某个特性的 A~E 中,选择适当序号填空: (1)10mL 水和 1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20mL______。 (2)很远的地方可闻到花香_____。 (3)碘的蒸气、碘的固体颗粒都能使馒头变蓝_____。 (4)夏天自行车胎易爆_____。 (5)一滴水约有 1.67×10 个水分子,1 滴水的质量约为 5.01×10﹣5kg_____。 A 分子间有间隔 B 受热分子运动速度加快,间隔变大 C 分子有质量,但很小 D 分子不断运动 E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14.氟里昂是一种常见的致冷剂。氟里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 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 (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____________;臭氧与氧气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2)经过①②③的反应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________(填“减少”、“增加”或“不 变”),其原因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变。 15.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____和____,分裂出来的____又 重新组合成____,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____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 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___构成,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 本质区别是_________。 三、探究题 16.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1808 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 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 1897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他认为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就像 “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 1911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 运动的 α 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 α 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 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 α 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 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下列(填字母序号,下同)____是汤 姆森原子结构模型,_____是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2)在卢瑟福的实验中,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_____;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 D.核外电子带负电 (4)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那些感想?______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17.试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来说出下列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2)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18.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不利用相对原子质量): (1)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________ 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 A 说法错误; B、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故 B 说法错误; C、根据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故 C 说法正确; D、CO2 和 CO 不是同一种物质,其构成的微粒--分子也不相同,故 D 说法错误; 故选 C。 2.B 【详解】 A、由图可知,构成物质微粒之间有间隔,故选项错误; B、只能观察到分子、原子、离子级别,不能观察到原子的构成,故选项正确; C、通过水的蒸发,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错误; D、从四幅图片可以看出水由分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硅由原子构成,所以构成物 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 B。 3.D 【详解】 A、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 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而不是分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故选项错误。 B、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 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而不是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选项错误。 C、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 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而不是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故选项错误。 D、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 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C 【解析】 【详解】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 A 错误; B.升高温度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下降,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 B 错误; C.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式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故 C 正确; D.10ml 质量分数为 60%的浓硫酸的质量大于 10g,而 10ml 水的质量等于 10g,混合后 质量分数大于平均值 30% ,故 D 错误; 答案选 C。 5.B 【解析】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知,双氧水分解反应生成了氧气和水, � 反应的方程式是:2H2O2=2H2 O +O2 ;若以“ ”和“ ”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能 表示水分子的是 B。 故选 B 6.C 【详解】 A. 铜由原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氮气由分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此选项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7.B 【详解】 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8.B 【详解】 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B、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选项正确; C、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错误; D、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故选 B。 9.C 【详解】 A、碘酒由碘、酒精组成,属于混合物,由碘分子、酒精分子不同种分子构成,此选项正 确; B、端午时节粽飘香,是由于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 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此选项正确; C、气体受热膨胀,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导致气体的体积变大,此选项错误; D、气体物质分子间隔最大,固体碘受热升华,是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的缘故,此选项正 确。 故选 C。 10.ABD 【详解】 A、酒精与水充分混合后,得到溶液的体积小于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 之间有间隔,利用了模型实验,故选项正确; B、抽去玻璃片后,两个瓶子最终都变成红棕色,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 则运动,利用了模型实验,故选项正确; C、黄豆与芝麻的混合实验,是宏观物质的混合,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不属于模拟 实验,故选项错误;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撤去压力也不易分开,是因为压紧过程使得两铅块有较多 分

docx文档 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同步培优练习)—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教育频道 > 初中 > 科学 > 文档预览
11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掌握全局2021-12-29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