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 2020 学年第二学期质量监控 高三语文试卷 (时间 150 分钟,分值 150 分) 2021 年 4 月 第一部分 积累应用 (10 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2)夕阳下,酒旆闲,______________。(马致远《寿阳曲·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粗重与轻细。 2.按要求选择。(5 分) (1)小王同学上课经常迟到和打瞌睡,班主任顾老师找他谈心,以下各句中语气最委 婉的一句是( )。(2 分) A.这是不是应该引起你的反思呢? B.这难道不应该引起你的反思吗? C.这无疑是应该引起你的反思的。 D.这恐怕不能不引起你的反思了。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看,真正的艺术形象不仅作用于观众的感官,_____,_____,___ __,_____。美感在本质上应该是感官的快适与理性的满足的统一。 ① 而且还必然作用于观众的理智 ②引起人们的思考,陶冶人们的情操 ③ 使人们能够得到理性上的满足,得到审美享受 ④引起感觉上的快适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①③④② 第二部分 阅读 (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3-7 题。(16 分)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 周兴杰 ① 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 们的欣赏习惯。“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 问,引发热议。 ②“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 “知音”。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 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 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 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 “知音”为幸。18 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评家 来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可见,“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因此, “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③ 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 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 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 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 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需要指出的是,大众文 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 的美学旨趣。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 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 ④ 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 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 世纪 80 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 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有趣的是,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不想费力 不讨好,竟遭众多“金迷”抵制。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 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 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像一些网络小说读者会因情节带来的“爽”感,而忽 略作者在文本中留下的各种“Bug”(在网络小说读者批评中被用来指文本中的各种漏洞), 而另一些读者则专门给小说挑“Bug”。因为存在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 “脑残粉”由此而生,“黑粉”亦由此而生。这样的文本辨别方式的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 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⑤ 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 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 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 T 恤、玩偶、海报,等 等。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 的重新组装。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 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⑥ 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 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 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录、翻唱和 MTV 翻拍,等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 作不相上下的地步,如《指环王》的读者们创作了大量衍生文本,并由最为资深的粉丝 收集起来出版发行,大受欢迎,以至于小说作者与粉丝对簿公堂,争夺这些文本的所有 权。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 型的新文本。 ⑦ 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将“粉丝”与“知音”并置,能建构一 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使我们可以借此反观二者。二者并非没有相通之处,那就是不 管接受什么类型的作品,都得有以文本辨识为基础的热爱。如果有了这份热爱,知音与 粉丝未必是不能沟通和相互接受的。基于此,笔者以为可以提倡“知音型粉丝”和“粉丝型 知音”,来构建这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 (选自 2017 年 3 月 6 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 改) 3.第④段的“专攻一点、不计其余”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2 分) A.“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因此,比“粉丝”欣赏具有更高的 品位。 B.“粉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的辨别方式 具有主观随意性。 C.“知音”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内涵, 提炼出创作主旨。 D.“粉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的新文本有时能与 原作相媲美。 )。(3 分) 5.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知音”与创作者在生活中是有着相互依赖关系的。 B.用来区分粉丝与知音的唯一标准,是狂热和非理性。 C.在辨识文本上,粉丝不主观随意,就能够超越知音。 D.知音与粉丝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沟通并且相互接受。 6.分析第⑤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4 分)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5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8-11 题。(16 分)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⑴ 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 拿起那只风筝,迈出了家门。 ⑵ 那是一只“年年有余”的风筝。鹞爷有个习惯,扎风筝从不重复,每年都要出新一个花 样。若在过去,扎糊这种风筝,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如今却不行了,整整折腾了半 月。不是技不如前,是自己老了,两眼发花,双手也发抖。 ⑶ 此刻,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 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 他手中的风筝。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鹞爷心里猜想着,整个人就显得失魂落魄, 无精打采。是啊,一个人放风筝,还有啥意思啊? ⑷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 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 无一人的院落。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 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⑸ 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老半天也没碰上一个人,甚至连一只 鸡和狗都没撞见。只有一些像是找不着窝栖落的麻雀,叽叽喳喳在他四周焦躁不安地飞 过。 ⑹ 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倒是一些不甘寂寞 的春草早早破土,钻出一棵棵嫩芽。鹞爷站在地头,先舒展开双臂,又抻了一下脖颈。 沉重了一个冬天的身子,都有些迈不动脚步了。 ⑺ 这时,一阵春风拂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鹞爷浑身上下顿 然觉得轻飘飘的,如同要离开地面飞起来一样。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 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⑻ 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 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一到阳春,方圆百里的天空,都会飘曳着 他扎的风筝,千姿百态,五花八门。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 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⑼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 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 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⑽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 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躁,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 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 去做招牌,糊弄人。 ⑾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⑿ 很快,天上飞起一只风筝。风儿似乎有些飘忽不定,那只风筝像只失群的孤雁, 在空中东一头西一头地上下乱窜。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夭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 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⒀ 鹞爷低头一看,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男孩,正一脸好奇地望着他。终见有人 陪了,鹞爷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你 玩一下,就知道了。 ⒁ 男孩怯生生地接过风筝线,有些不知所措。鹞爷在一旁吆喝着,拽紧线,快跑起 来啊! ⒂ 男孩立马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 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⒃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 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

docx文档 上海市金山区2021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9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叶璃溪2022-03-06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