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辑:练习 1-练习 5 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2200 多年过去,仍旧生机盎然,堪称人类利用大 自然的神话。因为它的出现,岷江一改水患频繁的故辙,从此浩浩流淌在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默 默滋养着天府之国的代代子民;它输送的汩汩清流甚至永久性的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 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的川行化章。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 老子“上善若水”的文化精髓吧。在都江堰,一直都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 。 仁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 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 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 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从容运转,成为几千 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追踪李冰的足迹, ,使它青春永驻,稳稳当当地造福 千年。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 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 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18.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划双横线句引号用法一致的是( )(3 分) A.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B.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的体积、温度及运动方式。 C.古人对写文章的基本要求是有物有序,“有物”指要有内容,“有序”即要有条有埋。 D.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19.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段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仿佛快要窒息,无处安身,失去生命之泉,没有可供自 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21.假如你是一位去采访叶开老师的记者,根据下面的材料,你准备分别提出怎样的问题?注意 语言表达简明、得体。(5 分) 材料一:继出版《对抗语文》之后,《收获》杂志副编审、作家叶开(原名廖增湖,笔名叶开)最 近出了“新版课本”——《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前两册。该书首印两万套,在网上销售三天就断 了货,现在已加印 5 次,总印量达到 6 万套之多。 问题一: 材料二:这套书第一册(综合分册)分为“幻想”“文学变形记”“动物”“人与事”四个部分,选入胡适、 巴金、丰子恺、宫泽贤治等大师的名篇,叶开在每篇文章后面写了一段赏析解读的小文。第二册(当 代小说分册)分为“学校”“时代”“人物”“历史”“少年”“科幻”六个部分,选入王安忆、莫言、苏童等作家的 优秀作品,叶开在每篇文章中选择性地写出精练的点评。 问题二: 材料三:叶开曾说:“现行语文课本是有问题的,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书,让孩子学会怜悯、同情 , 做一个善良的人、丰富的人,而不是一个单调的人。” 问题三: 22.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 分) ①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②一些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美誉度,开启了城市亮化工程。 ③政府实施景观亮化工程的初衷也许是好的,④但人们的行为在实践中逐渐与指导思想发生了偏移 , ⑤存在“你亮,我比你更亮”。⑥一些城市从卫星图像资料看,⑦纽约、巴黎等发达国家的顶尖城市夜 空亮度也不如这些城市。⑧如此过度亮化,⑨不仅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而且造成国家财力和社 会资源的浪费。 参考答案 18.D 19. ① 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②日复一日地(继续)疏浚、修缮(治理、保护)都江堰 20.① 原文运用比喻,将我比作“快要窒息的鱼”,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清水对我的重要,且与后 文的“生命之泉”衔接更为紧密。 ②原文两个问句连用,两个“何处”连问,突出了清泉和绿洲频频告急 , 我们将无处安身的现状,增强忧患之情,引人思考;引出下文都江堰及为都江堰做出贡献的人们, 上下文衔接更为紧密自然。 21.问题一:叶开老师,您觉得书名用“最好”一词合适吗?会不会有炒作之嫌?(叶开老师,这套 书销售如此火爆,您觉得如此畅销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叶开老师,您选文的标准是什么?(您认为您的“教材”与当今教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问题三:您觉得当今语文教育的弊端是什么?(您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丰富的人”?) 材料一可针对书名或者销量提问,材料二可针对选文的标准或教材的特点提问,材料三可针对编书 的目的提问。称呼上:应用“您”“叶开老师”“廖老师”等。 22:第①句,介词残缺,在“我国”的前面加上“随着”或者去掉“的”。第⑤句,缺少成分,在句号 前加上“的现象”。第⑥句,中途易辙,删掉“一些城市”。第⑨句,递进关系不当,“不仅”与“而且”后面 的内容要互换。 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昂然挺立。我一时为之惊愕驻 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漫天的雨纷然而又漠然,广不 可及的灰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 !我立在池畔, 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你曾无知地在其间雀跃,你曾痴迷地在其间沉 吟——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可 是,看那株莲花在雨中怎样地惟我而又忘我,当没有阳光的时候,她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 的时候。她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那么完美自足的世界!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在乡间 不惹眼的路边,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道理?岂只有研究院中才有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绘出多 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1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文学家的父母——稍远些可以说祖先——要有些近于文学的嗜好。 B. 勉强定了神,往四围一看——我依旧坐在阑边。楼外的景物,也一切如故。 C. “团结——批评——团结”,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针。 D. 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 气。 19.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 分)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不是只有哲学书中才有道理、不是只有研究院中才有答 案。”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 畅。(4 分) ① 西方的莎翁名剧,我国的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作品必然会被后世反复解读、改编与重塑是 概莫能外的,②但是,对经典作品的改编必须准确传达和把握原著的精神实质。③在当代社会, 最常见的名著改编行为是影视剧创作。④以《西游记》为例,20 世纪以来曾多次被推向影视屏幕。 ⑤动画片《大闹天宫》、戏曲片《三打白骨精》、周星驰《大话西游》等电影、央视版和张纪中 版《西游记》等电视剧,都改变着人们对《西游记》的固有认知,⑥孙悟空在造反英雄、儿童偶 像和后现代情圣等形象之间穿梭变化着。⑦但是,正如孙悟空固然有七十二变,他对自由平等的 向往以及疾恶如仇、积极乐观的英雄气概没有变一样,名著改编固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 念的变化而不断呈现出新风貌,⑧但名著固有的优秀精神品格和艺术风格则是一成不变的。 22. 请对下面的一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语句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 (5 分) 随着经济发展规模和文化消费方式的变化,中国举办的艺术节日益繁荣活跃。中国艺术节格外 关注年轻的艺术品味,如 2019 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在新锐演出领域大胆突破,推出 VR 音乐体验 等新形式,探索为古典音乐赋予新内涵。中国艺术节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如乌镇戏剧节充分 发挥江南水乡、古镇风韵的特色景观优势,成功实现了艺术与旅游共同打造地方品牌的双贏战略。 中国艺术节正在往基层拓展,内容、模式和承办主体也变得更加多样,许多小微型艺术节开始出 现,像“毛细血管”,将艺术养分输送到各个角落。 参考答案 18.D 文中“你曾痴迷地在其间沉吟——但更多的时候”中破折号表示语意转折;A 项,此句中 破折号表示插说;B 项,此句中破折号表示引出下文;C 项,此句中破折号表示语意的递进;D 项,此句中破折号表示语意转折。 19. ① 句中把在漫天雨中昂然挺立一株红莲比喻为即将燃起的火,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 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作者想象红莲绽放后的艳丽,一株红莲在雨的迷蒙和荷叶的碧绿的衬托 下色彩鲜艳、引人注目,与燃烧的火、颜料的色彩相似;③将红未红的红莲雨中挺立,生长旺盛 、 生机勃勃的特点与即将燃起的火,立刻要倾泼的颜色所处的生命状态相似。 20. ① 原句是反问语气,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强调了“在乡间不惹眼的路边,这一池的 绿就是一池无声的歌,它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和思索不只是在哲学书和研究院中才能得到的”,反问 的语气还能激发读者的情绪,引发读者的思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②改句是陈述句,语气 不够强烈。表情达意,激发读者的情绪,引发读者的思考的意味不浓。故选 D。 21.① 句式杂糅,删去“是概莫能外的”;②语序不当,将“传达”与“把握”互调;④成分残缺,在 “曾多次”前加“它(该书)”;⑧用词不当,将“一成不变”改为“一直未变”(“始终如一”“一以贯之”或 其他适当词语) 22.中国举办的艺术节日益繁荣活跃,特征突出。关注年轻人艺术品味,大胆创新;突出地域 特色,与旅游深度融合;往基层拓展,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练习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作为一棵树,它实在是太老了。树干,已基本被风干了。曾经很壮大的树冠,由于不堪负重, 每年都要折断一部分。如今,已剩下屈指可数的几枝了。但那几枝,顽强地活着,做着一棵树应 该做的事情。春天,它一样也要发芽,抽叶。也要多多少少地飞一些杨花。但更多的时候,它在 糊里糊涂地活着。就像村子里的一些老人,老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基本上认不得别人了。说着别 人听不明白的话。白天睡觉,晚上就在村子里四处转悠,自言自语。那些老人,转着转着,就转 到了这棵树的下

doc文档 第1辑:练习1至练习5-2021年新高考语文语言运用新题型集训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22 页 0 下载 1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月牙弯弯2022-05-17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