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 5 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反复朗读诗歌,体味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重点) 2.品读歌词中的关键语句和精彩段落,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主旨。(重点) 3.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 4.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诗中通过黄河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就是从这里发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 滚东去的黄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黄河所体现出来的那种恢宏 气势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1938 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我国的华北大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诗人光未然随 八路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黄河,伟大而又坚强的抗日军民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于是,他挥笔写 下了诗篇《黄河吟》。 1939 年,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与光未然合作, 将诗歌《黄河吟》改编为大型音乐组诗——《黄河大 合唱》,这样,一部史诗性的不朽音乐作品就诞生了。在之后的抗战岁月里,这组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 大江南北,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音乐组诗的第二乐章 《黄河颂》的歌词。 教授新课 一、作品简介 音乐组诗《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 他们分别是: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 《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大合唱》以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刻画了黄河母亲的伟大形象,表达了中华民族英雄 儿女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坚强决心和不屈的意志。 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感受一下黄河儿女保卫黄河的决 心。听吧!这是黄河儿女发出的怒吼!这是“黄河”—— 在 —— 咆哮! 教师播放课件附录视频(画面直接点击播放,2 分 34 秒) 二、作者简介 词作者:光未然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 年,光 未然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 学》主编。 曲作者:冼星海 冼星海,中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曾获“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在抗日战争期间, 作者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 《黄河大合唱》等音乐作品。1945 年因病在苏联医治无效去世。 三、字词预习检查 1.生字识记 气魄(pò) 山巅(diān) 狂澜(lán) 浊流(zhuó) 哺育(bǔ) 屏障(zhàng) 倾泻(xiè) 2.形近字 形近字辨析:“泻”与“泄” 两个字读音相同,都与液体的流动有关。“泻”是指液体自然 急速地流动,多指液体由高向低或由上向下,如流泻、倾泻、 一泻千里;“泄”指液体或气体排出或漏出,多指少量的或人工 可控的,如水泄不通、泄洪。 3. 词语理解; 【气魄】气势。 【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气势浩大雄伟。 【狂澜】巨大的波浪。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喂养。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广阔浩大,也形容气势雄伟,规模宏大。 四、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视学情也可先听课件中附录的音频朗读)。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朗读指导: ① 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部分,二者之间应停顿较长时间,以示区别。 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朗读时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的四个分 句要读出黄河的气势,句中的重点动词 “掀”、“结”、“奔”、“劈”应重读。 ③ 诗歌中三句“啊!黄河!”具有间隔的作用,这三个“啊”字要读得深沉有力,声音应稍稍延长;“黄河” 二字语调要高昂,要读出歌颂的情感。 ④ 要读出黄河儿女誓死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那种让人热血沸腾、壮怀激烈的悲壮情感;最后两句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注意把握好词语的节奏、停顿和句子的轻重 缓急、抑扬顿挫。 4.本课题目是《黄河颂》,标题中的哪个词是关键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分析:《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因此,全诗着眼于一个“颂” 字。在这一乐章中,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不屈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我们的颂歌。表达了 诗人 5.本诗的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想一想,哪一部分是诗歌的主体?“朗诵 词”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歌词部分是诗歌的主体;朗诵词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全诗的一个序曲,它开宗明义,点明诗歌要 歌颂的对象和内容,引出下文的颂歌。 6.快速浏览“歌词”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① 歌词部分“歌颂黄河”的内容是哪几个小节?他们在语言文字上有什么显著的标识? ② 在“歌颂黄河”前面的第二小节和最后一小节分别写的什么?他们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①“歌颂黄河”部分是诗歌的三、四、五小节,它在语言文字上 具有显著的外部标志,那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三句“啊!黄河!”。 ② 第二小节写的是“望黄河”,也就是描 绘黄河;最后一小节 发出号召:“学习黄河”。 ③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把“歌词”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7.根据前面的分析,理清全诗的主体结构层次。 五、合作探究 1.朗读诗歌的朗诵词,说说什么是黄河精神?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2. 第二部分是歌词,是对黄河唱出的赞歌,它是诗歌的主体部分。在“颂黄河”之前,作者先对黄河进行 描绘。思考:① 这一小节在内容上由哪一个字总领?诗人从哪些视觉来描绘黄河?表现出了一种怎样的气 势?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由“望”字统领该部分。由“望”字引出了对黄河的描绘。 ② 在“歌颂黄河”前先对黃河的形象和气势进行描绘,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在“歌颂黄河”前先对黃河的形象进行描绘,突出了黄河奔腾澎湃、不可阻挡的气势,是为后面歌颂黄 河蓄势。 3.描绘黄河蓄势以后,诗人转入了对黄河的歌颂,思考:诗歌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伟大精神的? 他们之间的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历史贡献:黄河养育了中化民族,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地理特点:黄河保卫了中化民族;筑起我们民族的屏障。 精神激励: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我们民族的精神,将发扬滋长。 顺序:由古到今、由实到虚。 4.诗人热情讴歌黄河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 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5.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摇篮”,黄河筑起中华民族的“屏障”以及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 臂膀”? ① 把黄河比喻成中华民族“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②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屏障”,是侧重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在地理上,黄河可作为军事屏障;在精神上,黄河象征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它是中华民族抵御 外侮的制胜法宝。 ③ 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的无数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 臂膀”。 6. “颂黄河”之后,还有一个尾声,阅读下面的尾声,回答以下问题: 原文: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① 这个尾声是全文还是歌词的尾声?写的是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歌词的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表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② 诗歌最后两句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诗歌最后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语句的反复,表达了中儿女学习民族精神的决心,同时,也 表达了抗战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 六、主题归纳 回答下面的问题,据此归纳诗歌的主题。 《黄河颂》这首诗歌在历史上起到怎样的作用?在今天,它又有什么现实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黄河是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坚强意志的象征。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颂》激励 无数中华儿女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在今天,黄河精神能够激发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使我 们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坚强不屈、勇往直前。 主题:这首诗歌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中华儿女 坚定的决心和勇往直前的勇气。 七、课堂总结 八、写作特色 引导学生对本文写作特色进行归纳: ① 感情强烈,气势磅礴。在民族存亡的时刻,诗人借助黄河的形象,以奔放、真挚的激情直抒胸臆, 通过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召力,表现了诗人强烈 的民族责任感。同时,诗人从不同视觉通过描绘黄河“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 面”的雄伟画面,来展示一种磅礴、豪迈的气魄。 ② 在描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刻画黄河形象。在描写时,诗人还综合运用了比喻、反 复等修辞手法,尽情抒发诗人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作者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 的屏障”、“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就把黄河的形象和精神生动地展示在了读者面前。 ③ 节奏明快,语言凝炼。全诗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错落有致。读来节奏明快、热情奔 放。 课堂练习 1.下列画线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澎湃(pài)  发源(yuán) B.浊流(zuó)  筑成(zhù)   屏障(zhàng) 臂膀(bì ) C.哺育(bǔ)    山巅(diān)   劈开(pī) D.体魄(pò)    宛转(wǎn)   扮演(bàn) 九曲连环(qū) 一泻万丈(xiè) 浩浩荡荡(dàng) 万丈狂澜(lán) 【答案】B 【解析】B 项中“浊流”的“浊”应读“zhuó”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答案】D 【解析】A 项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B

doc文档 5 《黄河颂》教学设计-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全新章节式二级菜单型课件及教学设计(部编版)【名师堂】

教育频道 > 初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2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埖的嫁纱2023-01-28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