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一)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1~5 题。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 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 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 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 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 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 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 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 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 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 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 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C.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D.大王必欲急臣 【答案】D 美人:妃嫔 负:仰仗 倨:傲慢 急:急切 【解析】急:逼迫。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② 王问:“何以知之?”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③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④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A.①②③④都相同 C.①②③相同,④不同 故燕王欲结于君 城入赵而璧留秦 B.①②③④都不同 D.①②④不同,③相同 【答案】B 【解析】①代词,这/助词,的;②介词,凭借/介词,用;③介词,表被动/介词,介出动作的对象;④连 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断”的一组是( ) ① 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 怒发上冲冠 ③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④ 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⑤ 臣请就汤镬 ⑥ 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A.①②③ B.①③④⑥ C.①⑤⑥ 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①③④⑤都是表现蔺相如的机智果断,②是表现蔺相如的气愤,⑤表现蔺相如的英勇无畏。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善于审时度势。秦王向赵国讨要和氏璧,赵王不知所措时,蔺相如分析了当时的形式,认为 应该把和氏璧给秦国,于是自己带和氏璧出使秦国。 B.蔺相如有必胜的信心。蔺相如在答应赵王出使秦国时向赵王保证:秦国把城池给赵国就把和氏璧留 在秦国,否则完好无损的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C.蔺相如临机应变。当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给赵国城池时,他说和氏璧有瑕疵,得到和氏璧后威胁秦 王,秦王无奈把和氏璧给蔺相如。 D.蔺相如不辱使命。蔺相如出使秦国,和秦王巧妙周旋,最终不辱使命,没有让秦王得逞,让和氏璧 完好的回到赵国。 【答案】A 【解析】“秦王向赵国讨要和氏璧”错误,原文为“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 献。 【答案】(1)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2)和氏璧 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 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词进行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 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 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 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 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 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 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吟商君、吴 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 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 善。乃延入生,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 王新说蔡泽,遂 拜 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 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 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 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释: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 所恨何/为不可哉/ B.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 所恨/何为不可哉/ C.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 所恨/何为不可哉/ D.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 恨何/为不可哉/ 【答案】B 【解析】原文标点“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 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此题“生而辱”“死而荣”并列结构,注意区分,“何为”固定词语,不要分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文学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拜”可指授给官职, “拜官”为旧时常用语。 B.古人作揖是推手,根据对象的不同,推手时有高、平、下之别。对庶姓,没有亲属关系,推手时 稍微往下;对异性,是指有婚姻关系的,则是平推手;对同性,同一个族的,就用天揖,推手时 稍微举高。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 130 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史记》影响深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在古代,为区别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在内)一律称为 散文。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答案】C 【解析】《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蔡泽认为,人之立功,最好是功名和性命都能保全。商君、吴起、大夫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B.范雎心里不快,除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C.蔡泽终能发挥才智,建功立业,有赖于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和让贤,后来范雎还托言病重以让相位, 蔡泽获得了拜相的机会。 D.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 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答案】B 【解析】蔡泽的到来在当时对范雎并不构成威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2)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答案】(1)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件事吗?” (2)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谈话,大为喜悦,授予他客卿之位。 【解析】重点词语:“让”“相”“宁”“与语”。 【参考译文】 蔡泽,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又前往韩、 魏,在路上,所带行厨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到秦国。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 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雎,说:“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 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定会夺取你的相位。”范雎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 却只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本来就让(惹得)范雎不高兴,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 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件事吗?请允许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 “像商君、吴起、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想的愿望吗?”范雎料到蔡泽故意引用这三人之事,是 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辩地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 忠诚的标准。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 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所在,即便死也无所怨恨,为什么不可以!”蔡泽说:“商君、吴起、 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那些君主,却错了。所以,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而不得好报,难道羡 慕他们那样不得好报而白死么!人要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成全的,这是最好的 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性命虽得苟全,但声名却蒙受污辱,这就是 最下的一等了。”听到这里,范雎称许蔡泽的话。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 过后几天,范雎上朝,把蔡泽的情况向秦昭王作了禀报。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谈话,大为喜悦,授 予他客卿之位。范雎于是托言有病请昭王允许他归还相印。秦昭王新宠蔡泽,于是授予蔡泽宰相之位,并 在他的辅佐下灭了东周。

doc文档 第03讲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一)-2019年高一语文期末测试之文言文阅读复习必备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3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江山偏冷2021-10-1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