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届高考小说主题与冲刺专练 考点: 1. 冯至《昭关》与文学评论 2. 萧红《黄河》 3. 周海亮《孩子》与文学评论 4. B·V·劳森《痴迷》 5. 楸立《红孩子》 【考点研究】 一、常见提问方式: 第一类:整体分析 ① 请结合文本,分析蕴含在文中的家国情怀。 ② 这篇小说洋溢着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③ 该小说蕴含着独特的价值,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④ 小说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 这一类提问,往往不是让考生直接概括主旨意蕴,而是给出主旨意蕴的某一方面、某一方向,要 求作简要分析。审题的关键是弄清楚要你分析的方向或内容。 第二类:局部切入 ① 画线句子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② 小说画线句子意蕴丰富,请结合作品分析。 ③ 请结合文本,分析画线句中“疤”的内涵。 ④ 小说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文本分析。 这一类提问,是从文本某一重要部位 (如标题、结尾)或关键的词、句入手去分析主旨意蕴。“分析” “意蕴”“内涵”“寓意”是题干中常出现的关键词语。 综上所述,全国卷对小说主旨意蕴的考查,不像其他省市高考卷中题干明确有“探究”字样,而是 “分析”,但这一“分析”更多时候与“探究”相近,难度很大。要求“分析”,基本上都要“结合文本”“结合全 文”,这看似一句套话,实际上表明这种“分析”,一定要基于文本内部,且多联系全文。 要求“分析”,分析的角度或明确(如“家国情怀”),或笼统(多是“意蕴”“内涵”等词语)。 二、分析主旨意蕴,多角度、深挖掘 【考题对接】 一、冯至《昭关》与文学评论 文本一 昭关 冯至 伍子胥在郑国和陈国绕了一个圈子,什么也没有得到,又回到楚国的东北角,他必须 穿过这里走到新兴的吴国去。 他知道应该怎样隐蔽自己:他白昼多半隐伏在草莽里,黄昏后,才寻索着星辰指给他 的方向前进。秋夜,有时沉静得像一湖清水,有时动荡得像一片大海。①身体疲乏,精神 却是宁静的,宁静得有如地下的流水。他自己也觉得成了一个冬眠的生物,忘却了时间。 他有时甚至起了奇想,我的生命就这样在黑夜里走下去吗?可是那有时静若平湖,有时动 若大海的夜渐渐起了变化,里边出现了岛屿,他不能这样一直无碍地走下去了,他的夜行 将要告一个结束。 昭关在他的面前了。楚国在这里屯集了一些兵,日夜警醒着怕有间谍出没:一个没有 节传的亡人,怎么能够从这里通过呢? 一天,他在晓色朦胧中走到昭关山下的一座树林里,雾气散开后,从树疏处望见一座 雄壮的山峰,同时是一片号角的声音,刹那间他觉得这树林好像一张错综的网,他一条鱼 似地投在里边,很难找得出一条生路。他在这里盘桓着,网的包围仿佛越来越紧,他想象 树林的外边,山的那边,当是一个新鲜的自由的世界。蚕在脱皮时的那种苦况,现在的子 胥深深地体味到了。子胥觉得新皮在生长,在成熟,只是旧皮什么时候才能完全脱却呢? 子胥逡巡在这里,前面是高高耸起的昭关山,林中看不清日影的移动,②除却从山谷 里流出来的溪水外,整个的宇宙都好像随着他凝滞了。怎样沿着这蜿蜒的溪水走入山谷, 穿过那被人把得死死的关口,是他一整天的心里积着的问题,但是怎么也得不到一个适当 的回答。 夜又来了,远远有豺狼号叫的声音,树上的鸟儿们都静息了,只剩下鸱枭间或发出两 三声啼叫。③使人的心境感到几分温柔的也只有那中间不曾停顿一刻的和谐的溪水。他听 着这溪声,稔熟,亲切,仿佛引他回到和平的往日,没有被污辱的故乡。 他远望夜里的山坡,不能前进,他只有想,想起他的少年时代,那时是非还没有颠倒, 黑白也没有混淆,他和任何人没有两样,学礼,习乐,练习射御,人人都是一行行并列的 树木,同样负担着冬日的风雪与春夏的阳光,他丝毫不曾预感到他今日的特殊的运命。事 事都平常而新鲜,正如这日夜不断的溪水——谁在这溪水声中不感到一种永恒的美呢?但 这个永恒渐渐起了变化:人们觉得不会改变的事物,三五年间竟不知不觉地改换成当初怎 么也想象不到的样子。他觉得,独自在这荒诞的境界里,一切都远了,只有这不间断的溪 声还依稀地引他回到和平的往日。他不要往下想了,他感到无法支持的寂寞,只希望把旧 日的一切脱去,以一个再生的身体走出昭关。 他坐在草地上,仰望闪烁不定的星光。这时不远的山坡上忽然有一堆火熊熊地燃烧起 来,火光渐渐从黑暗中照耀出几个诚挚的兵士的面庞,他们随着火势的高下齐声唱起凄凉 的歌曲。那一堆火旁是几个兵士在追悼他们死在异乡的伙伴。按照故乡的仪式,其中有一 个人充作巫师,呜呜咽咽地唱着招魂的歌曲。声音那样沉重,那样凄凉,传到子胥的耳里, 他不知道他所居处的地方还是人间呢,还是已经变成鬼域。随后歌声转为悲壮,那巫师在 火光中作出手势向四方呼唤,只有向着东方的时候,子胥字字听得清楚: 魂兮归来! 东方不可以托些! 长人千仞, 惟魂是索些! 子胥正要往东方去,听着这样的词句,觉得万事都像是僵固了一般,自己蜷伏在草丛 中,多么大的远方的心也飞腾不起来了。他把他的身体交给这非人间的境界,再也不想明 天,再也无心想昭关外一切的景象。——那团火渐渐微弱下去,招魂的巫师以最低而最清 晰的声音唱出末尾的两句,整个的夜也随着喘了一口气: 魂兮归来! 反故居些! 子胥的意识沉入朦胧的状态,他的梦魂好像也伴着死者的魂向着远远的故居飘去,溪 水的声音成为他惟一的引导。子胥的心境与死者已经化合为一,到了最阴沉最阴沉的深处。 第二天的阳光有如一条长绠把他从深处汲起。他一睁眼睛,对面站着几个朴实的兵士。 他们对他说,要在山上建筑兵营,到关外去采伐木材,人力不足,不能不征用民夫,要他 赶快随着他们到山腰的一个广坪上去集合。这时这条因为脱皮困难几乎要丧掉性命的蚕觉 得旧皮忽然脱开了,—-而脱得又这样迅速! 子胥混在那些褴褛不堪的民夫的队伍中间,缓缓地,沉沉地,走出昭关。他感到从未 有过的清爽:他想,有一天他自己会化身为那千仞的长人,要索取他的仇敌的灵魂。 子胥在关外的树林里伐木时,④在一池死水中看见违离了许久的自己的面貌,长途的 劳苦,一夜哀凉的招魂曲,在他的鬓角上染了浓厚的秋霜。头发在十多天内竟白了这么许 多。 (选自《伍子胥—-从城父到吴市》,有删改) 文本二 我们常常看见有人拾起一个有分量的东西,无所谓地向远方一抛,那东西从抛出到落 下,在空中便画出一个美丽的弧。在这中间有无数的刹那,每一刹那都有停留,每一刹那 都有陨落……一段美的生活,不管为了爱或是为了恨,不管为了生或是为了死,都无异于 这样的一个抛掷:在停留中有坚持,在陨落中有克服。 (选自冯至《伍子胥—--从城父到吴市》后记) 1.钱理群认为冯至的《伍子胥》“把一个古代的逃亡故事与一种真实的人生体验合而为一了”,也就是 说作者借伍子胥逃亡的故事,写出了人们普遍拥有的人生体验。请结合以上两则文本简要分析。 2.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伍子胥过昭关而一夜白头的传奇故事为素材,加以作者的想象和虚构,这与鲁迅的《故事 新编》有相似之处。 B.夜行中“出现了岛屿”,这一描写符合吴楚之地多湖泊水流的特点,说明伍子胥逃亡的地形由平坦易 行变为坎坷难行。 C.楚国战士追悼战友时的歌唱,突出了楚地好鬼信巫的风俗,侧面表现了伍子胥的内心,是其思想 情感变化的重要因素。 D.听了招魂曲后,伍子胥的心境与死者“化合为一”,这一描写表现了伍子胥的失落、痛苦,他对自己 的人生感到绝望。 3.文本一中多次写到“水”,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处以流水比喻伍子胥夜行时的心境,疲乏与宁静之间的对照,说明伍子胥自我生命状态的自 由和放空,甚至不去想复仇之事。 B.第②处以溪水的流动与宇宙的凝滞构成对比,宇宙的凝滞运用夸张手法,是伍子胥昭关遇阻时沉 重心情的投射,溪水则代表未知的可能。 C.第③处和谐的溪水具有象征意味,它温柔、亲切、熟稔、永恒,引发了伍子胥对往日和故乡的回 想,进一步坚定了他复仇的意志。 D.第④处一池死水与第①处流水相呼应,这一变化暗示了伍子胥内心思想和情感的转变,对复仇的 坚定,意味着对自我人生的放弃。 4.对伍子胥而言,蚕的“脱皮”意味着什么?请简要分析。 二、冯至《昭关》与文学评论【答案】 1.①作者的创作意图不止于讲述伍子胥逃亡的故事,更是借此来表现某种人生际遇,以及其间包含 的人生体验和哲理;②小说在叙事时淡化了故事情节,着重表现人们的普遍体验:在理想生活幻灭后, 不得不担负起责任时的矛盾与挣扎;③小说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和情景交融,让读者走进人物内心, 感受其人生遭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一段美的生活,不管为了爱或是为了恨,不管为了生或是为了死,都无异于这样的一个抛掷:在停留 中有坚持,在陨落中有克服”,作者的创作意图不止于讲述伍子胥逃亡的故事,更是借此来表现某种人 生际遇,以及其间包含的人生体验和哲理。结合作者所处的年代,如忧心如焚的战争局势和剧烈变化 的现实处境等,还表现了一个追求理想的人的受难,充满了一个遭难国家的艰苦,“反映出一些现代人 的、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人的痛苦”,是作者关于现实人生和国家民族的深切思考。 小说在叙事时淡化了故事情节,构成小说基本原素的是其浓郁的诗性和哲理的完美融合,着重表现人 们的普遍体验:“想起他的少年时代,那时是非还没有颠倒,黑白也没有混淆,他和任何人没有两样, 学礼,习乐,练习射御,人人都是一行行并列的树木,同样负担着冬日的风雪与春夏的阳光,他丝毫 不曾预感到他今日的特殊的运命。……他觉得,独自在这荒诞的境界里,一切都远了,只有这不间断 的溪声还依稀地引他回到和平的往日。他不要往下想了,他感到无法支持的寂寞,只希望把旧日的一 切脱去,以一个再生的身体走出昭关”“他想,有一天他自己会化身为那千仞的长人,要索取他的仇敌 的灵魂”。伍子胥割断对和平的往日和故乡的留恋,坚定地承担起为父兄报仇的使命,表现了在理想生 活幻灭后,不得不担负起责任时的矛盾与挣扎。 “蚕在脱皮时的那种苦况,现在的子胥深深地体味到了。子胥觉得新皮在生长,在成熟,只是旧皮什么 时候才能完全脱却呢”,伍子胥想通过昭关,逃亡到吴国;“子胥的意识沉入朦胧的状态,他的梦魂好 像也伴着死者的魂向着远远的故居飘去,溪水的声音成为他惟一的引导。子胥的心境与死者已经化合 为一,到了最阴沉最阴沉的深处”,写出了伍子胥逃亡的艰难,潜意识里似乎祈求者死亡和结束;“一 切都远了,只有这不间断的溪声还依稀地引他回到和平的往日。他不要往下想了,他感到无法支持的 寂寞,只希望把旧日的一切脱去,以一个再生的身体走出昭关”,伍子胥渴望新生。小说通过大量的心 理描写和情景交融,让读者走进人物内心,感受其人生遭际。 2.B【解析】B.“说明伍子胥逃亡的地形由平坦易行变为坎坷难行”说法不当,原文为“他白昼多半隐 伏在草莽里,黄

doc文档 2022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小说主题与冲刺专练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2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有使不见终2022-01-03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