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 4 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史学家司马光;知道《资治通鉴》及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重点)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疏通文意。(重点) 3.学习本文运用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重点) 4.知道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进步,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素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刮目相待(看)”这个成语吗?知道与这个成语相关的典故吗?其实,这个典故还 与另一个成语相关,在这个典故中,一共涉及到三个人物,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三个人是谁吗? 教师引导及归纳: “刮目相待”与“吴下阿蒙”紧密相关。涉及到的三个人物分别是: 孙权、吕蒙、鲁肃这三个人物都是三国时代的风流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人物在历史上所处 的地位及相同位置的人物。 与孙权处于同一历史地位的人物是刘备、曹操。他们分别是东吴、蜀国、魏国的君主或实际“掌门人”, 是“三国”时代的“三雄”。 与吕蒙处于同一历史地位的人物是蜀国的张飞、关羽等。他们都是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将才,早期 的吕蒙与张飞相似,都是勇猛有余而谋略不足。后期的吕蒙,智勇双全。鲁肃死后,吕蒙曾掌管东吴军事, 在此期间,曾设计收复荆州,连一代英豪关羽也因此成了他的手下败将。 与鲁肃处于同一历史地位的人物是诸葛亮、周瑜,他们都是三国时代的帅才。鲁肃以轻财好施、学时 渊博著称,是吴蜀联盟的缔造者和维护者,是三足鼎立之势最终形成的缔造者之一,是一位拥有大智慧的 忠厚之人。他曾与诸葛亮一同去曹营草船借箭,也曾与周瑜、诸葛亮联手火烧赤壁。 “刮目相待”与“吴下阿蒙”这两个成语都来源于同一个典故,都与“孙权劝学”有关。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 【吴下阿蒙】居处在偏远之地吴下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吴下:地名,吴县;阿蒙:指吕蒙。 【刮目相待】也作刮目相看。比喻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刮目:拭目,擦眼睛,比喻用新眼光 看人。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典故的文言课文《孙权劝学》,看看从不喜欢读书的“吴下阿蒙”到智勇双全、 让人“刮目相看”的将军,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吕蒙有了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授新课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谥号文正。 王安石实行新政时,司马光曾竭力反对,强调祖宗 之法不可变。 “王安石变法”时期,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中国历史上第一 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主要作品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 录》等。 《资治通鉴》共 294 卷,编纂共历时十九年。该书记载了从战国 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 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命名为《资治通鉴》。即此书所载的历史得失可以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提供政治借 鉴。 相信很多同学小时候一定听说过一个少儿智慧故事——《司马光砸缸》。故事中的砸缸少儿司马光,就 是后来主持编纂《资治通鉴》的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书的重要编纂方式还有是纪传体和国别体。纪传体 史书中最为著名的是《史记》,它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国别体史书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 二、朗读训练 1.读准字音: 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遂(suì) 耶(yé ) 2.听老师范读课文(视学情也可先听课件中附录的音频朗读)。 3.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句子的停顿,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 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疏通文意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重点词语 1.初:当初、从前。 3.当涂:当道,当权。 2.谓:对……说。 4.辞以:辞以,以……辞;辞,推辞、推托;以,用。 5.务:事务。 6.孤:古代帝王的自称。 7.岂:哪里。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9.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邪:同“耶”,表反问的语气词。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 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经典成为掌管经书传授的学官吗? 原文: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重点词语: 1.但:只是、只不过。 3.见:了解。 5.若:表比较。 2.涉猎:粗略地阅读。 4.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6.乃:于是,就。 7.就:从事。就,动词,去从事某种活动。 ★追根求源:“就”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会意字,像人去靠近食物,意为“就餐”。引申为去从事某种 活动,如“就位” 、“就学”、“就业”。 译文: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事务繁多)呢?我经 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对我)大有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原文: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 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重点词语: 1.及:到,等到。 2.过:经过。 3.论议:谈论。 4.才略:才干和谋略。 5.非复:不再是;复,再。 6.更:重新。 7.刮目:擦眼。 8.何:为什么。 9.见事:明白事理。 10.而:表承接。 译文:等到鲁肃路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非常惊讶:“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 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明白(这个)事理怎么这么晚 呢!”于是鲁肃去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才分别。 四、整体感知 1.再次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朗读指导 下面的句子,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 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 卿言多务,孰若孤? ④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⑤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抽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① 感叹句,语气坚决、语重心长 ② 反问句,不悦、责备 ③ 反问句,否定、批评 ④ 感叹句,吃惊、赞叹 ⑤ 反问句,自豪、略带玩笑的语气 1.再次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2.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孙权劝学》的故事情节。 抽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都刮目相看并与他结为朋友。 3.参照下图,按照学习的过程以“学”字为线索给课文划分层次。 学生回答: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六、合作探究 1. 孙权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来对进行劝导?劝导的语气具有什么特点?这种语气含有什么深意?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是从学习的必要性出发进行劝导的,从句中的“不可不学”可以看出劝导的语气既十分坚决的,又语重 心长,既有对吕蒙的严格要求,更有对吕蒙的关心和期望。 2.当吕蒙以军中多务推辞,孙权又是如何劝导的?劝导的语气又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通过现身说法和提出适度要求来进行劝导的,现身说法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适度要求使吕蒙在军中 多务的情况下,其学习具有的可行性。语气中既有不悦、否定、批评,又有关爱和殷切的期望。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文章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其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侧面描写;鲁肃大惊说明了吕蒙的进步非常巨大,鲁肃对吕蒙的赞叹,鲁肃与吕蒙结友都是从侧面表 现吕蒙的进步巨大,今非昔比。 4.位高权重的鲁肃为什么愿意与吕蒙结友?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鲁肃位高权重,学时渊博,和吕蒙不在同一地位。鲁肃路过寻阳,原本并不打算去看望吕蒙,还是听 了他人的劝告才去的。但鲁肃“与蒙论议”之后,大为惊叹,因为佩服吕蒙的才略,因此乐意与吕蒙结友。 鲁肃与吕蒙结友,既从侧面烘托出吕蒙的才略今非昔比,也说明了鲁肃的敬才、爱才。 5.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因为人和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6.如何看待文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是一句气氛融洽时的玩笑话,虽然话中有吕蒙对自己今非昔比的自豪,还略带揶揄,但吕蒙是以“长 兄”相称,因此并非是对鲁肃讽刺。 7.孙权的劝导方法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孙权的劝导,不是以自己的身份、地位强行命令,而是讲究策略。他的劝导,从关心对方出发,目标 适度、语重心长,既有责备、批评,更有关怀和厚望。 七、主题归纳 对吕蒙从昔日的“吴下阿蒙”到令人不得不“刮目相待” ,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在此基础上归纳文章的主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开卷有益”;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进步,人,只要肯学,就会有所收获。 学后感悟 学习本文,最重要的是要从吕蒙就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本文最直接的启示就是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 和进步,这是从变化和结果这个角度去观察得到的启示。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又会得到哪些启示呢? 八、课堂总结 十、写作特色 1.剪裁精妙、详略得当。 本文重点写了孙权劝学及劝学的结果,对“吕蒙就学”仅仅一句“蒙乃始就学”就一笔带过,这样安排, 剪裁精妙,详略得当。 2.以简练传神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本文的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个人物说话时各自的口吻、 神态和心理,传神地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 3.鲜明对比、侧面烘托。 对孙权劝学的成效,文章并没有从正面进行交代,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进行烘托。鲁肃 的惊叹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吕蒙才略猛增的变化,这与昔日“吴下阿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章最后鲁肃与 吕蒙的“结友”,同样是从侧面突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变化。 十一、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不同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单、 孤独、孤儿。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最高一级的学位。 3.但当涉猎。 古义:只、只是;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古义:了解、知晓; 今义:看见。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doc文档 4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全新章节式二级菜单型课件及教学设计(部编版)【名师堂】

教育频道 > 初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1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心好似0度2023-01-06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