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宏观概要 一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时期。 (1)原始社会(距今约 170 万~约公元前 2070 年前):原始人群、氏族社会两个时期,实行实 行禅让制。 (2)奴隶社会(公元前 2070 年—公元前 771 年):夏、商、西周---奴隶制的形成、发展、强盛 时期,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时期。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商朝实行内服制度,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 礼乐制度。 (3)封建社会时期(公元前 475 年~1840 年):秦至清朝实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 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逐步形成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成为 两条基本线索。 第一节 夏商周政治制度 一.夏朝 (1)概况:公元前 2070-前 1600 年;都城-咸阳(今陕西)(了解) (2)政治演变:王位世袭取代了禅让制 (传贤—传子;公天下—家天下);公共权力 (用于统治的国家机器-监狱、政府机构等)。(重点) 补充一:家天下指整个国家为自己一家的私有。使最高权力在家族中延续。 补充二:禅让制是指在原始社会,各部落共同召开会议,依据品德和才能民主推选部落联 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选贤举能、天下为公 二.商朝: (1)概况:公元前 1600-前 1046 年;都城-亳、殷(河南) (2)政治制度 ① 内外服制度(方国联盟)。②王位继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③统治者通过占卜决定 国家大事(神权色彩浓厚)。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三.周朝(西周) (1)概况:公元前 1046-前 770 年;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2)政治制度(重点记忆和理解)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权力分配制度 (1)分封目的: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① 分封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 首领)。 ② 分封核心内容:分封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③ 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 ④ 权利和义务:服从周王政令,承担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定期朝贡、派服劳役、朝觐述 职等义务;受封诸侯在自己封疆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实行再分封。 ⑤ 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3)影响 影响积极:①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 融合。③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造成了周朝后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4)瓦解 ① 事件:楚王问鼎(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② 破坏表现: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势力的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名存实亡; 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县制取代。 ③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崩溃;诸侯实力增强,周王 室衰落。 补充: 分封制的后世遗存--后代王朝初期为了巩固统治,也会进行分封。典型的是西汉初 年,西晋和明朝。 注:虽然分封制有隐患,但是王朝初建,分封同姓,一方面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另一 方面也能保证皇位在家族中延续(诸侯国勤王)。 2.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来分配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等政治权力)--权力继承制度 (1)目的: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 矛盾。②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地位,巩固王权。 (2)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最大特点,立嫡以长,不立贤,嫡长子为大宗, 其他兄弟为小宗);②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结合),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三:血缘关系为纽带] (3)作用:①巩固了分封制,保障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 的稳定与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②家、国结合,使宗法观念成为 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影响后世。形成贵族政治 补充: 贵族政治:通过血缘关系,世卿世禄的一种统治形式,与官僚政治相区别。 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缘 —宗法关系来统领。即将家庭、家族的血缘关系外化到国家的政治关系。 (4)宗法制的后世遗存:①封建社会皇位的继承基本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②中 国形成了忠孝、尊老爱幼、家国观念等思想。 ③ 修订家谱、建立祠堂,通过宗族关系加强对社会的治理。 3.维护工具:礼乐制度(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礼乐制度就是通过对人的身份进 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 制度。)--权力认同制度 其实质是:维护西周等级差别的工具。 (4)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 上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礼乐制度是推行宗法和分封的工具。 (5)宗法制对今天生活的影响:①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 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②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 远近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 高考考点: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一、神权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第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形成家国一体,等级森严; 第三、地方权力较大。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四、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第二节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秦朝政治(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制度) 重点概念一 专制主义:专制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个人专断独 裁。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体现在君臣关系上。 重点概念一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 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方 式,体现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 1.概况:公元前 221-前 207 年;都城-咸阳(今陕西)(了解) 2.秦朝统一及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理解) (1)客观原因: 历史趋势:顺应统一的历史趋势。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已实现局部性的统一。 经济根源: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产,新 兴的地主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来巩固其统治地位。 社会根源: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吸取诸侯割据的教训,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秦 统一候六国残余势力还很大,只有加强中央集权才能维护统治。 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 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主观条件: 地理条件: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个人条件: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综合国力:商鞅变法 秦尊奉法家 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外交策略:远交近攻 人民愿望: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3.秦朝的政治制度(高考考查重点) (1)皇帝制度。 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集行政、司法、军事指挥等大权于一身)、皇位世袭。皇权 至上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 (2)三公九卿制 ① 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 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方互不 相属,互相牵制。 ② 九卿:三公之下,秦朝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帝 的各种事务。 ③ 三公九卿制的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 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 帝一人之手。 (3)地方:郡县制 1.起源:源于春秋后期。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2.建立: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全国始设 36 郡,后增至 40 余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 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郡下设 县,县置县令、县丞和县尉;县级以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 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3.特点:与分封制相比较,特点有: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 任免,不得世袭。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③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没有封地。 重点概念三 官僚政治 :官僚政治下官员权力由皇帝依据一定的能力标准授予,官职有 任期而非终身。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意义:a.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 接任免,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发展;b.从根本 上否定了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注意-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①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②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 俸禄没有封地。 ③ 诸侯国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 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4)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主体措施: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配套措施或巩固集权和统一的措施: ① 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② 交通方面:修建驰道;开通灵渠。 ③ 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并以小篆成为全国通行的文字。焚书坑儒 ④ 军事方面:南征越族;北方修筑抵御匈奴的长城,进行大规模移民。 ⑤ 法律方面: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其他: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 注意选官:军功爵制度 (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积极:①彻底打破了贵族分封制,初步奠定了祖国疆域,奠定了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的基 本格局,历代沿用。②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 展。 消极:①导致暴政,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②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 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第三节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阶段 朝代 形成 秦 巩固   地方制度 对中央集权影响 郡县制 加强 趋势:中 汉初 郡国并行 削弱 央权力不断加强; 武帝 推恩令 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 削弱 弱 完善 唐 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 加强 宋 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 加强;但三冗;积贫积弱 控赋税 新发展 元 行省制,宣慰司,宣政院辖地 加强,重大变 革,省 制 开端 1、汉初:郡国并行制度 (1)背景:第

docx文档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点总结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16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s开2022-06-19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