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项指导与训练 说明文的考点及答题思路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 人以知识。分为事物说明文(对象及特征)和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 考点一: 整体感知 题型 1 指出说明对象及特征(事物说明文) 对象:标题 特征:(1)标题(2)首尾(3)段首 【注】:形容词,主谓短语说特征。 题型 2 概括内容(事理说明文) 注意:标题 ; 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段落的中心句等。 考点二: 判断说明顺序 题型:指出句子所使用的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 概念 时间顺序 多用于说事物的发展、变化、建造及产品的生产过程。 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首先 其次等 空间顺序 按事物的位置、形状、构造等方位顺序介绍事物。 有表方位的词语。如:上面 下面等 逻辑顺序 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及事理的关系说明事物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安排说明的顺序。(通常包括:从整 体到局部、由原因到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特征到用途、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 【注】:科普说明文大都属于逻辑顺序。 说明顺序应该整体把握、局部理解,文章的整体、主体、某段的顺序都不一样。 考点三: 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题型:指出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表达效果) 说明方法 分类别 解释 答题思路 说明一些较复杂的事物或现象时,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别,然 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后逐一进行说明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科学地说明事物本质特征。 下定义 语言形式是判断句。 科学地解释了 的本质特征 (下定义的方法:被定义的概念+是+本质 特征+属概念) 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使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了解。 作比较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 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用同类或相关的事物进行对比,在比较中 突出(强调)了…… 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 打比方 具体准确地介绍了…… 借助人们熟悉的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说明人们不熟悉又不易说明的事物,使说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特征) 明对象形象可感。 作诠释 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通俗易懂的说明了…… 画图表 运用表示各种情况和注明各种数字的图和表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形象直观地说明了…… 摹状貌 引资料 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 生动形象的描摹了…… 动。 摘引有关名言、文献、典籍、科研成果等来说明事物的说明方法 引用 使说明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 答题思路: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征 【注】:回答说明方法时一定要紧扣特征。 考点四 : 品析语言 1 准确性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表范围 还有数量(之一)和估计(大约、左右),或修饰,或限制,不能换 , 不能去。 题型: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或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其他词语 思路: 表态+结合上下文并指出作用(而不是……)+去掉后(换成某词)意思的变化 不符合事实(原文的意思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 语言风格 题型 (1)比较 (2)根据生动说明写简介 (3)赏析生动形象的语句 思路:(1)比较时分清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即可 (2)把生动的语言写成平实的即可,简介要把说明的对象和特征交代清楚 (3)常是运用了修辞的句子,结合修辞的作用及说明对象的特征作答 考点五 :标题的作用及拟定 作用 (1)点出说明对象;(2)概括特征;(3)引起阅读兴趣。 拟定 (1) 简洁 (2)点出说明对象 (3)概括特征 (4) 引起阅读兴趣 题型:文章的标题能否改换或重新为文章拟定标题 思路:紧扣三点作用和拟定的要求,拟定时点明说明对象及特征是最重要的。 考点六: 说明文中的故事、传说、或现象的作用 (1)引出说明对象; (2)引起阅读兴趣,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3)举出 的例子,具体说明对象的某一特征。 题型:故事、传说能否去掉或有何作用(表达效果) 思路:根据语境,结合要点 考点七 : 文章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 总体来看:总——分 分——总 总——分——总 部分来看:并列式 递进式 题型:指出文章的结构形式 思路: 说明文总的结构形式是总分式,要和局部的结构形式区分开。: 考点八: 提出合理化建议 题型:针对文章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思路: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生活。 考点九: 领悟科学精神 题型:问答题 思路:结合文章谈自己的感受、启发、体会,关注科学,关注生活 真题演练 (一)一榫一卯 ①总关情 ① 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 ② 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 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③ 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④ 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 ,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构件间 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 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⑤ 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 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 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 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 平衡。 ⑥ 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 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 1056 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 ,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 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 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中最终如同一体。 ⑧ 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 6900 年的浙江河姆渡遗 址上 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的淋漓尽致,便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 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的 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有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 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 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注】①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1)-(2)题(5 分) (1)文章除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的哪两种功效?(2 分) (2)文章第④段和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够调换吗?为什么?(3 分) 2.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文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 为不可以,也请简述理由。(2 分) 【材料】在收藏老家具的人中流传这一句老话,叫“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 3.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做简要分析(3 分) 4.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 (1)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 ,就是榫卯。 (2)迄今为止 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 6900 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5.结合全文,说说题目“ 一榫一卯总关情”的含意。(3 分) (二)湿地?失地!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中所描写的场景就是湿地。在人们眼中,湿地 充满种种意象之美,引人产生无限遐想。 (2)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跟森林、海洋并行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它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 相关,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 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相对于自然 湿地而言,人工湿地强调了社会和经济功能,弱化了湿地原有的生态功能。 (3)中国是世界上湿地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 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从地理分布看,湿地分布较多的省区是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和西藏。总面积为 17.78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湿 地面积的 55%。 (4)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湿地保护面临着巨大压力。从 1990 年到 2008 年的近 20 年间, 我国湿地呈现出 的趋势(见图 1)。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湿地的过度开发,尤其是农业 开发。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农业高产量的追求,以往未能开发的湿地如今被大量开发为农田,或排水后 成为牧草草原,或改造为鱼塘和盐田,成在河流上建坝拦水、修建水库等。 (5)由于开发过度,我国的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功能也逐步减弱。2010 年 9 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 鉴明指出:遭到破坏的湿地遍布华夏大地,破坏面积已经涉及原有湿地的 40%-50%。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因上游 大量开荒造田,造成下游 350 公里的河道断流,罗布泊、台特玛湖已干枯沦为沙漠。曾被誉为中国最美湿地大草 原的若尔盖,300 多个湖泊中已有 200 多个干涸,草原沙化面积已达到 1053 平方千米,每年还在以 11.65% 的速度递增。 (6)可悲的是,这些教训还不能给现代人足够的警醒。在湿地边上建别墅,在滩涂里面打野鸭促旅游等破坏 现象屡见不鲜。甚至一些饱受洪涝灾害之苦的地区,退耕还湖刚有成效,便又有人重新开垦。 (7)文明的兴衰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湿地的兴亡只是整个生态环境变迁的缩影。为了让湿地这个大自然的 天然公园,不再成为永远的失地,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保护我们的“地球之肾”。   【链接材料】三垟湿地地处温州市瓯海区,湿地面积 13.6 平方千米。据调查,区域整体水质属于劣Ⅴ类, 氮、磷、重金属等严重超标,更可怕的是用地和水体存在着被大量蚕食的危险。三垟湿地的现状已引起整个社会 的重视。按照政府规划,三垟湿地将建成桔浦芳洲、白鹭野鸭、菱角莲藕、河网人家的生态园。 1.阅读全文,结合标题概述文章主

docx文档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说明文阅读专项指导与训练

教育频道 > 初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8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吃货|有萌点っ^ω^っ2021-12-2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