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通读导读单 卷一:童年与青年(1-25 岁) 1.阅读第 2、3 章,回答下面的小题。 (1)苏轼的故里在何处?其生活环境在文化方面有什么特点? 5 (2)苏轼成年后的潇洒气质、开阔胸襟和政治理想等受哪几位家人的熏陶教育和影响 最大?(提示:从苏轼的祖父、父亲、母亲等角度思考) 10 2. 阅读第 3 章概括苏东坡少年的学习情况(年龄+学习情况)。 15 3.阅读第 4 章,回答下面问题。 (1)苏东坡于 岁完婚,妻子是 ,其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 生死两茫茫)正是为纪念她而作。 20 (2)苏东坡在 岁中进士,其老师是文坛泰斗 ,这位老师对他的评价很高,曾对自 己的儿子说: (3)苏东坡的宦途正要开始,但因母亲病故,苏家父子三人急忙返家。根据儒家 之礼,父母去世是极其重大之事,甚至官为宰相,也须立即退隐,守丧 25 后才能返回复职。 4.阅读第 5 章,回答下面问题。 (1)请给第 5 章拟定一个小标题(概括主要事件): (2)请写出苏家三人前往京都的过程。(只写地名,用箭头表示) 30 卷二:壮年(25 岁-43 岁) 之 5 1. 阅读第 6 章,苏东坡的政治生涯是从凤翔县开始的,他在凤翔县任的是什么官 职?他为当地百姓做了些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员? 35 凤翔所任官职 : 为当地百姓做的事情: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员? 40 2. 第 7 章,辞去凤翔任职后,苏东坡再次回京都任职,遇到重大政治事件是 当时的皇帝是年轻的 。苏东坡的态度是 (支持/反对),请根据原文 简述依据: 45 3.第 8 章讲到宋神宗期间的一次连绵不绝的党争,此次党争起自 (政治事件),双方的代表分别是 和 苏东坡属于 4.第 8 章中,提到王安石身边三个劣迹昭彰的小人是 为首的一派。 、 、 。 隐瞒 母丧不报,以免辞官,退而居丧返里,在儒教社会中这是大逆不道的。李苏东坡在遭 遇父优回乡守制三年后回京任 50 。 5. 苏东坡后来又被贬为杭州通判的直接原因是: 6.(第 8 章)宋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 、 55 、 、 、 、 、 ,六部是: 、 。 7.第 9 章中王安石最终被自己的朋友 背叛。 8.第 10 章通过苏轼和苏辙(子由)的对比,详细地总结了苏轼的性格特点,这个性格特 点将对他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请概 括苏轼的性格特点。 苏轼的性格: 60 8.第 10 章记录了苏东坡在杭州任职道遥自在的生活。 (1)请摘抄描写西湖的一首诗,并作简要赏析。 65 (2)请选取苏东坡在杭州的个趣事或者乐事概括,并总结其形象特点。 70 9. 阅读第 12 章,回答问题。 (1)从苏轼寄给乔太傅和孔文仲的诗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75 (2)苏轼在杭州任职结束后,又到了 任太守,其后又调到 。此时写了千古名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阅读第 13 章,徐州时期,也就是他的“黄楼”时期,他在徐州的政绩是: 10 和 80 。这也是他人生中首次以行动为人所知做事,兴建工程,忙于公众活动,从今以后他 的生活都是具有这些特色的。 9.苏东坡在(地名)因他的而被捕入狱,历史上被称为“乌台诗案”,请简述“乌台诗案”的 梗概(前因后果): 85 卷三:老练(43 岁-57 岁) 1. 阅读第 15 章,简述“东坡居士”的由来。 90 2.第 15 章,正式务农后的苏东坡,生活过得怎么样?(物质和精神) 3.第 15 章,除了务农。苏东坡还做了一件很有佛教意义的事,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怎样的人? 95 4.阅读第 16 章,黄州解脱自由的生活,给苏东坡的写作带来怎样的变化?这期间他的 代表作是什么?(举出四个) 100 5.第 17 章讲了苏轼在黄州的两种身心调养的方式—练瑜伽和炼丹,实际上 家和 家思想对其的影响,作者对这两种宗教持什么观点?(摘录原文回答) 105 6.第 18 章讲到他出黄州浪迹天涯,后神宗驾崩,朝廷应允其在 坡到 居住,后派苏东 做太守。 7. 在第 19 章中苏东坡受到太后恩宠, 拔擢他得势,拜官 最高峰,具体表现有哪些? 110 8.你觉得苏东坡适合做官吗?为什么?(阐明理由) ,达到他事业的 15 9.最终,苏东坡辞去京官,到 115 任天守。 10.阅读第 22 章,总结苏东坡在杭州的政绩(概括事件)。 11.阅读第 23 章,思考为何称苏东坡为“百姓之友”? 120 卷三:流放岁月(58 岁-64 岁) 1.阅读第 24 章, 和 两位女人的去世,拉开了苏东坡流放的岁月。后 相,开始了对上一朝老臣的迫害,主要就是苏东坡一派。苏轼先被外放到 贬滴到 125 。 2.阅读第 25 章,概括苏轼被贬岭南的生活。 3.阅读第 26 章,概括苏东坡在惠州“仙居”的事件。 130 为 ,后被 4.阅读第 27 章,概括苏东坡在儋州的事件,从中你能看出晚年的苏东坡是一 个怎样的人? 135 5.苏东坡在 仙逝,享年 64 岁。 写苏东坡的高考优秀、满分作文 苏轼的赤壁 (2004 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 140 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 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 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 145 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 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 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 150 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 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 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155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160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165 风雨任平生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 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 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 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17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 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 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 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20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 175 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 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 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 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 180 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 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 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 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 185 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风,可以穿越荆棘 四川一考生 190 生命如风。 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慨于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一丝痕迹。我却跋山涉水,在时 空里淘尽沙砾,找到了这个比喻的真谛: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层篱笆缀满荆棘, 195 我们通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毁。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 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盘,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 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布满伤痕, 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 200   梭罗说:“这儿可以听到河流的喧声。那失去名字的远古的风,飒飒吹过我们的树林。”或许垂 问远古,能把生命如风的真谛领悟。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 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 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 205 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文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

docx文档 苏东坡传 导读单-高中语文通读(无答案)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8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中国姑凉爱大宝2022-12-29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